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探訪國際軍事比武“軍械能手”集訓隊見聞

亞心網·北京時間訊,(亞心網記者 王建隆 田新萍 北京時間記者 許佳鵬 渠占洪 王悠 通訊員 趙治國、馬鑫建攝影報導)隆重紀念建軍90周年之際,新疆軍區某師傳出一則振奮人心的消息:由他們選拔集訓的一批“拿起武器能戰鬥,拿起工具能修理”的多能士兵,將代表中國軍隊參加國際軍事比賽“軍械能手”項目角逐。 “國際軍事比賽—2017”將於7月29日至8月12日舉行,如何用優異的成績為建軍90周年獻禮,成了這批多能士兵心頭最要緊的一件大事。

新疆軍區某師“軍械能手”榴彈炮修理班組正在準備牽引越障。

“軍械能手”武器維修是去年俄羅斯國際軍事比賽新增專案,比賽分為輕武器修理、牽引式榴彈炮修理、牽引式高射炮修理三個單項賽和一個維修排接力決賽,全部為集體課目,要求參賽隊員在最短時間內完成裝備境況檢查、故障排除、越障駕駛、射擊檢驗等操作,突出檢驗參賽隊員的軍事技能和技術素養,旨在淬煉多能士兵。


去年10月,這個師受領“軍械能手”集訓任務後,立刻進駐庫爾勒訓練基地展開訓練。 究竟發生了那些故事?國際軍事比賽日益臨近,參賽隊員準備好了嗎?打算用什麼樣的成績,為建軍90周年獻禮?7月中旬,記者奔赴戈壁深處,探訪這個師組織的“軍械能手”集訓隊,感受這群多能士兵的熱血豪情,解讀他們為國爭光的制勝密碼。

新疆軍區某師“軍械能手”高射炮修理班組正在作業。

追逐“快一秒”的勝算

“故障排除快一秒,勝算才能多一分。 ”走進“軍械能手”訓練場,一道醒目的標語牌映入記者眼簾。 “軍械能手”集訓隊隊長、該師工化裝備科科長劉志文說:“‘軍械能手’項目與實戰貼合非常緊密,這句話不僅是對參賽隊員的必然要求,更是應對未來戰爭的不二法則。 ”

境況檢查、故障排除、越障駕駛、射擊檢驗……通過閱讀“軍械能手”專案比賽規則和現場觀看隊員操作,記者覺得可簡單歸納為:軍械裝備在作戰行動中出現戰損或故障,經過快速搶修後,快速通過佈滿險情的交火路段,重新投入戰鬥的一個過程。

新疆軍區某師“軍械能手”高射炮維修班組正在對某型高射炮進行分解結合。

“反復優化操作流程,反復揣摩動作。 ”為了追逐這“快一秒”的勝算,集訓隊員走過了一段十分艱辛的歷程。

記者與榴彈炮維班組下士羅光握手時發現,他手上的繭子非常厚,胳膊的肌肉看上去也比其他隊員更發達。 一問才知,他不僅負責多個維修步驟,還負責榴彈炮射擊前的鑄鋤固定工作。 可以說,他快一秒,榴彈炮射擊時間就能提前一秒。 輪著一把15斤的錘子練了近10個月,羅光不僅手臂力量大的出奇,還對“手臂揚多高使出的力最大?砸哪個位置鑄鋤進地最快?”等問題有著自己的研究。 現在,他砸鑄鋤的速度比剛來時快了一倍。

新疆軍區某師“軍械能手”故障排除完畢後,進入機動越障地段。圖為通過涉水區時的場景。

下士王小強入選的是高射炮維修班組。本次參賽的某型高射炮,炮身和底座用15根螺絲連成一體,擰螺絲可以說是整個維修中最簡單的動作。但往往將最簡單的動作做到極致,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剛進入集訓隊時,王小強擰螺絲的速度比別人落後一大截,經常別的班組已轉入到下一個程式,他還貓在那擰螺絲,差點因此被淘汰。為了練好擰螺絲,中午和晚上睡覺時,他就一個人拿著扳手和螺絲在床上練習。現在,就這一個擰螺絲的動作,王小強就能領先其他同位置隊員15秒。

