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聚焦|時刻繃緊“未雨綢繆”這根弦

在自然災害面前, 人類顯得渺小且脆弱, 但我們相信“人定勝天”, 多一些未雨綢繆, 少一點臨渴掘井, 災難來時方能臨之而不驚, 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據氣象部門預報, 7月20日至21日, 河北省有一次雷雨天氣過程, 全省大部分地區雨量可達中到大雨, 個別地點大暴雨, 降雨同時伴有雷電、短時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省委書記趙克志、省長許勤就應對強降雨過程作出指示批示, 要求各有關市和部門要高度重視, 決不能掉以輕心, 麻痹大意, 要責任到位, 值守到位, 物資器材到位, 全力防範強對流天氣,

嚴防山洪內澇災害和地質災害發生, 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2017年7月21日《河北日報》)

大汛當前, 未雨綢繆是最好的選擇, 也是最經濟、最有效的防災減災手段。 在自然災害面前, 人類顯得渺小且脆弱, 但我們相信“人定勝天”, 多一些未雨綢繆, 少一點臨渴掘井,

災難來時方能臨之而不驚, 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面對強降雨天氣, 這次河北省堅持未雨綢繆、防患未然, 把確保人員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進一步壓實防汛責任, 強化預測預報預警, 加強風險隱患排查和應急值守, 全力以赴做好強對流天氣防範和防汛備汛工作, 值得稱道和點贊。

堅持未雨綢繆, 必須尊重自然規律, 增強公眾防患意識。 很多時候, 當暴雨洪水突然來襲, 一些地方往往由於預判不足、抗洪搶險救災的應急能力不足而釀成災難。 除了不可抗力的自然原因外, 最致命的一點就是公眾防患意識弱化, 思想麻痹大意, 對預警資訊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沒有真正把防汛備汛工作當回事。

俗話說, “不怕一萬, 就怕萬一”, 我們每個人都要牢固樹立防患意識, 堅決杜絕麻痹思想和僥倖心理, 尊重自然規律, 嚴格按客觀規律辦事, 否則, 任何人為的“逆天”之舉, 都可能遭到大自然的報復。 這就要求我們要密切跟蹤天氣、雨情和汛情的發展變化, 及時發佈汛情、啟動應急回應, 及時科學調度、統籌安排, 真正做到未雨綢繆、有備無患。

堅持未雨綢繆, 必須進一步壓實防汛責任, 全面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各項防汛抗洪責任制。 天災有時難料, 但人事尚有可為。 面對強降雨來襲, 防災減災預案是否完備、是否已嚴格落實?極端天氣監測預警能否及時、準確、到位?搶險救災物資是否充足完備?應急處置及避險轉移工作是否提前部署?防洪工程隱患排查是否做到常態化?一旦出現險情, 如何處置、減少損失……無疑, 這些都是防汛減災未雨綢繆所要做的實際具體工作, 可謂“責任重於泰山”。 各地各部門都必須牢牢把握防汛抗災主動權, 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堅持守土負責、守土盡責, 密切監視雨情水情和水利工程運行情況, 加強應急值守和會商研判, 及時啟動應急回應並發佈預警資訊, 加強對薄弱環節的巡查排險, 著力查缺補漏、消除盲區、堵塞漏洞, 提前轉移安置危險區域群眾, 確保群眾生命安全, 最大程度減少災害損失。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大汛當前,我們必須時刻繃緊未雨綢繆這根弦,堅持人民利益至上,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科學應對、精准施策,責任到崗、任務到人,要在落實落細落小上下功夫,對可能出現暴雨洪澇、山洪地質災害、城市內澇、農作物倒伏、大風等災害要提前做好應對準備,決不能馬虎大意,築牢防汛抗洪的銅牆鐵壁,更好地保護好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文 | 劉鳳敏

製作團隊

責編:秦鋒亮 劉 鐸

校對:蔡文慧

編委:張寶安

編審:王兵偉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大汛當前,我們必須時刻繃緊未雨綢繆這根弦,堅持人民利益至上,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科學應對、精准施策,責任到崗、任務到人,要在落實落細落小上下功夫,對可能出現暴雨洪澇、山洪地質災害、城市內澇、農作物倒伏、大風等災害要提前做好應對準備,決不能馬虎大意,築牢防汛抗洪的銅牆鐵壁,更好地保護好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文 | 劉鳳敏

製作團隊

責編:秦鋒亮 劉 鐸

校對:蔡文慧

編委:張寶安

編審:王兵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