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致敬!所有奮戰在高溫一線的勞動者

老年人老話, “頭伏似火燒, 二伏似油熬, 三伏似蝦烤”, 果然如此, 自7月18日入伏以來, 連日高溫, 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 到處熱浪滾滾, 部分地區日最高溫度達40℃—42℃, 突破了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歷史極值。 面對高溫酷暑“烤驗”, 即便不做任何工作, 也難耐酷暑煎熬。 但是仍有許多人, 因為工作需要, 他們頭頂烈日烘烤, 穿行在熱浪中, 或身處高溫環境, 堅守在崗位上, 辛勤工作, 盡職盡責。

勞動著, 是艱苦的;勞動著, 也是美麗的。 向你們致敬, 願你們安好!

電力工人:

昨天早上八點, 在錢清鎮供電所門口, 電力工人勞海江和同事就坐著所裡的專車出發了, 當天他們的第一個目的地是夏履鎮的清塢村。 車子駛過彎彎扭扭的鄉村小道, 在清塢村一個小賣部門口停了下來, 勞師傅和同事背著工具箱下車了。

沿著用電線路每走幾十步, 勞師傅和同事就要拿著手裡的勘測儀器對著每根電線杆做檢查,

並做好記錄。 遇到途中有高壓箱的, 就停下來打開箱門做細緻的檢查。 由於有些高壓箱設置得比較高, 勞師傅還要踮著腳完成一系列的故障檢查, 剛開始勞師傅還吃得消, 可踮腳的時間一長腳尖就抖得厲害, 中途需要休息幾下再繼續踮著腳作業, 而幾次下來, 已是大汗淋漓, 戴著的黃色安全帽下揮汗如雨。

除了“高不可攀”的電壓箱, 腳下的路也是一大難題。 剛開始記者跟著勞師傅走的還是平整的水泥路, 可由於有的電線杆分佈在野外, 有的分佈在山頭, 走著走著, 腳下路已變成了坑坑窪窪的石子路、山路, 走得腳底火辣辣生痛。

“每一季度我們都會對每條用電線路做勘察, 進村檢查用電線路就是這樣的情況,

顛簸的山路也不可避免。 ”勞師傅告訴記者, 從每天上午八點開始, 到晚上五點, 除去中午的休息時間, 他們都要走在這樣的山路上, “每天走幾十裡的鄉間小路, 在親朋好友間刷步數沒人能刷的過我們。 ”

檢查完清塢村的用電線路, 勞師傅和同事來到車上喝水。 記者注意到, 車子裡到處丟滿了瓶瓶罐罐, 有冰紅茶、可樂、礦泉水瓶等等。 “我們自己帶的水遠遠不夠一天喝的, 路過村裡小賣部就只能買點冰的飲料。 ”勞師傅說道。 短暫補水後, 勞師傅和同事背上工具箱抄上小路, 又趕往下一個村莊, 兩頂黃色的安全帽在烈日下熠熠生輝。

鋼筋工:

隨身帶著藿香正氣水

7月25日上午, 記者來到紹興31省道第二標段現場, 挖掘機的轟鳴聲下, 工人們頭戴黃色的安全帽, 正冒著38℃的高溫在緊鑼密鼓地工作中。 測繪、放點、軋鋼筋、紮鋼筋……工地現場一片火熱。

施工方大舜建設有限公司的現場負責人告訴記者, 該工地是31省道橋樑製作區的預製場, 1個多月前開始施工, 目前正在進行鋼筋棚的基礎建設,

整個工程完工預計將在兩年以後。

赫金峰是工地上的一位鋼筋工, 他的工作就是等測繪、放點的工友確定好鋼筋要擺放的位置後, 將鋼筋整齊的縱橫交錯排列並用細鐵絲固定。 這是一個精瘦的男子, 長年累月的戶外作業, 他的皮膚已曬得黝黑。

記者到達時, 他已經紮完了3個點的鋼筋。 “你看, 等把這一條溝內的鋼筋都紮完, 差不多要到晚上了。 ”談起今天的工作量, 赫金峰如是說。 沒說幾句話, 赫金峰撩起上衣擦了一下臉上的汗水又開始低頭幹活。

紮鋼筋的工作看似簡單, 但是在太陽的暴曬下, 長時間蹲著工作, 赫金峰頭上黃色的安全帽早已曬得發白, 更何況一根根結實的鋼筋了。 “剛開始幹, 手上皮還嫩, 一碰到鋼筋確實感覺一陣滾燙,現在皮糙肉厚,已經習慣了。”赫金峰笑呵呵地說。

