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黎巴嫩:在文明的十字路口

作者:顧劍(旅行家)

黎巴嫩:在文明的十字路口

顧劍

首先說明, 我就是顧劍, 本文原作者。 剛剛來驢評註冊, 但是之前似乎有李鬼註冊了顧劍這個ID, 因此改用目前的ID.

既然中東之行要去敘利亞, 何不順便遊貝魯特, 這座當年的東方巴黎, 後來的內戰之城?

我當初安排行程的時候, 就是因為這麼一個想法, 順道給了貝魯特一天半的時間。 也是機緣巧合, 敘利亞政局動盪, 我一度猶豫是否取消敘利亞之行, 在貝魯特觀望了好幾天。 正由於這額外多出來的幾天, 讓我遊覽貝魯特之外, 還有幸參觀了黎巴嫩的幾座海岸古城,

得以領略這個小國獨特的歷史和文化風情。

中東這塊地方, 除了有石油, 有戰爭, 還有全世界最豐富的宗教和歷史遺跡。 象我這樣懂得歷史的遊客, 肯定在中東流連忘返。

1。 貝魯特

貝魯特機場在城南20多公里, 機場外有公共汽車站, 但是我用了最省事的方法:和旅館聯繫, 額外付費讓他們來接。 這種交通方法最省心, 花費低於在機場坐出租進城, 但是如果你非常善於討價還價的話, 機場出租也能比旅館接站更便宜----這就是在中東旅行的頭疼所在, 大多數國家你都需要討價還價, 和司機, 商家, 旅館, 導遊鬥智鬥勇。 絕大多數時候我既不善於講價錢, 也儘量避免這種場合。

貝魯特的銀行業非常發達, 街上各大銀行的ATM機,

都可以讓你選擇是提取黎巴嫩鎊還是美元現金, 所以完全不必要事先換匯。 黎巴嫩街上的路牌都有英文, 旅館房間的電源也同時有美式兩腳扁平和歐式兩腳圓形插座。 免費城市地圖可以從旅館前臺索取。

黎巴嫩很多平民都會說英語, 所以問起路來比大多數中東國家方便得多。 在城裡, 大多數景點可以步行到達, 只有東南的黎巴嫩國家博物館, 離開市中心大約3公里, 還有兩處最重要的長途汽車站:去南部城市推羅Tyre和西頓Sidon, 從城南的可樂站走Cola, 去北部的的黎波里和比布盧斯, 還有正東方向的敘利亞大馬士革, 都從城北的Charles Helou車站走。 這兩個車站和一個博物館, 都需要在城裡坐車。 打車的時候問一聲:shared taxi? 如果是shared, 那麼司機可以在中途停車載好幾撥方向大致相同的客人,

如果車子上已經有人, 車也會停下來, 問你去哪裡, 方向相同就上車, 不同的話就再打下一輛。 也有可能你打到空車, 按照shared taxi價錢會非常便宜, 一般在市內短途1千黎巴嫩鎊, 稍遠一些2千(1美元大約是1千5百黎鎊)。 如果司機搖頭不是shared taxi, 你就要付高得多的價錢(從來沒有看到有司機打表, 所以你要事先對車費心裡有數)。 有時候, shared taxi司機如果是空車, 會跟你提出正規計程車的高價, 你揮手讓他走, 他就會乖乖就範。 那麼如何分辨正規的出租和shared出租呢?一般很舊的車子都是shared taxi, 除此之外, 沒有明顯區別。

中東國家, 包括以色列在內, 都有這種大家分享的低價出租, 名字大同小異, 是低價快速交通的好工具,

我以前在埃及, 約旦, 突尼斯, 土耳其, 以色列都不知道怎麼用它們, 這次在摩洛哥第一次嘗到甜頭, 此後北非中東之行經常用shared taxi。

貝魯特街上很有意思:在繁華大街的每個路口, 都有士兵執勤, 而且不是普通的士兵, 是武裝到牙齒的士兵, 頭戴鋼盔, 身穿迷彩, 背著M-16突擊步槍, 最誇張的地方, 他們背後停著裝甲運兵車!可能當地人早已見怪不怪, 我乍一見, 以為黎巴嫩內戰還在繼續, 執勤士兵隨時準備投入巷戰呢。

其實黎巴嫩內戰在1991年已經正式結束, 這個國家雖說還不太平, 但經濟上已經慢慢恢復元氣, 開始重現60年代“東方巴黎”的繁華風采。 它擁有中東城市少見的摩天大樓天際線, 在鋼筋混凝土的都市森林裡,

