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史淑榮:改善地貧患者的“精氣神”,不妨可以吃中藥試試

一種在我國廣東廣西海南等一帶具有遺傳性的慢性的溶血性的疾病, 它的名字是——地中海貧血, 此病最早發現于地中海周圍, 故名叫為地中海貧血, 後來在全球北回歸線一帶都有發現地貧的集中地帶, 專家們一般認為可能與地球的磁場影響人體基因有關, 但一直也是未解之迷。

廣東省是國內地中海貧血發病率最高的省份, α地貧發病率為6%~7.3%, β地貧為1.83%~3.36%, 兩者合計近10%。

被確診為地貧的患兒, 往往一出生就會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貧血, 按照貧血的嚴重程度, 地貧大致分為輕中重三型。

①:輕型者貧血較輕, 一般不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

②:中重型貧血則較重, 如不積極治療則會影響正常生理功能, 甚至導致死亡。

目前針對地貧的治療思路以及方案主要是中西結合, 骨髓移植以及輸血維持, 以及去鐵治療等, 因地貧患兒大多“精氣神”都不好, 自然聯想到了中醫全面平衡調理, 有利於調節地貧患者的造血系統。

為此小編邀請到國內著名的中西醫結合血液病專家史淑榮主任對此做相關解析:“我們在西醫治療地貧的基礎上, 進一步運用祖國經驗醫學理論, 以中醫藥辨證干預治療地貧, 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地貧在中醫學中屬“童子勞”的範疇, 古語雲“小兒之勞, 得於母胎”, 可見地貧發病與稟賦不足、先天之本――腎氣、腎精虧虛密切相關, 同時腎精不充也必然會影響到後天之本――脾胃的運化和生血功能。

久則見形體瘦弱、血少面白、氣血低微、體重不足、肝脾腫大、發育遲滯等地貧病證,

據此, 以健脾補腎、填精益髓為法進行地貧的中醫藥干預治療, 均可有效改善以上地貧病症。

在臨床上能結合中醫藥進行調治的患者, 一般輸血治療的次數減少, 生活品質提高, 生存壽命增長, 都是事實, 並不是有些人認為此病為遺傳基因疾病,

中醫藥治療無效之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