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想和你唱2》收官 網易雲音樂利用社交優勢打造強媒體屬性平臺

文/王慢慢

上周, 歷時兩個多月的《我想和你唱2》正式收官, 12期節目, 共邀請了36位華語樂壇歌手、1200位元素人參加音樂爬梯還有近300萬歌迷參與同框互動, 為觀眾帶來了一場場生面別開的音樂大狂歡。

這檔湖南衛視推出的大型互動音綜節目, 每一期都會邀請三位元歌壇巨星來跟素人合唱, 素人可通過芒果TVAPP、唱吧APP參加合唱, 獲贊數最高的素人將有機會到現場參與錄製, 和明星合唱。 而《我唱2》也續寫了第一季的收視佳話, 據統計, 前11期有十期收穫全國網同時段收視率第一的佳績, 其全國網平均收視率達0.93, 平均收視份額為6.49%, 累積觀眾規模2.24億。 此外, 《我唱2》對學齡觀眾也充滿吸引力, 收視細分資料表明, 34-44歲的家長群體與學齡群體成為“想唱”完結篇份額最高的兩大收視群體, 分別達到10.7%和19%。

而《我唱2》的成功取決於其在傳統音樂節目上的創新。 該節目以“星素結合”的形式, 搭配網易雲音樂, 實現“台網互動”, 為音樂綜藝性節目帶來了全新的思路和創意。 隨著時代更迭, 新媒體崛起, 無論是傳統電視臺還是互聯網產品, 都勢必會打破常規, 進行多維度的“融合”。 而這次湖南台和網易雲音樂的合作, 更為傳統音樂節目運營工作者提供了可借鑒性的寶貴經驗。

當下移動化、社交化趨勢已明

在2012年, 韓國鳥叔的一首“江南Style”以移動化、社交化媒體如視頻、智慧手機等各種傳播方式迅速火遍世界各個角落, 各種版本的“江南style”像瞬間點燃了一場全球狂歡。 而這一現象的形成, 歸功於“移動互聯”的發展。

移動化和社交化的趨勢已然明瞭, 對於天生帶有互聯基因的互聯產品而言優勢自然不言而喻, 而對於傳統媒體平臺而言即是機遇也是挑戰。 因此, 相較新媒體轉型, 選擇同屬性的互聯產品聯手已成為彼此資源聯動、優化的高效手段之一。 例如, 前文所述的網易雲音樂平臺和湖南衛視在音樂綜藝的攜手創新。

節目的視聽屬性與網易雲音樂的“親密接觸”

移動化和社交化所帶給電視節目的衝擊和影響從優酷、騰訊、愛奇藝、樂視等幾大網路視頻網站的崛起就能一窺端倪。

無論是何種形式的電視節目, 網路視頻網站無疑正在成為其有力的競爭者。 而細分到音樂、視頻、短視頻、直播等領域, 傳統電視平臺的“滯後”, 倒逼其和新媒體平臺的相爭相融。

而對於音樂綜藝類的電視節目, 是以音樂為基礎, 以綜藝為外衣, 這類節目的視聽屬性更加明顯, 也決定了在新形勢下, 其選擇與優質的音樂APP合作, 將視聽屬性的特點發揮到極致的市場訴求。 另外, 這也是順應傳播全平臺化、傳播效果疊加化和產業跨接化新趨勢的必然要求。

而《我想和你唱》選擇網易雲音樂作為獨家合作夥伴, 正是看中了網易雲音樂在社交上的巨大潛能。

網易雲音樂誕生於移動互聯興盛之時, 誕生之初就以社交作為差異化入口, 相繼推出樂評、分享、歌單等社交功能, 使其生來具備了音樂社交的基因。 儘管沒有PC時代的用戶積累, 網易雲音樂還是以移動化和社交化打破了當時的線上音樂格局。 從2013年上線至今,用戶數已突破3億;用戶自主創建歌單總量超過4億個,用戶日均創建歌單量 62萬個;累計產生4億條樂評,用戶日均產生樂評數150萬條;每日音樂分享量達500萬次,每日用戶點贊數達2000萬次。2017年4月,網易雲音樂宣佈完成7.5億元融資,估值達80億。

強勢運營的網易雲音樂

助推《我唱》吸睛

網易雲音樂的成功,是順應移動化和社交化趨勢所致,尤其是在社交化方面。社交猶如雲音樂的一把利器,並且滲透到了雲音樂產品、行銷、運營的方方面面。作為傳統媒體代表的電視娛樂節目《我唱》,恰恰欠缺的正是這一環。

