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國外最美的小眾雜誌,都悄悄出了中文版

現在還有人買雜誌嗎?應該很少, 甚至有這樣行為習慣的物種也都快滅絕了。

我一直覺得, 審查和所謂“新媒體革命”是中國媒體人的遮羞布, 使得他們可以把中國一本本的爛雜誌歸罪於除了自身水準爛之外的其它因素上。 前段時間, 在公司樓下的便利店買了本頂級男刊, 看過之後, 只想跑到對方編輯部辦公室裡, 要求主編還我20塊錢。

飯局上和在這本雜誌工作的朋友也這麼吐槽, 朋友笑笑表示無奈, 就連他們這些專業雜誌編輯, 也已經預設自己做的內容沒法看這件事實。 這其實是很殘酷的事情。

記得經典時尚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裡面, 將時尚雜誌比作希望的燈塔。 確實, 在黃金時代, 那些時尚大刊影響著幾代人的一生, 並從其中演繹出不少傳奇故事。

放到現在, 國內這些時尚大刊別說是閃著希望的燈塔, 放在茶几上做裝飾都嫌拉低了放在旁邊的宜家水杯的價值。 但這並不意味這中文出版物全都是垃圾, 當然沒這麼絕對。

下面這些雜誌應運而生, 它們購買了外版版權, 且將原文一字不差翻譯成中文, 既保證了品質, 又降低了閱讀門檻。 這些非10萬+的內容(咳咳), 值得你掏出人民幣去支持。

Kinfolk

Kinfolk應該是最知名的獨立雜誌, 曾被國外媒體人形容為來自獨立雜誌的一聲呐喊。 Kinfolk創立於美國波特蘭, 是本季刊雜誌, 風格上非常極簡主義, 有濃濃的性冷淡味道。

作為生活方式類雜誌, Kinfolk一直在強調“慢生活”, 涉及到美食、旅行、設計等方面。 除了內容本身,

Kinfolk所堅持的美學風格也影響了一大批人, 比如俯拍美食, 大量留白的版面設計, 以及8.25號字體和單欄文字排版方式。

Kinfolk強調社區和聚會文化, 創刊初期就開始組織一些線下活動, 以展現人和人之間的關係。 雜誌社編輯會負責整個聚會策劃, 包括主題、功能表、邀請卡和精美的伴手禮等。

這使得kinfolk的價值遠超過雜誌品牌, 他們不僅提供生活方式內容, 還提供機會讓讀者體驗某種生活方式, 算得上是真正的生活美學宣導者。

Kinfolk在2014年進入中國,刊名被翻譯為四季。此前,都一直和英文版保持100%的內容一致,並以會員形式開展符合當地文化和受眾群體的線下活動。

今年,Kinfolk總部給中國版開放了部分原創許可權,在英文內容基礎上做些和當地文化更為貼切的內容。中國版的編輯部立馬動用了中國媒體人把雜誌做死的傳統智慧,將易烊千璽搬上了特別版封面,使得雜誌連同它本身的仙氣被瘋狂的粉絲一掃而空。

所以,如果你也是個喜歡極簡主義風格,那得趕緊下手了,不然客廳茶几上就又要再空上3個月。

Drift

和Kinfolk一樣,Drift也是一本走性冷淡風格的雜誌,不過在內容上更為垂直,專門做城市咖啡文化。

每期以一座城市為主題,主創團隊會在那待上一段時間,從一座城市的咖啡文化,延伸到城市文化、街區、歷史、居民生活等方方面面。如果你恰好也是個咖啡愛好者,那完全可以將這本雜誌當作一份城市旅行指南。

現在出的5期雜誌,分別以紐約、東京、哈瓦那、斯德哥爾摩、墨爾本五座城市為主題,而且在封面和版面風格上,保持高度一致。

Drift是今年才有了中國版,第一期翻譯的是原版最新一期墨爾本,內容上100%一致。我們幾個同事,在沒有商量甚至沒有討論的情況下,一齊掏錢買回擺上了自己茶几。

精品咖啡店蹭蹭蹭得往外冒,周圍愛上咖啡文化的朋友越來越多,Drift如此受關注和歡迎也就不奇怪了。何況一看到它的封面,腦子裡就自動浮現出它在茶几上和咖啡合影的畫面。

