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在無錫當護士,是什麼樣的體驗?在這裡統一給你答案

“今天週末噢, 要出來玩嗎?”

“不了, 我一會要睡覺, 晚上夜班。 ”

這是第五次相約失敗, 但我們都覺得再正常不過了。

如果你有一個護士朋友, 那麼她永遠只有兩個狀態——不是在上班, 就是在睡覺。 剛下班, 趕緊回家睡覺;晚上有夜班要上, 趕緊補一覺。

她也永遠沒有週末和假日的區別, 休息和工作的時間, 都被分隔成大小不一的方塊, 填進那張A4大小的排班表。

「護士」擁有著“白衣天使”的聖潔稱號, 在大多數人眼裡, 這是個體面而充滿溫暖的行業, 防病治病, 救死扶傷。

而在護士們眼裡, 這個行業的辛酸, 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

熬不到頭的漫長夜班

從授帽儀式結束的那天起, 就註定了護士要把青春和熱血融進那上不完的夜班裡。

內分泌失調、黑眼圈、焦慮症、神經衰弱……這些因休息時間紊亂而導致的症狀都能在她們身上尋到蹤跡。 年輕的時候可以靠精力旺盛撐一撐, 年紀大了, 這些埋下伏筆的隱患, 就漸漸在身體裡露出端倪。

所以, 能休息的時候, 她們都要爭分奪秒地入睡。 剛入行的實習生肯定是不習慣的, 但之後就會發現, 上班期間的勞累, 足以讓她們倒頭就睡。

但即使是這樣, 紊亂的作息還是徹底打亂了生物鐘, 我記得她告訴我, 以前上學時睡得很安穩, 而現在有點風吹草動就會醒。

而且有時候明明不是夜班, 但是還是會在半夜醒, 想著完了, 該交接班了!從床上翻起, 穿上拖鞋匆忙洗漱才想起來, 原來今天上的是白班呐……

有人說, 做護士, 熬夜換班的年頭, 10年是起步。 青春很短暫, 幾個夜班就過去了, 但熬掉透支的身體, 卻沒辦法重新補回來。

當護士, 是需要勇氣的

至於假期, 那真心是遙不可及。 週末雙休的模式入行時就已經完全告別, 節假日大家出行遊玩的時候, 護士們只能在醫院的大樓裡上下跑動, 甚至是過年舉家團圓時, 她們也只能盯著走廊上的床位號屏, 靜靜地度過零點。

想休假的護士, 護士長會告訴你, 假先留著慢慢攢, 等以後人手來了再休, 可誰知道又會等到什麼時候呢?說不定昨晚還和你一起值夜班的同事, 今天瀟瀟灑灑地辭了職。

一個蘿蔔一個坑的行業, 你不上, 誰上?

如果說假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那麼准點下班, 也是和人魚眼淚一樣來得珍貴。 夜班熬一熬能忍過去, 平平安安就是最大的獎賞了, 因為漫漫長夜, 各種突發狀況都會接連發生。

剛要下夜班碰到要搶救的病人, 那麼這個夜班就不用下了。 其他行業或許可以說, 這個工作明天再做, 可是病人, 能明天再救嗎?

記得有一次在醫院門口等她下班,剛好一輛救護車停在大門口,抬下來的病人鮮血直流,雖然已經換下了制服,但本能還是促使她推著擔架一路跑到手術室。

有那麼一刻突然覺得,她們頭上的護士帽,真的挺沉重。

一份活在光環下的職業

大部分人都是以簡單直白的規則區分醫院的職業:醫生是看病的,護士是打針的。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護士,是一個容易被誤解的行業,一個活在醫生光環下的職業。

護士的工作絕不僅僅是扎針抽血,還有疾病的觀察和護理。護士除了技能操作之外,還要觀察患者的病情,將醫囑一項項落實到位。

就算單是扎針一項,都包含她們學習路上的“血淚史”:手指被藥瓶劃破是正常事,為了在打針時能夠精准地紮到血管,自己的手上多了N個練習的針孔……

這些我們頭皮發麻的疼痛,早已經成為她們的日常。

當護士的心情是複雜的。我們總說生老病死,悲歡離合。關於疾病和死亡的故事,隨便逮個護士都能連續講一個月不重樣,但在生活中的她們,卻極少以這個話題作為談資。

我們以為護士每天和生生死死打交道早已看慣,但其實,誰一生下來就擁有強大的心臟?都不是的。

她告訴我,剛入行的時候,因為一名肝硬化病人沒有搶救過來,她自責了一個星期。現在聊起這事的時候,還是能聽見一聲長長的歎息。

“不是我不想微笑服務”

