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脫歐談判陷僵局,英國恐難承受消極影響

英國脫歐談判已經進行了兩輪, 目前陷入了新問題舊麻煩糾纏不斷的僵持期。 英國國內就脫歐方案問題立場分裂, 但政府強硬堅持“硬脫歐”;而在法德加強團結的背景下歐盟也保持強勢,

立場堅定難動搖。 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多次強調“達不成協定好于達成壞協定”, 然而事實恐怕並非如此。 脫歐談判僵持越久, 英歐關係的不確定性對市場的衝擊就越大;協議流產更是會讓英國貿易、投資、金融等領域遭受重大損失。 然而, 無論談判結果如何, 跨大西洋關係都已被英國脫歐深刻重塑。

脫歐對英國經濟消極影響開始顯現

脫歐公投結束至今, 脫歐對英國經濟的消極影響已顯露無疑。 首先是英鎊趨弱。 英鎊兌美元匯率自去年6月的斷崖式下跌之後, 雖有小幅波動, 但不斷走弱的整體趨勢難以改變。 英國首相特蕾莎·梅表示英國將退出歐洲統一市場、保守黨在提前舉行的議會選舉中未獲多數等事件,

都刺激了英鎊的進一步下跌。

其次, 與英鎊貶值緊密相關, 英國通貨膨脹率從2016年6月的0.5%上升到今年5月的2.9%, 在收入增幅不及此的情況下, 居民實際收入在08年金融危機後進入了新一輪下降。 另外, IMF在最新公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將英國的經濟增長預期下調了0.3%, 而整個歐元區則上調0.2%。 這些資料說明, 脫歐這樣的重大政治突發事件, 其消極影響不僅存在於短期之內。 尤其在經濟領域, 脫歐談判僵持時間越久, 未來的英歐關係越不明朗, 不確定性對市場信心的打擊就越大。

然而, 從目前英國與歐盟的談判進展來看, 儘快達成脫歐協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兩輪談判過後,

雙方不僅在原有的公民權利、“分手費”、北愛邊境等問題上持續僵持, 新的矛盾又不斷湧現。 而英國政府的談判立場和態度, 更是讓人對兩年期限內雙方能否達成協議憂心忡忡。 關鍵問題在於, 面對國內各方勢力就脫歐方案爭吵不休的局面, 特蕾莎·梅政府堅持強硬立場, 不斷宣傳“達不成協定好于達成壞協定”, 但這種表態政治姿態意味濃厚, 明顯外強中乾底氣不足, 回避遲遲達不成協議給英國經濟帶來的持續發酵的消極影響。

脫歐協議若流產, 英國恐難承受損失

根據英國政府的“硬脫歐”主張, 英國將退出關稅同盟和統一市場, 以下四點構成了英政府在脫歐談判中的立場底線:終止與歐盟其他成員國之間的自由流動;脫離歐盟法院司法管轄;不對歐盟預算承擔義務;獨立制定貿易政策。

英國的思路是保留優惠條件的同時去除相應義務和限制, 期待著能通過談判獨創“英國模式”。 然而, 達不成協議真的如英國政府所說, 好于達成不符合英國目標的“壞”協定嗎?事實恐怕不儘然。

從貿易和投資來看, 離開歐洲統一市場意味著英國的進出口商品和服務不再享受歐盟內部的便利條件, 將面臨更高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 相較於WTO的“最惠國待遇”政策, 歐盟統一市場更為顯著的優勢體現在逐步消除非關稅壁壘方面。

根據英國有關機構的測算, 英國脫歐之後若無法達成協定, 將造成英國外貿收益最高縮水2.92%, 相關財政收入減少0.31%, 人均收入下降2.29%。 脫歐對英國吸引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同理可見。 英國是僅次於美國和中國的世界第三大投資接受國, 其超過1萬億的投資存量中超過半數來自歐盟27國。 許多第三國企業正是將英國視為進入歐洲市場的門戶, 認為在英投資將得益於各生產要素在整個歐盟的自由流動。 一旦脫歐協議流產,對擁有複雜產業鏈的跨國企業而言,公司在英國和歐盟國家的不同分支將受到不同的法律約束,人員流動也將受限,中間成本將會急劇增加。商人遠比政客對風險敏感,因此脫歐談判僵持越久,外資就越可能基於規避風險考慮撤離。