赫金峰從2003年進入建築行業,至今已有14個年頭,如今他的手上已形成了一層厚厚的老繭。採訪中,他離開紮鋼筋的溝渠,走向放著水壺的臨時棚內,開始大口喝水。“高溫天,這種2000ML每壺的水我一天至少喝三壺,有時候要喝五六壺。”赫金峰說。

剛開工沒多久就遇上了連續高溫,這對施工方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我們給工人們準備了藿香正氣水、開水、飲料等防暑用品,在工作時間上也作了調整,避開中午最熱的時段,每天下午3點開工。”工地現場負責人告訴記者。

空調維修工:

工作就像在桑拿

“這是今天上午第四個空調維修點”,上午十時記者見到白師傅時,他正在市區環球大廈22樓做中央空調外機的維修工作。

走進白師傅作業的房間時,頓時一股熱浪襲來。在這個狹小的不足十平方米的房間裡,佇立著三台足足有一人高的空調外機,三台機器運行所散發出來的熱量,使得整個房間悶熱無比,感覺像進了桑拿房。白師傅說,做他這一行的夏天最辛苦,天氣預報裡說到最高三十幾度的溫度,他的工作場常常達四十來度。但像今年這樣連續高溫,白師傅卻是第一次碰到,這些天,他工作場所每天都有50℃以上的高溫。

白師傅今年37歲,從事空調裝修已有5個年頭。只見他一邊打開偌大的空調外機門檢查零部件,一邊用手擦拭著額頭上的大汗,深藍色的工作服早已濕掉了一大片,由於房間裡的悶熱,臉上也是通紅通紅的。確認機器沒有故障了,他又背著工具箱趕往電梯另一旁的小房間裡,重複做著相同的工作。說起這些室內工作,白師傅相對比較滿足,“其實在這樣的高溫天氣下,能做室內工作還算好的了,上一個維修點是在室外,我和幾個同事頂著火辣辣的太陽作業,那滋味真的是不好受。”

越是高溫天,空調裝修的任務越重。“現在夏天工作比較忙,每天空調的維修點有近二十個,基本上這邊修好又要趕往下一個點,都沒得休息。”白師傅表示,像現在這樣忙,連中午吃飯時間都會經常趕不上,只能餓著肚子接著幹下午的活,基本上要到晚上九、十點才能把工作做完,到家後隨便沖個澡就累得倒頭大睡。此外,每天出那麼多汗,對水的需求也很高,白師傅說道,“自己帶的那點水有限,一天下來當然遠遠不夠,而每天光是買水又是一筆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開支。”在修理完這裡的空調外機後,白師傅熟練地收起一旁的工具箱,馬不停蹄地奔赴下一個維修點。

外賣小哥:

一天奔波50公里

連續的高溫熱浪,讓很多人都變“懶”了,訂上一份外賣成了不少上班族的午餐選擇,同時也給了很多宅男宅女不出門的便利。記者瞭解到,最近幾天外賣訂單數量激增,外賣小哥的工作量也隨之增加。

昨天中午12點,室外的氣溫高達40攝氏度,外賣小哥齊盼盼準時把一份冷飲從萬達廣場的商鋪送到群賢路一處寫字樓。這個時間段是外賣派送高峰期,一樓大堂裡,一下子湧入了很多個和他一樣的送餐員,送來了各種各樣的外賣。齊盼盼眼看電梯遲遲不下來,直接從樓梯小跑到4樓,及時將外賣送達。幾乎沒有一分鐘停留,他又騎上車趕往下一個目的地。

齊盼盼今年27歲,是山東人,從事送餐工作才短短兩個月,他的脖子和雙手已經被曬得烏黑,挽起衣袖,兩隻胳膊發白,與烏黑的雙手形成了鮮明對比。“其實我之前很白的,真的是活生生曬那麼黑的。”齊盼盼向記者展示掛在胸前的證件,確實,很難把一寸照上白淨清秀的“小鮮肉”與眼前這個皮膚黝黑的他聯繫起來。

“一天50個單,平均每個單跑一公里的話,一天差不多也有50公里了,都是曝曬在陽光下的,每天衣服無數次被汗水浸濕,又被太陽曬乾。”齊盼盼說,在騎車時候還好一點,因為有風,車一停,汗馬上冒出來,全身都被汗濕透了。

接單,送單,接單,送單……一刻不停,直到下午2點半,齊盼盼的手機終於稍微安靜了一會。“送外賣本來就是吃苦的行當,我入行的時候就有心理準備了,日曬雨淋都不怕,就是最怕‘差評’。”齊盼盼說,他們送餐時其實比客人還著急,因為不按時送到,會被差評。也有些不理解的客人,送得晚了,會說比較難聽的話。記者問道:“這麼熱的天,送餐到達後,有人說謝謝嗎?”齊盼盼無奈地搖搖頭說:“也有,但很少。”

