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富春江慢生活特色小鎮的轉型之道

通訊員 戚豔傑 商報記者 許靜凱 孫寅喬

離開七月流火的杭城, 孫雲飛“躲”進山水交映的蘆茨, 前些天悄悄開出了他的第二家民宿。 山下是清澈見底的蘆茨溪, 石板魚在溪中自在遊弋;山中成片的竹林, 給驕陽下的大山帶來一絲清涼。 盤山路靠溪水的一側鋪設了塑膠跑道, 邊上有木柵欄, 天氣適宜的時候可以慢跑山中, 融進這一片世外桃源。

一條20省道、一條蘆茨溪、一條馬嶺古道, 串起了桐廬石舍村、蘆茨村和茆坪村。 這三個風情絕佳的江南山水村落, 加之嚴子陵釣台、江南龍門灣、白雲源景區, 孕育了得天獨厚的旅遊業態,

成為桐廬民宿發源地, 也最終勾勒出了杭州首批特色小鎮——桐廬富春江慢生活特色小鎮的生動畫面。

幾年下來, 經過有序的規劃, 基礎設施的不斷改善, 特別是中高端品牌和資本的引進, 加之杭新景高速的開通, 富春江慢生活特色小鎮正在實現從量到質的蛻變。 民宿總量由2013年的四五十家農家樂, 激增至現在的188家, 床鋪總數達3800多個, 特別是包括外婆家、上海德策等一批高中端品牌和資本的引進, 輔以文化基因的注入, 這個慢生活小鎮逐漸裝備了可持續發展的引擎。

從農家樂到高逼格民宿 孫雲飛的小鎮實踐

孫雲飛新開的民宿叫“廬居裡外”。 院子裡一片青草碧綠, 幾個卡座沿溪排開, 荷花盛放於池塘,

遠眺群山環繞, 耳畔溪水淙淙。 正在陪客戶曬日光浴的孫雲飛大汗淋漓走過來打招呼。 隨他走進民宿裡面, 清新的氣息撲面而來, 每層裝修得很精緻, 大大的落地窗與2米8的茶台、布藝沙發相映成趣。

孫雲飛說:“兒時一放暑假就會到這裡玩水, 那時候騎到白雲源全是崎嶇的山路。 這麼多年下來, 桐廬的生態沒有變樣, 依然是小時候的藍天白雲、青山綠水, 就想在這兒開一間屬於自己的民宿。 那時正好遇到一個農戶在造紅磚房子, 我就去問, 農戶說可以出租, 我第二天就趕快把定金付掉了。 ” 

那是孫雲飛的第一家民宿, 類似于農家樂。 如今新開的“廬居裡外”就完全不同了, 完全是高逼格的腔調。

曾經在杭州管理過酒店,

讓孫雲飛手上有了很多資源, 現在一些小型公司會議、團建、療養都會找到他這裡。 接下來他還打算把石舍村的石畫融入到民宿中來, 進行資源整合, 幫客人規劃行程安排。 比如早上領著客人去白雲源遊玩, 下午帶他們體驗石畫, 根據不同的鵝卵石形狀畫各種小動物, 用多種業態活動來提升服務、帶動人氣。

品牌、資本紛紛落地 小鎮悄然轉型升級

孫雲飛的背後, 是小鎮管理者們殫精竭慮的謀劃。

江南不乏好山水, 很多地方都在打民宿休閒旅遊牌。 如果仍以清一色的農家樂為定位, 必然做不大也走不遠。 因此如何引進中高端民宿品牌和資本, 以此帶動整個行業的轉型升級, 成為重中之重的任務。

經過不遺餘力的持續努力,

近年來, 一些品牌民宿項目先後落戶小鎮, 外婆家、上海德策等在這裡投資建設了不舍、靜廬瀾柵、潛廬、花廬、水喜、天方夜譚等民宿, 對小鎮的民宿業產生強勁的引領示範作用。 為此, 小鎮成立了高端民宿聯盟, 將已有資源與大資本對接, 並做好“保姆式”服務, 讓大資本樂意紮根於小鎮。

資本的力量已成為推動當地大眾民宿發展的引擎, 小鎮引導當地民宿與社會資本合作, 轉型升級為具有特色創意的民宿。 曹洪平說:“目前已有大母山區塊、梅樹塢區塊等共計10戶民宿與社會資本達成合作協定, 雲鄰、廬居裡外青龍塢店、顧銳的旅舍、白雲深處、憶松樹嶺6戶改造完成。 ”

當地開民宿的百姓因此嘗到了甜頭, 幾年前還是農家樂的時候,

人均包三餐住一晚只能收80到100元, 現在能收150到180元。 曹洪平說:“當地民宿都是這兒的百姓用自家房子蓋的, 近年來在高端民宿的引領下, 無論管理服務理念, 還是硬體裝修條件都有了質的飛躍, 從而提升了小鎮民宿整體品牌競爭力。 ” 

豐富業態、植入文化基因 推陳出新打造真正慢生活

在大力完善基礎設施的同時, 小鎮的管理者在豐富業態、植入文化基因等方面也下了不少工夫。 石繪、書吧、咖啡吧、禪修、瑜伽……除了餐飲和住宿, 小鎮通過引入各種新鮮業態, 增加遊客的停留時間和良好體驗, 進而拉長民宿業相關產業鏈。

慢生活體驗區管委會副主任曹洪平介紹說:“目前我們引進了日本清水藝社旗袍館、茆坪非遺體驗館、蘆茨酒吧影院、Chintea(春倜)文創基地等專案, 旗袍館、非遺體驗館已開工建設,預計10月底完成。開發形成藍染、花道、茶道、瑜伽、布藝、根雕、竹藝、剪紙、石繪、水墨畫等20余項文化創意產業和旅遊產品。”

而且小鎮裡面還要打造小鎮,如石舍藝創小鎮就成為了不同業態的多元聚集地,藝術涵養在此積澱下來,形成小鎮民宿獨有的文化特色。石舍藝創小鎮今年相繼開展了非遺展示體驗活動、石舍水彩畫展、百人旗袍秀展、《高山流水覓知音》主題讀書會、金石印拓展、岩朵音樂會等10余項活動,並且每週末有固定的鄉村集市,慢休閒、深度假的氛圍日益顯現。

旗袍館、非遺體驗館已開工建設,預計10月底完成。開發形成藍染、花道、茶道、瑜伽、布藝、根雕、竹藝、剪紙、石繪、水墨畫等20余項文化創意產業和旅遊產品。”

而且小鎮裡面還要打造小鎮,如石舍藝創小鎮就成為了不同業態的多元聚集地,藝術涵養在此積澱下來,形成小鎮民宿獨有的文化特色。石舍藝創小鎮今年相繼開展了非遺展示體驗活動、石舍水彩畫展、百人旗袍秀展、《高山流水覓知音》主題讀書會、金石印拓展、岩朵音樂會等10余項活動,並且每週末有固定的鄉村集市,慢休閒、深度假的氛圍日益顯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