新疆軍區某師“軍械能手”維修排接力項目隊員正在對某型火箭炮進行維修。

“10個月,操作手冊修改上百次,動作一次比一次優化,成績一次比一次提升。”隨著場上隊員的一聲“好”, 劉志文按下手中的碼錶,看著比上一次訓練快了不到一秒的成績,他說:“追求快一秒的勝算,眼前是為了在國際軍事比賽中取得好成績。長遠看,則是為作戰部隊索出了一套緊貼實戰的訓法、培養了一批能打會修的骨幹力量。”

新疆軍區某師“軍械能手”維修排接力項目隊員正在裝填火箭炮彈。

“玩命練”留下道道傷疤

在一旁觀摩隊員訓練,記者最大的感受就是:眼睛觀察速度跟不上隊員操作速度。稍不留神,一把槍、一門炮就變成一桌零件。

“隊員的很多動作都已形成肌肉記憶,不需經過大腦,就能做動作。”劉志文話鋒一轉,“但想讓肌肉形成條件反射,卻需要千萬遍的練習,這個強化的過程,給隊員身上留下了一道道傷疤。”

新疆軍區某師“軍械能手”維修排接力項目隊員正在進行接力賽。

記者發現,無論是某型高射炮還是某型榴彈炮,排除故障後,都要有一段長達5公里的高強度牽引越障動作。這段賽道上,分佈著土嶺、雷暴、燃燒、S型彎道、涉水區等大大小小20餘個障礙,越障時的動作看起來威猛霸氣,但每天重複十來趟,擱誰身上都有點吃不消。一輪考核下來,榴彈炮維修班組駕駛員、上士康志全的腰都有點直不起來。一問才知,他的腰椎和頸椎都不同程度的受到損傷。

“6次精度射擊,三次打出50環。”輕武器組手槍隊中士崔劍贇是集訓隊出了名的神槍手,但記者和他聊天時卻發現,他的雙眼通紅,還經常無意識的揉眼睛。原來,由於長時間瞄準訓練,導致崔劍贇眼睛過度疲勞,出現了酸澀、迎風流淚等症狀。

新疆軍區某師“軍械能手”裁判員正在評定成績。

“我這不算啥,張濤左手中指的指甲在訓練中直接被掀掉。”在崔劍贇的指引下,記者見到高射炮維修班組上士張濤,第一眼就被他那雙佈滿傷痕的手吸引。某型高炮自動機重150斤,要進行分解結合,隊員必須獨自一人把自動機從炮身抬出來放到分解臺上。一次例行考核,張濤由於心急,左手中指與炮身發生刮碰,指甲直接被掀掉,當時就鮮血直流。十指連心,旁觀的隊員看著都疼,而他自己竟然說:“當時只想著怎樣更快完成動作,結束後才感覺到鑽心的疼。”

隊員的手

榴彈炮修理班組下士魏科,為了提升榴彈炮炮栓分解結合速度,每天都會把100多斤的栓體提進宿舍反復練習。由於分解時必須用大拇指抵住栓體的柱栓,時間長了,不光大拇指甲磨禿了,拿筷子時還疼的不敢打彎。為了提升速度,隊員們下車全部用“跳”,一天反復幾十次,導致大部分隊員的膝蓋都有輕微水腫……這些年輕的士兵,經過近10個月的超極限訓練,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伴隨著傷痛,但換來的卻是“力爭國際賽場奪金、為建軍90周年獻禮”的豪情和信心。

“雖然數次強調科學訓練,但還是經常有隊員玩命練。”訓練指導組少校朱宗明說:“近段時間會以精細化訓練為主,會減少考核頻次,擔心隊員再添新傷。”

集訓隊員背後站著一群牛人

“擔任教練員的不是各大比武場摘金奪銀的尖子,就是全師叫得響的軍械能手。”採訪中,記者認識了該師的一幫牛人。

新疆軍區某師“軍械能手”集訓隊正在對某型火箭炮進行修理。

手槍維修組教練員、上士許小軍剛到集訓隊時,崔劍贇對其能力十分懷疑。為了探探這個教練員的底,他將長5釐米、寬1.5釐米的膠水瓶放置在50米遠的身靶上,想要測一測許小軍的射擊水準。可誰知,他剛返回,許小軍就抬臂、瞄準、擊發,不到兩秒鐘,瓶子應聲而落,撿起來一看,膠水瓶正中央的彈孔格外顯眼。