麵點師:

每天要換4套衣服

昨天傍晚5點半,記者走進位於柯橋溫瀆路金匯大廈的青檬果蔬麵館廚房,一股股熱浪襲來。廚房裡火爐的火焰噴得很高,轟轟作響,廚師石建鋒正神情專注地為客人燒制一碗特色三鮮面。

石建鋒頭戴廚師帽和工作服,持續的悶熱,他的衣服已濕透了,但他似乎已忘掉了這些,一手掌勺,一手不斷地抓料。石建鋒說,燒面對火候的掌握要特別精准,炒料和煮面稍有疏忽,整碗面便會前功盡棄。同時,燒面時需開大火,短時間內燒熟的面口感最好。短短一分半後,石建鋒已燒好一大盆色香味俱全的麵條,並由服務員搬到客人面前,接下去他又開始為另一位客人燒制。

“每天要燒制150多碗面,這天氣每天要更換4套衣服。”石建鋒向記者介紹,他從淩晨4點半開始便忙開了,打面和買菜是第一份活。特別是打面,這是早上的重頭戲,從拌粉、揉面、壓面、醒面、出面,一道道環節都需要十分用心。因為時間緊,他利用醒面的時間外出買菜。買菜回來出面後,他開始熬麵湯,那是決定面口味的主料,時間、料的多少等一點不能含糊。

早上6點多,陸續有客人進店吃面,石建鋒一天中最緊張的時刻開始了。客人每下一個單,對於他而言就是一項使命,必須在短短一分半時間內燒出好吃的麵條。這要求他在酷熱的廚房內始終集中精力,決不能分神。“只要服務員把客人點的面報給我,那道面的燒制要點便在我腦子裡跳動起來,手也隨之動起來。”石建鋒說,等晚上10點半客人走完後搞好廚房衛生才能回家休息,雖然很累,但當第二天看到客人享受他燒的特色果蔬麵條時,他感到很有成就感,全身又充滿了能量。

一碰到鋼筋確實感覺一陣滾燙,現在皮糙肉厚,已經習慣了。”赫金峰笑呵呵地說。

赫金峰從2003年進入建築行業,至今已有14個年頭,如今他的手上已形成了一層厚厚的老繭。採訪中,他離開紮鋼筋的溝渠,走向放著水壺的臨時棚內,開始大口喝水。“高溫天,這種2000ML每壺的水我一天至少喝三壺,有時候要喝五六壺。”赫金峰說。

剛開工沒多久就遇上了連續高溫,這對施工方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我們給工人們準備了藿香正氣水、開水、飲料等防暑用品,在工作時間上也作了調整,避開中午最熱的時段,每天下午3點開工。”工地現場負責人告訴記者。

空調維修工:

工作就像在桑拿

“這是今天上午第四個空調維修點”,上午十時記者見到白師傅時,他正在市區環球大廈22樓做中央空調外機的維修工作。

走進白師傅作業的房間時,頓時一股熱浪襲來。在這個狹小的不足十平方米的房間裡,佇立著三台足足有一人高的空調外機,三台機器運行所散發出來的熱量,使得整個房間悶熱無比,感覺像進了桑拿房。白師傅說,做他這一行的夏天最辛苦,天氣預報裡說到最高三十幾度的溫度,他的工作場常常達四十來度。但像今年這樣連續高溫,白師傅卻是第一次碰到,這些天,他工作場所每天都有50℃以上的高溫。

白師傅今年37歲,從事空調裝修已有5個年頭。只見他一邊打開偌大的空調外機門檢查零部件,一邊用手擦拭著額頭上的大汗,深藍色的工作服早已濕掉了一大片,由於房間裡的悶熱,臉上也是通紅通紅的。確認機器沒有故障了,他又背著工具箱趕往電梯另一旁的小房間裡,重複做著相同的工作。說起這些室內工作,白師傅相對比較滿足,“其實在這樣的高溫天氣下,能做室內工作還算好的了,上一個維修點是在室外,我和幾個同事頂著火辣辣的太陽作業,那滋味真的是不好受。”