看到乘坐步兵戰車在街頭執勤的軍人, 你是不是覺得特別不搭調?貝魯特最值得看的景點, 絕對是國家博物館。 中東這片地方, 自古盛產各種文明, 黎巴嫩又處於幾個最燦爛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 所有的文明古國都在這兒做貿易, 所以, 黎巴嫩不僅歷史古老, 而且文化兼收並蓄, 這點是它最大的迷人之處。

黎巴嫩東邊是美索不達米亞, 再東北是波斯。 正南是以色列, 猶太文明和三大宗教的總發源地, 再向南, 馬上到了古埃及。 北面土耳其, 上古時代是赫梯帝國, 最早的冶鐵發明地, 西面大海裡, 還有愛琴海文化的邁錫尼古代文明, 晚近一些又被馬其頓帝國和羅馬帝國征服。 至於黎巴嫩本身呢, 古代有腓尼基文明, 當年和羅馬爭霸的迦太基(在北非突尼斯), 就是從黎巴嫩這裡遷出去的腓尼基人。所以在黎巴嫩國土上挖出來的寶貝,不但年代久遠,而且什麼文化都有:最古老的一批文物是典型的埃及法老樣式,雕塑首飾,做得和開羅埃及博物館裡面看到的一模一樣。同樣年代,還有細長的鍍金小人像,典型的腓尼基文化遺存。然後就是巨多古希臘雕塑,羅馬拼貼畫,雕刻精美的石棺槨。

黎巴嫩博物館正立面,柱子是古埃及神廟的式樣,紙莎草柱頭。

黎巴嫩國立博物館藏品選

古埃及祭祀的石碑

五千年前腓尼基文化的鍍金小人像

羅馬風格的石槨

羅馬別墅地板上的馬賽克拼貼裝飾畫。畫的是希臘神話:大神宙斯化作神牛,劫持美女歐羅巴。

中國古代皇家的顏色,大家都知道是明黃色。為什麼呢?中國是黃土文明,而且五行之中,黃色屬於中央戊己土。那麼,古羅馬專屬皇家的顏色是什麼呢?

是紫色。羅馬元老穿白色鑲紫邊的寬袍。只有皇帝,才能穿全紫的袍服。

為什麼呢?在羅馬時代,紫色染料,只能來源於一種海生貝殼,需要很多很多這種貝殼,才能提取一點點紫色染料,所以,紫色染料,比黃金更貴重。

這種海生貝殼,是黎巴嫩海域的特產。我在書上久聞大名,這次,終於在黎巴嫩國家博物館的展櫃裡,見到了這種貝殼,還有用古法染出來的,純天然的,最純粹的紫色。

這座博物館歷經劫難,在1975年到1991年的長期內戰中,各派割據勢力都來打武裝搶劫博物館國寶的主意,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費盡心機,藏匿保存了很多國寶,內戰結束這些國寶才得以重見天日,戰後回收文物,修復文物,重建博物館,又是特別繁重的任務。

我的整體感覺,黎巴嫩國家博物館,比賽普勒斯和敘利亞的國家博物館好看。不但是文物珍貴的問題,這裡展出的東西比敘利亞少,但是重點非常突出,介紹清晰而有條理,所有展品都有醒目的阿拉伯文,英文,法文三種文字對照說明。這還是歷經戰亂以後,正處在恢復期的博物館。我猜想,這座博物館不但在考古學術方面水準很高,在布展陳列方面,肯定也有高手主持設計。

在這裡工作的考古學家,普通工作人員,都值得我向他們致以敬意,因為這些古代文明的遺存,並不是只屬於黎巴嫩,它是整個人類文明和進步的見證,它屬於全人類。

貝魯特城第二片好看的區域,在市中心。黎巴嫩內戰期間,貝魯特東區是基督教馬龍派,西區是穆斯林,其中又分什麼長槍党,德魯茲民兵之類,各派混戰最激烈的地方,就在這片濱海的市中心區域。內戰結束至今二十年整,整個市中心仍然到處都在翻修戰爭中遭到損壞的建築。這是市中心的Al-Amin清真寺,奧斯曼土耳其風格,內部整修一新,金紅亮色的內飾看上去極為華麗。