Lucky peach

與Drift一樣,Luckypeach也來自美國紐約,是本小眾美食雜誌。

雖說是小眾雜誌,但其實Lucky peach在行業內非常有名,這得益於它的一位創始人David Chang。David Chang算是全美最有名的亞裔廚師,他所開的餐廳MOMOKUFU專門做日本拉麵,影響了很多美國大眾和美食家。同時,David Chang還在美版GQ上開有專欄。

2011年,Lucky peach首次在美國市場露面就掀起轟動,因為它的審美風格實在太不一樣了。

從每期的雜誌封面裡,明顯能感受到Lucky peach所一貫推崇的暴力美學,就連雜誌裡的插畫和攝影作品也都帶著這股勁。總讓我感覺Lucky peach是本非常嘻哈的美食雜誌,能隨時隨地freestyle那種。

身邊朋友也開玩笑,說這本雜誌讓其他美食雜誌顯得特別綠茶。

另外使得Lucky peach如此受歡迎的原因是它的內容。雖然同樣是在做美食報導,但Lucky peach絕不止於單純介紹美食和廚師,而是會涉及到社會人文,用詞幽默而市井。雖然是本美食雜誌,但Lucky peach卻拿過不少的新聞獎項。

他們的一位元撰稿人,憑藉報導密西根州監獄餐食的文章,獲得了詹姆斯彼爾德基金會2015年寫作獎的提名。

不過這樣一本風格迥異的雜誌,卻在今年宣佈停刊,原因在於內部分歧過於嚴重。而就在這個時候,Lucky peach在中國推出了第一期,刊名被譯為福桃。

中國版採用的是系列叢書形式,分為主副刊,主刊完全翻譯原版內容,而副刊由中國編輯部製作完成,在主刊主題下生產出本地內容。

雖然一些人猜測,中國版福桃的推出是Lucky peach在續命,並對福桃前景感到憂慮。但……Lucky peach已經連續出版六年,累積了不少內容,換句話說,至少在未來六年裡,你不用擔心因為內容不夠,而買不到福桃。

再著說,6年時間太長,有太多未知和可能性。對我們而言,與其關心福桃的存亡,不如操心到底怎麼擺在茶几上才更好看。

Cereal

最後介紹一本英國小眾雜誌,它最初以做美食起家,後來將定位改成了旅行和生活方式,粗暴點可以把它理解為特別有自己個性的旅行指南。

雖然擺脫不了生活方式類雜誌一貫的性冷淡風格, 但Cereal的版面設計會讓人覺得非常舒服,封面圖片都非常簡單,比如一顆松果,一排麥子,或者一片森林。

內容上也是些非常輕鬆的選題,比如在紐約城市指南那一期,主要內容是被編輯選出的地標、精緻酒店和一些有意思的餐廳、博物館組成,並邀請到了紐約名流參與編寫。

中文版是去年年初才出現在書店裡,內容和原版一致,並刪去了廣告部分,和福桃一樣以系列叢書的形式出版。

定價也不算太高,是很好的coffee table book的選擇,尤其適合出現在佈滿陽光的客廳場景裡,畫面就像是一部文藝清新的青春電影。

Kinfolk在2014年進入中國,刊名被翻譯為四季。此前,都一直和英文版保持100%的內容一致,並以會員形式開展符合當地文化和受眾群體的線下活動。

今年,Kinfolk總部給中國版開放了部分原創許可權,在英文內容基礎上做些和當地文化更為貼切的內容。中國版的編輯部立馬動用了中國媒體人把雜誌做死的傳統智慧,將易烊千璽搬上了特別版封面,使得雜誌連同它本身的仙氣被瘋狂的粉絲一掃而空。