越是高溫天,空調裝修的任務越重。“現在夏天工作比較忙,每天空調的維修點有近二十個,基本上這邊修好又要趕往下一個點,都沒得休息。”白師傅表示,像現在這樣忙,連中午吃飯時間都會經常趕不上,只能餓著肚子接著幹下午的活,基本上要到晚上九、十點才能把工作做完,到家後隨便沖個澡就累得倒頭大睡。此外,每天出那麼多汗,對水的需求也很高,白師傅說道,“自己帶的那點水有限,一天下來當然遠遠不夠,而每天光是買水又是一筆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開支。”在修理完這裡的空調外機後,白師傅熟練地收起一旁的工具箱,馬不停蹄地奔赴下一個維修點。

外賣小哥:

一天奔波50公里

連續的高溫熱浪,讓很多人都變“懶”了,訂上一份外賣成了不少上班族的午餐選擇,同時也給了很多宅男宅女不出門的便利。記者瞭解到,最近幾天外賣訂單數量激增,外賣小哥的工作量也隨之增加。

昨天中午12點,室外的氣溫高達40攝氏度,外賣小哥齊盼盼準時把一份冷飲從萬達廣場的商鋪送到群賢路一處寫字樓。這個時間段是外賣派送高峰期,一樓大堂裡,一下子湧入了很多個和他一樣的送餐員,送來了各種各樣的外賣。齊盼盼眼看電梯遲遲不下來,直接從樓梯小跑到4樓,及時將外賣送達。幾乎沒有一分鐘停留,他又騎上車趕往下一個目的地。

齊盼盼今年27歲,是山東人,從事送餐工作才短短兩個月,他的脖子和雙手已經被曬得烏黑,挽起衣袖,兩隻胳膊發白,與烏黑的雙手形成了鮮明對比。“其實我之前很白的,真的是活生生曬那麼黑的。”齊盼盼向記者展示掛在胸前的證件,確實,很難把一寸照上白淨清秀的“小鮮肉”與眼前這個皮膚黝黑的他聯繫起來。

“一天50個單,平均每個單跑一公里的話,一天差不多也有50公里了,都是曝曬在陽光下的,每天衣服無數次被汗水浸濕,又被太陽曬乾。”齊盼盼說,在騎車時候還好一點,因為有風,車一停,汗馬上冒出來,全身都被汗濕透了。

接單,送單,接單,送單……一刻不停,直到下午2點半,齊盼盼的手機終於稍微安靜了一會。“送外賣本來就是吃苦的行當,我入行的時候就有心理準備了,日曬雨淋都不怕,就是最怕‘差評’。”齊盼盼說,他們送餐時其實比客人還著急,因為不按時送到,會被差評。也有些不理解的客人,送得晚了,會說比較難聽的話。記者問道:“這麼熱的天,送餐到達後,有人說謝謝嗎?”齊盼盼無奈地搖搖頭說:“也有,但很少。”

麵點師:

每天要換4套衣服

昨天傍晚5點半,記者走進位於柯橋溫瀆路金匯大廈的青檬果蔬麵館廚房,一股股熱浪襲來。廚房裡火爐的火焰噴得很高,轟轟作響,廚師石建鋒正神情專注地為客人燒制一碗特色三鮮面。

石建鋒頭戴廚師帽和工作服,持續的悶熱,他的衣服已濕透了,但他似乎已忘掉了這些,一手掌勺,一手不斷地抓料。石建鋒說,燒面對火候的掌握要特別精准,炒料和煮面稍有疏忽,整碗面便會前功盡棄。同時,燒面時需開大火,短時間內燒熟的面口感最好。短短一分半後,石建鋒已燒好一大盆色香味俱全的麵條,並由服務員搬到客人面前,接下去他又開始為另一位客人燒制。

“每天要燒制150多碗面,這天氣每天要更換4套衣服。”石建鋒向記者介紹,他從淩晨4點半開始便忙開了,打面和買菜是第一份活。特別是打面,這是早上的重頭戲,從拌粉、揉面、壓面、醒面、出面,一道道環節都需要十分用心。因為時間緊,他利用醒面的時間外出買菜。買菜回來出面後,他開始熬麵湯,那是決定面口味的主料,時間、料的多少等一點不能含糊。

早上6點多,陸續有客人進店吃面,石建鋒一天中最緊張的時刻開始了。客人每下一個單,對於他而言就是一項使命,必須在短短一分半時間內燒出好吃的麵條。這要求他在酷熱的廚房內始終集中精力,決不能分神。“只要服務員把客人點的面報給我,那道面的燒制要點便在我腦子裡跳動起來,手也隨之動起來。”石建鋒說,等晚上10點半客人走完後搞好廚房衛生才能回家休息,雖然很累,但當第二天看到客人享受他燒的特色果蔬麵條時,他感到很有成就感,全身又充滿了能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