此外,脫歐對倫敦金融城的影響更引人關注。長期以來,倫敦作為全球最大國際金融中心,金融服務行業繁榮,2015年金融服務在英國吸收外資總量中占比45%,貢獻了8%的GDP增長和12%的稅收。得益于歐盟金融市場通行證(Passporting Scheme),倫敦吸引了世界各大銀行設立分支機搆,開展業務。脫歐之後,位於英國的金融機構將無法像以前一樣便利無阻地為歐洲各國客戶提供服務。安永諮詢(EY)於今年5月進行的市場調查顯示,倫敦超過1/4的金融企業表示受脫歐影響將考慮向其他國家轉移工作人員和辦事機構,8家最大的投行表示已為脫歐談判結果做好應對預案,其中高盛、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表示將會將業務轉移至歐陸地區。

英國脫歐將重塑全球貿易、金融格局

就在第二輪脫歐談判結束後不久,英美兩國貿易代表在華盛頓開啟了脫歐公投後首輪雙邊貿易對話。雖然對話沒有涉及實質性具體安排,但能看出英美雙方都急於就貿易問題達成基本共識,以安撫飽受不確定性困擾的商業往來。英國未與歐盟達成協議之前,不能與其他第三國簽訂貿易協定,因此,未來英美歐之間的貿易關係與英歐談判的結果緊密相關。然而無論結果如何,英國身居歐盟內部作為維繫跨大西洋關係紐帶的時代已經告一段落。一邊是秉持貿易保護主義、強調“美國優先”的特朗普,另一邊是在法德合力引領下更團結、更強勢的歐盟,英國恐怕要在一段時間內面臨兩難選擇。

此外,英國脫歐也意味著歐洲美元在歐陸的流動性可能受到影響。倫敦金融城是歐洲美元最大的交易中心之一,因此脫歐某種程度上表明美元與歐陸開始疏離, 英國作為大西洋兩岸金融樞紐的地位正在削弱。無論脫歐談判最後呈現何種結果,英國脫歐本身已經衝擊了傳統的英美歐關係,後脫歐時代的跨大西洋關係如何發展,且讓我們靜觀其變。(姚樂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宏觀研究部研究助理)

一旦脫歐協議流產,對擁有複雜產業鏈的跨國企業而言,公司在英國和歐盟國家的不同分支將受到不同的法律約束,人員流動也將受限,中間成本將會急劇增加。商人遠比政客對風險敏感,因此脫歐談判僵持越久,外資就越可能基於規避風險考慮撤離。

此外,脫歐對倫敦金融城的影響更引人關注。長期以來,倫敦作為全球最大國際金融中心,金融服務行業繁榮,2015年金融服務在英國吸收外資總量中占比45%,貢獻了8%的GDP增長和12%的稅收。得益于歐盟金融市場通行證(Passporting Scheme),倫敦吸引了世界各大銀行設立分支機搆,開展業務。脫歐之後,位於英國的金融機構將無法像以前一樣便利無阻地為歐洲各國客戶提供服務。安永諮詢(EY)於今年5月進行的市場調查顯示,倫敦超過1/4的金融企業表示受脫歐影響將考慮向其他國家轉移工作人員和辦事機構,8家最大的投行表示已為脫歐談判結果做好應對預案,其中高盛、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表示將會將業務轉移至歐陸地區。

英國脫歐將重塑全球貿易、金融格局

就在第二輪脫歐談判結束後不久,英美兩國貿易代表在華盛頓開啟了脫歐公投後首輪雙邊貿易對話。雖然對話沒有涉及實質性具體安排,但能看出英美雙方都急於就貿易問題達成基本共識,以安撫飽受不確定性困擾的商業往來。英國未與歐盟達成協議之前,不能與其他第三國簽訂貿易協定,因此,未來英美歐之間的貿易關係與英歐談判的結果緊密相關。然而無論結果如何,英國身居歐盟內部作為維繫跨大西洋關係紐帶的時代已經告一段落。一邊是秉持貿易保護主義、強調“美國優先”的特朗普,另一邊是在法德合力引領下更團結、更強勢的歐盟,英國恐怕要在一段時間內面臨兩難選擇。

此外,英國脫歐也意味著歐洲美元在歐陸的流動性可能受到影響。倫敦金融城是歐洲美元最大的交易中心之一,因此脫歐某種程度上表明美元與歐陸開始疏離, 英國作為大西洋兩岸金融樞紐的地位正在削弱。無論脫歐談判最後呈現何種結果,英國脫歐本身已經衝擊了傳統的英美歐關係,後脫歐時代的跨大西洋關係如何發展,且讓我們靜觀其變。(姚樂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宏觀研究部研究助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