所以,如果你也是個喜歡極簡主義風格,那得趕緊下手了,不然客廳茶几上就又要再空上3個月。

Drift

和Kinfolk一樣,Drift也是一本走性冷淡風格的雜誌,不過在內容上更為垂直,專門做城市咖啡文化。

每期以一座城市為主題,主創團隊會在那待上一段時間,從一座城市的咖啡文化,延伸到城市文化、街區、歷史、居民生活等方方面面。如果你恰好也是個咖啡愛好者,那完全可以將這本雜誌當作一份城市旅行指南。

現在出的5期雜誌,分別以紐約、東京、哈瓦那、斯德哥爾摩、墨爾本五座城市為主題,而且在封面和版面風格上,保持高度一致。

Drift是今年才有了中國版,第一期翻譯的是原版最新一期墨爾本,內容上100%一致。我們幾個同事,在沒有商量甚至沒有討論的情況下,一齊掏錢買回擺上了自己茶几。

精品咖啡店蹭蹭蹭得往外冒,周圍愛上咖啡文化的朋友越來越多,Drift如此受關注和歡迎也就不奇怪了。何況一看到它的封面,腦子裡就自動浮現出它在茶几上和咖啡合影的畫面。

Lucky peach

與Drift一樣,Luckypeach也來自美國紐約,是本小眾美食雜誌。

雖說是小眾雜誌,但其實Lucky peach在行業內非常有名,這得益於它的一位創始人David Chang。David Chang算是全美最有名的亞裔廚師,他所開的餐廳MOMOKUFU專門做日本拉麵,影響了很多美國大眾和美食家。同時,David Chang還在美版GQ上開有專欄。

2011年,Lucky peach首次在美國市場露面就掀起轟動,因為它的審美風格實在太不一樣了。

從每期的雜誌封面裡,明顯能感受到Lucky peach所一貫推崇的暴力美學,就連雜誌裡的插畫和攝影作品也都帶著這股勁。總讓我感覺Lucky peach是本非常嘻哈的美食雜誌,能隨時隨地freestyle那種。

身邊朋友也開玩笑,說這本雜誌讓其他美食雜誌顯得特別綠茶。

另外使得Lucky peach如此受歡迎的原因是它的內容。雖然同樣是在做美食報導,但Lucky peach絕不止於單純介紹美食和廚師,而是會涉及到社會人文,用詞幽默而市井。雖然是本美食雜誌,但Lucky peach卻拿過不少的新聞獎項。

他們的一位元撰稿人,憑藉報導密西根州監獄餐食的文章,獲得了詹姆斯彼爾德基金會2015年寫作獎的提名。

不過這樣一本風格迥異的雜誌,卻在今年宣佈停刊,原因在於內部分歧過於嚴重。而就在這個時候,Lucky peach在中國推出了第一期,刊名被譯為福桃。

中國版採用的是系列叢書形式,分為主副刊,主刊完全翻譯原版內容,而副刊由中國編輯部製作完成,在主刊主題下生產出本地內容。

雖然一些人猜測,中國版福桃的推出是Lucky peach在續命,並對福桃前景感到憂慮。但……Lucky peach已經連續出版六年,累積了不少內容,換句話說,至少在未來六年裡,你不用擔心因為內容不夠,而買不到福桃。

再著說,6年時間太長,有太多未知和可能性。對我們而言,與其關心福桃的存亡,不如操心到底怎麼擺在茶几上才更好看。

Cereal

最後介紹一本英國小眾雜誌,它最初以做美食起家,後來將定位改成了旅行和生活方式,粗暴點可以把它理解為特別有自己個性的旅行指南。

雖然擺脫不了生活方式類雜誌一貫的性冷淡風格, 但Cereal的版面設計會讓人覺得非常舒服,封面圖片都非常簡單,比如一顆松果,一排麥子,或者一片森林。

內容上也是些非常輕鬆的選題,比如在紐約城市指南那一期,主要內容是被編輯選出的地標、精緻酒店和一些有意思的餐廳、博物館組成,並邀請到了紐約名流參與編寫。

中文版是去年年初才出現在書店裡,內容和原版一致,並刪去了廣告部分,和福桃一樣以系列叢書的形式出版。

定價也不算太高,是很好的coffee table book的選擇,尤其適合出現在佈滿陽光的客廳場景裡,畫面就像是一部文藝清新的青春電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