輕武器教練員鹿磊,2012年還是一名下士。那一年,他在原蘭州軍區“創破紀錄”比武中力壓群雄,奪得特種射擊冠軍,榮立二等功,第二年就提了幹。如今已是中尉軍官的他,雖然不能參與以士兵為主體的比賽,卻在集訓隊當教練員。別看他年輕面嫩,本事卻很大。記者採訪中得知,手槍因無槍托、槍管短,射擊難度極大,是一種近程武器,射擊50米以內目標最精准。而鹿磊竟然在一次示範中,用手槍“逆天”的打中了390外的身靶。這個成績,至今都是集訓隊官兵口中的傳奇。

高射炮班組教練員、三級軍士長侯焦陽曾獲全軍士官人才二等獎,集訓隊所屬的兩門高射炮,只要發出異響,他就能準確判斷故障點。榴彈炮修理教練員、該師修理營副營長,從事榴彈炮教學十餘年,先後帶出120多名修理骨幹,集訓隊員80%的修理技巧都是經他傳授和改進的……“正是有了這群幕後英雄的辛勤付出,我們的成績才能節節攀升。”隊員們對教練員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十幾天後,這批跨越77℃,已經百煉成鋼的全能士兵,就要代表中國軍隊在國際軍事舞臺上‘亮劍’。”自動步槍教練員、四級軍士長劉偉說:“勇奪第一,就是對我們教練員最好的肯定和回報,更是對建軍90周年最好的獻禮。”

編輯:小霏

新疆軍區某師“軍械能手”故障排除完畢後,進入機動越障地段。圖為通過涉水區時的場景。

下士王小強入選的是高射炮維修班組。本次參賽的某型高射炮,炮身和底座用15根螺絲連成一體,擰螺絲可以說是整個維修中最簡單的動作。但往往將最簡單的動作做到極致,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剛進入集訓隊時,王小強擰螺絲的速度比別人落後一大截,經常別的班組已轉入到下一個程式,他還貓在那擰螺絲,差點因此被淘汰。為了練好擰螺絲,中午和晚上睡覺時,他就一個人拿著扳手和螺絲在床上練習。現在,就這一個擰螺絲的動作,王小強就能領先其他同位置隊員15秒。

新疆軍區某師“軍械能手”維修排接力項目隊員正在對某型火箭炮進行維修。

“10個月,操作手冊修改上百次,動作一次比一次優化,成績一次比一次提升。”隨著場上隊員的一聲“好”, 劉志文按下手中的碼錶,看著比上一次訓練快了不到一秒的成績,他說:“追求快一秒的勝算,眼前是為了在國際軍事比賽中取得好成績。長遠看,則是為作戰部隊索出了一套緊貼實戰的訓法、培養了一批能打會修的骨幹力量。”

新疆軍區某師“軍械能手”維修排接力項目隊員正在裝填火箭炮彈。

“玩命練”留下道道傷疤

在一旁觀摩隊員訓練,記者最大的感受就是:眼睛觀察速度跟不上隊員操作速度。稍不留神,一把槍、一門炮就變成一桌零件。

“隊員的很多動作都已形成肌肉記憶,不需經過大腦,就能做動作。”劉志文話鋒一轉,“但想讓肌肉形成條件反射,卻需要千萬遍的練習,這個強化的過程,給隊員身上留下了一道道傷疤。”

新疆軍區某師“軍械能手”維修排接力項目隊員正在進行接力賽。

記者發現,無論是某型高射炮還是某型榴彈炮,排除故障後,都要有一段長達5公里的高強度牽引越障動作。這段賽道上,分佈著土嶺、雷暴、燃燒、S型彎道、涉水區等大大小小20餘個障礙,越障時的動作看起來威猛霸氣,但每天重複十來趟,擱誰身上都有點吃不消。一輪考核下來,榴彈炮維修班組駕駛員、上士康志全的腰都有點直不起來。一問才知,他的腰椎和頸椎都不同程度的受到損傷。

