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03-24 新華每日電訊 小字

“點擊轉發”時代, 如何對抗謠言 2017-03-24 新華每日電訊 小字

去年的一場美國大選,一路走來,與謠言、陰謀論、假新聞相伴,也讓人們圍繞數字媒體時代的謠言與真相,展開了熱烈討論。

其實,這一切並不是從未有過的新現象。

新聞的歷史有多長,假新聞的歷史就有多長。 早期的報紙,並沒有我們今天所熟知的“客觀真實”等原則,他們發佈的未經核實的虛假資訊從未間斷。

政客撒謊更不是新鮮事。 太遠的就不說了,尼克森在“水門事件”期間曾信誓旦旦地說“我不是騙子”,最終卻因為撒謊而下臺;比爾·克林頓否認與萊溫斯基的關係,同樣是赤裸裸的謊言。

但是,我們在這個社交媒體時代所見到的謊言橫行,確實有新鮮的元素。 比如,造謠門檻低了,無須辦一份報紙也能製造假新聞;再比如,傳播謠言也變得更容易,不過是動動手指點擊“轉發”就可以。

謠言叢生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這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 人們曾經樂觀地認為,資訊爆炸意味著人類可以獲取的知識變得無窮無盡,每個人都能從中受益。 然而,事實卻有些殘酷——資訊爆炸帶來的後果,可能不是每個人都變得博學、智慧,而可能是謠言爆炸、垃圾資訊爆炸。

這是為什麼?答案的關鍵,在人類的大腦。

生物的進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雖然人類社會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人類的大腦至今仍然保留著適用于遠古時代生存的特質。

比如,對危險特別警惕,隨時做好逃跑的準備,這種在原始社會非常有用的思維方式,在現代社會並不全然適用,而且會被精明的謠言傳播者利用,製造出各種諸如“震驚”“不看這條會後悔”的恐嚇型標題。

同樣,我們的大腦能處理的信息量,依然是資訊革命之前的水準。 雖然電腦處理資料的速度突飛猛進,但人類獲取資訊、分析資訊的速度,並沒有發生變化。 所以,如今資訊的確變多了,但人類的大腦處理不過來。

資訊處理不過來,怎麼辦?人類的大腦會用一些花招來應付,比如重點選擇一些資訊,忽略其他資訊。 舉個例子,我們更容易注意到已經存在於記憶裡的東西(但是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容易忽略自己不熟悉的東西);我們更容易注意到反常、奇怪、有趣、有視覺衝擊力的東西(也就是說,我們會輕易被標題黨吸引);我們更容易注意到發生了變化的東西(更容易看到相對變化值,而不是絕對值);我們更容易注意到那些和自己的既有觀點相符的細節(也就更容易忽略不一樣的看法);我們更容易注意到他人的問題,而對自己的問題視而不見……

所有這些,用一個詞概括,那就是“偏見”。 適度的選擇可以幫助我們在社會上存活,免於被過多資訊壓垮,而當資訊爆炸增長,大腦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時,人類也就更容易產生偏見,更容易被謠言誤導,在撲面而來的假新聞面前手足無措。

資訊超載的年代,由於大腦處理資訊的能力有限,一些人掌握的資訊總量非但並沒有增長,獲取垃圾資訊、虛假資訊占的比例反而增長了。 資訊革命帶來的這種“副產品”,是很多人沒有預料到的。 指望人類的大腦在一夜之間進化到適宜於資訊時代,顯然不可能。 在這個時代,要想從根本上扼制謠言和假新聞的傳播,只能依靠我們每個人主動對抗大腦在資訊壓力之下爆發出來的偏見。

對抗的方法大致有兩個:一是更多地掌握使用外部工具的方法,讓越來越智慧的機器來説明我們處理資訊,抵抗資訊爆炸的壓力;二是在社會上進行資訊素養的普及教育,讓每個人都瞭解自己可能存在的偏見,都學會不受偏見影響地獲取資訊、分析資訊、輸出資訊的方法。

(方可成 作者為賓夕法尼亞大學傳播學博士候選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