音樂節目在“看”的屬性上,已經在電視直播過程中滿足了大眾,但是其“聽”的屬性和分享傳播,卻在網易雲音樂這一環彌補了其短板,實現了音樂價值傳播的最大化。而《我唱》的成功直接展示了雲音樂在運營方面的優勢:

巧妙運用活動H5進行節目報名宣傳與歌曲推廣;製作雲村星素同框短視頻,促進報名參與度,提高節目熱度。

策劃明星等節目相關專欄,挖掘節目亮點,引導用戶關注。推廣節目歌曲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原聲帶歌曲、mv熱度。

挖掘雲音樂熱評資源,製作嘉賓歌曲熱評海報進行站外擴散與推廣,後期還變換了熱評海報內容板式,改為讓大家“猜歌”的形式,鼓勵大家積極參與。

推出節目歌單《麻麻,我想跟他們合唱!我想和你唱特輯》,在每期節目播出後補充新歌並進行首頁推薦,為提升節目歌曲熱度。截至目前,歌單播放量超3800萬,收藏量超31萬。

一直以來,網易雲音樂以“社交”為據點在行銷、運營方面的功力深厚眾所周知,在今年3月網易雲音樂的“樂評專列”,6月的“起飛吧,音樂的力量”都展現了其獨具一格的創意。而其和具有視聽屬性的電視節目的台網互動也是在推進其資源優化,最終形成雙方的互哺。

從長期來看,台網互動會成為互聯網移動化、社交化發展下的新趨勢。《我唱》和網易雲音樂的合作為具有音樂屬性產品之間的合作開拓了一種新的模式,也為以後音樂綜藝模式的創新提供更大的可操作空間。可見,對於運營工作者而言,如何準確把握住電視節目和互聯網產品的融合點,實現優質節目的長線傳播以及口碑積累,依然是一個頗具深挖的課題。

從2013年上線至今,用戶數已突破3億;用戶自主創建歌單總量超過4億個,用戶日均創建歌單量 62萬個;累計產生4億條樂評,用戶日均產生樂評數150萬條;每日音樂分享量達500萬次,每日用戶點贊數達2000萬次。2017年4月,網易雲音樂宣佈完成7.5億元融資,估值達80億。

強勢運營的網易雲音樂

助推《我唱》吸睛

網易雲音樂的成功,是順應移動化和社交化趨勢所致,尤其是在社交化方面。社交猶如雲音樂的一把利器,並且滲透到了雲音樂產品、行銷、運營的方方面面。作為傳統媒體代表的電視娛樂節目《我唱》,恰恰欠缺的正是這一環。

音樂節目在“看”的屬性上,已經在電視直播過程中滿足了大眾,但是其“聽”的屬性和分享傳播,卻在網易雲音樂這一環彌補了其短板,實現了音樂價值傳播的最大化。而《我唱》的成功直接展示了雲音樂在運營方面的優勢:

巧妙運用活動H5進行節目報名宣傳與歌曲推廣;製作雲村星素同框短視頻,促進報名參與度,提高節目熱度。

策劃明星等節目相關專欄,挖掘節目亮點,引導用戶關注。推廣節目歌曲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原聲帶歌曲、mv熱度。

挖掘雲音樂熱評資源,製作嘉賓歌曲熱評海報進行站外擴散與推廣,後期還變換了熱評海報內容板式,改為讓大家“猜歌”的形式,鼓勵大家積極參與。

推出節目歌單《麻麻,我想跟他們合唱!我想和你唱特輯》,在每期節目播出後補充新歌並進行首頁推薦,為提升節目歌曲熱度。截至目前,歌單播放量超3800萬,收藏量超31萬。

一直以來,網易雲音樂以“社交”為據點在行銷、運營方面的功力深厚眾所周知,在今年3月網易雲音樂的“樂評專列”,6月的“起飛吧,音樂的力量”都展現了其獨具一格的創意。而其和具有視聽屬性的電視節目的台網互動也是在推進其資源優化,最終形成雙方的互哺。

從長期來看,台網互動會成為互聯網移動化、社交化發展下的新趨勢。《我唱》和網易雲音樂的合作為具有音樂屬性產品之間的合作開拓了一種新的模式,也為以後音樂綜藝模式的創新提供更大的可操作空間。可見,對於運營工作者而言,如何準確把握住電視節目和互聯網產品的融合點,實現優質節目的長線傳播以及口碑積累,依然是一個頗具深挖的課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