“6次精度射擊,三次打出50環。”輕武器組手槍隊中士崔劍贇是集訓隊出了名的神槍手,但記者和他聊天時卻發現,他的雙眼通紅,還經常無意識的揉眼睛。原來,由於長時間瞄準訓練,導致崔劍贇眼睛過度疲勞,出現了酸澀、迎風流淚等症狀。

新疆軍區某師“軍械能手”裁判員正在評定成績。

“我這不算啥,張濤左手中指的指甲在訓練中直接被掀掉。”在崔劍贇的指引下,記者見到高射炮維修班組上士張濤,第一眼就被他那雙佈滿傷痕的手吸引。某型高炮自動機重150斤,要進行分解結合,隊員必須獨自一人把自動機從炮身抬出來放到分解臺上。一次例行考核,張濤由於心急,左手中指與炮身發生刮碰,指甲直接被掀掉,當時就鮮血直流。十指連心,旁觀的隊員看著都疼,而他自己竟然說:“當時只想著怎樣更快完成動作,結束後才感覺到鑽心的疼。”

隊員的手

榴彈炮修理班組下士魏科,為了提升榴彈炮炮栓分解結合速度,每天都會把100多斤的栓體提進宿舍反復練習。由於分解時必須用大拇指抵住栓體的柱栓,時間長了,不光大拇指甲磨禿了,拿筷子時還疼的不敢打彎。為了提升速度,隊員們下車全部用“跳”,一天反復幾十次,導致大部分隊員的膝蓋都有輕微水腫……這些年輕的士兵,經過近10個月的超極限訓練,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伴隨著傷痛,但換來的卻是“力爭國際賽場奪金、為建軍90周年獻禮”的豪情和信心。

“雖然數次強調科學訓練,但還是經常有隊員玩命練。”訓練指導組少校朱宗明說:“近段時間會以精細化訓練為主,會減少考核頻次,擔心隊員再添新傷。”

集訓隊員背後站著一群牛人

“擔任教練員的不是各大比武場摘金奪銀的尖子,就是全師叫得響的軍械能手。”採訪中,記者認識了該師的一幫牛人。

新疆軍區某師“軍械能手”集訓隊正在對某型火箭炮進行修理。

手槍維修組教練員、上士許小軍剛到集訓隊時,崔劍贇對其能力十分懷疑。為了探探這個教練員的底,他將長5釐米、寬1.5釐米的膠水瓶放置在50米遠的身靶上,想要測一測許小軍的射擊水準。可誰知,他剛返回,許小軍就抬臂、瞄準、擊發,不到兩秒鐘,瓶子應聲而落,撿起來一看,膠水瓶正中央的彈孔格外顯眼。

輕武器教練員鹿磊,2012年還是一名下士。那一年,他在原蘭州軍區“創破紀錄”比武中力壓群雄,奪得特種射擊冠軍,榮立二等功,第二年就提了幹。如今已是中尉軍官的他,雖然不能參與以士兵為主體的比賽,卻在集訓隊當教練員。別看他年輕面嫩,本事卻很大。記者採訪中得知,手槍因無槍托、槍管短,射擊難度極大,是一種近程武器,射擊50米以內目標最精准。而鹿磊竟然在一次示範中,用手槍“逆天”的打中了390外的身靶。這個成績,至今都是集訓隊官兵口中的傳奇。

高射炮班組教練員、三級軍士長侯焦陽曾獲全軍士官人才二等獎,集訓隊所屬的兩門高射炮,只要發出異響,他就能準確判斷故障點。榴彈炮修理教練員、該師修理營副營長,從事榴彈炮教學十餘年,先後帶出120多名修理骨幹,集訓隊員80%的修理技巧都是經他傳授和改進的……“正是有了這群幕後英雄的辛勤付出,我們的成績才能節節攀升。”隊員們對教練員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十幾天後,這批跨越77℃,已經百煉成鋼的全能士兵,就要代表中國軍隊在國際軍事舞臺上‘亮劍’。”自動步槍教練員、四級軍士長劉偉說:“勇奪第一,就是對我們教練員最好的肯定和回報,更是對建軍90周年最好的獻禮。”

編輯:小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