其實當護士身體累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心累。

10床的病人該換藥了,3床的今天下午5點打針,還要看好22床的大爺不要隨意走動……

好心提醒產婦下床走動卻被說狠心,上藥上疼了還會面臨家屬一通指責,急急忙忙地要去巡房半道還有人攔下你問wifi密碼,沒時間解答就投訴你態度不好……

其實不是不想微笑服務,而是一天的工作在慢慢壓垮激情和耐心。

“很多關懷,是在患者看不到的地方的。”她告訴我,“負責一個病人久了,都會有點莫名的心靈感應,比如出夜班的時候,我感覺11號床可能會發病疼痛,我會時不時過去看一眼,有的時候真的會發生,就算不發生,過去看看也會安心很多。”

這些如果說是日常瑣碎中的煩惱,那麼暴力的“醫鬧”,才是心裡無法逾越的恐懼所在。

“所以我們科室的都開玩笑說,要不要去報個跆拳道班,至少防個身啊~”雖然是戲謔的話語,但我能感受到裡面夾雜著深深的無奈。

理解,就是最大的禮物

對於護士來說,那一條走廊,就是呵護生命的通道,在這塊小地方,每天卻能走一萬多步。

需要掌控的技能也很多,別的女生柔弱得擰不開瓶蓋,而她們200斤的病人隔一小時就能翻身一次。

而她們也有很日常,但是別人卻覺得小奇怪的職業病,比如潔癖,比如別人看手都是看美不美,白不白,而她們卻看手上的血管請不清晰好不好打針……

護士,一個比想像中更要紮心的行業。

可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人前赴後繼地選擇,或是仍然繼續堅守崗位?可能說官方一點,是因為“熱愛”和“責任”。

但說得直白一點,是病人的一句“謝謝”,還有痊癒時一家團聚的欣喜,帶給她們莫大的鼓勵。

謝謝你,可愛的白衣天使。

記得有一次在醫院門口等她下班,剛好一輛救護車停在大門口,抬下來的病人鮮血直流,雖然已經換下了制服,但本能還是促使她推著擔架一路跑到手術室。

有那麼一刻突然覺得,她們頭上的護士帽,真的挺沉重。

一份活在光環下的職業

大部分人都是以簡單直白的規則區分醫院的職業:醫生是看病的,護士是打針的。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護士,是一個容易被誤解的行業,一個活在醫生光環下的職業。

護士的工作絕不僅僅是扎針抽血,還有疾病的觀察和護理。護士除了技能操作之外,還要觀察患者的病情,將醫囑一項項落實到位。

就算單是扎針一項,都包含她們學習路上的“血淚史”:手指被藥瓶劃破是正常事,為了在打針時能夠精准地紮到血管,自己的手上多了N個練習的針孔……

這些我們頭皮發麻的疼痛,早已經成為她們的日常。

當護士的心情是複雜的。我們總說生老病死,悲歡離合。關於疾病和死亡的故事,隨便逮個護士都能連續講一個月不重樣,但在生活中的她們,卻極少以這個話題作為談資。

我們以為護士每天和生生死死打交道早已看慣,但其實,誰一生下來就擁有強大的心臟?都不是的。

她告訴我,剛入行的時候,因為一名肝硬化病人沒有搶救過來,她自責了一個星期。現在聊起這事的時候,還是能聽見一聲長長的歎息。

“不是我不想微笑服務”

其實當護士身體累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心累。

10床的病人該換藥了,3床的今天下午5點打針,還要看好22床的大爺不要隨意走動……

好心提醒產婦下床走動卻被說狠心,上藥上疼了還會面臨家屬一通指責,急急忙忙地要去巡房半道還有人攔下你問wifi密碼,沒時間解答就投訴你態度不好……

其實不是不想微笑服務,而是一天的工作在慢慢壓垮激情和耐心。

“很多關懷,是在患者看不到的地方的。”她告訴我,“負責一個病人久了,都會有點莫名的心靈感應,比如出夜班的時候,我感覺11號床可能會發病疼痛,我會時不時過去看一眼,有的時候真的會發生,就算不發生,過去看看也會安心很多。”

這些如果說是日常瑣碎中的煩惱,那麼暴力的“醫鬧”,才是心裡無法逾越的恐懼所在。

“所以我們科室的都開玩笑說,要不要去報個跆拳道班,至少防個身啊~”雖然是戲謔的話語,但我能感受到裡面夾雜著深深的無奈。

理解,就是最大的禮物

對於護士來說,那一條走廊,就是呵護生命的通道,在這塊小地方,每天卻能走一萬多步。

需要掌控的技能也很多,別的女生柔弱得擰不開瓶蓋,而她們200斤的病人隔一小時就能翻身一次。

而她們也有很日常,但是別人卻覺得小奇怪的職業病,比如潔癖,比如別人看手都是看美不美,白不白,而她們卻看手上的血管請不清晰好不好打針……

護士,一個比想像中更要紮心的行業。

可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人前赴後繼地選擇,或是仍然繼續堅守崗位?可能說官方一點,是因為“熱愛”和“責任”。

但說得直白一點,是病人的一句“謝謝”,還有痊癒時一家團聚的欣喜,帶給她們莫大的鼓勵。

謝謝你,可愛的白衣天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