內戰傷痕最明顯的,是這座著名的假日酒店大廈Holiday Inn。

這座酒店在內戰爆發前的70年代初剛剛建成,當時是全城最高也最豪華的酒店之一。不久內戰爆發,這座酒店變成一座空城,但是很快就出了名:它的高度,還有臨海臨市中心的位置,使得它成為狙擊手最喜歡的藏身之所,同時也引來各派猛烈的火力報復。直到內戰結束20年的今天,這座白色大廈的空殼還閒置在那裡,子彈,迫擊炮彈,火箭彈,都在大樓的外牆上留下累累傷痕,很多房間的外牆都被打掉了。在今天重新繁華的貝魯特市中心,這座當年的摩天大廈,儼然一座內戰傷痕的紀念碑。

市中心政府大廈門前,還有羅馬圓形劇場遺跡的露天保護區,把羅馬劇場的臺階,和大廈前的休閒廣場有機地結合起來,設計得非常巧妙,也很前衛。

第三片貝魯特的景點,就是城西海邊大道corniche。漫步于海濱,在傍晚吹拂著海風,回望夕陽下,面對大海背靠群山的市中心高層建築群,天際線非常漂亮。

這哪裡像是在中東城市,分明是當年的“東方巴黎”風采重現。

Corniche海濱大道這裡沒有什麼特殊的景點,就是個散步和休閒的好地方。在Corniche的盡頭,正對著海裡的幾塊獨立礁石,叫做鴿子岩,算是貝魯特最著名的自然景觀。

其實,剛剛看過澳大利亞“大洋之路”海岸十二使徒石的我,對這幾塊離岸岩石,實在沒有什麼感覺。這片區域有很多高檔餐館,有Hamra購物街,還有中東學術聲望最高的大學,貝魯特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 of Beirut,始建於1866年,是中東的國際級學術中心。

我的旅館也在這片地區,離開海濱大道只有100米。貝魯特歷史上受西方影響就很深,一次大戰之後,土耳其帝國戰敗解體,國聯把黎巴嫩交給法國託管,二戰中盟軍佔領黎巴嫩,主要是英國人在管理,戰後獨立,貝魯特又是中東的巴黎,這是個非常西化的城市,不但城市風貌西化,人們的生活習俗也很西化,不象穆斯林國家,倒像以色列。黎巴嫩是出美女的地方,中東美女結合了東方女性的細緻和西方女性的立體,而黎巴嫩女性不受伊斯蘭傳統對衣著規定的束縛,長袍,頭巾這些一概不用,她們衣著時尚,敢秀,而且會秀,歷來在國際選美小姐的各種大賽都頗有斬獲。在海濱大道看美女是件很賞心悅目的事情。

還有些只在中東才看到的新鮮事。比如這裡所有的國際知名速食連鎖店,無論是肯德基麥當勞還是比薩屋,幾乎都送外賣,麥當勞門口停著十幾輛專門送外賣的摩托車。再比如我在街上見到的這輛送餐摩托車,是不是很搞笑?

我第一次聽說原來路易威登也做外賣箱。那箱子裡裝的菜得有多貴呢?正牌的路易威登老闆看見這個,是不是會把鼻子氣歪?

2。南黎巴嫩:古城西頓Sidon和推羅Tyre

南黎巴嫩是個是非之地。

黎巴嫩國家很小,沿著地中海東岸,南北窄長的一條兒。從海岸上說,貝魯特在中間,往北40公里是比布盧斯Byblus古城,再40公里是的黎波里Tripoli古城。這就基本快到北部邊界了。從貝魯特沿海岸往南40公里是西頓城Sidon,再往南40公里是推羅城Tyre,然後,基本就到以色列邊境了。

貝魯特以南叫做南黎巴嫩,因為挨著以色列,向來就不太平。巴勒斯坦難民幾十年來蜂擁進南黎巴嫩,所建立的巨型難民營,儼然是國中之國,巴勒斯坦難民營內部的事務,黎巴嫩政府無能為力,由巴勒斯坦人自己管轄。當年阿拉法特領導的巴解還是恐怖主義組織的時候,就以這些難民營為根據地,在這裡招募訓練新兵,從這裡出發對以色列邊境那邊的平民發動恐怖襲擊。後來把以色列惹惱了,1982年乾脆出兵入侵黎巴嫩,一路打到貝魯特城下,就為了對這些巴勒斯坦難民營裡的恐怖分子犁庭掃穴,來個大掃除,結果大掃除變成了大屠殺,引起國際社會強烈反對。史稱第五次中東戰爭。以色列被迫從黎巴嫩撤軍,巴解組織也被迫從黎巴嫩的難民營裡撤出,其實說白了,就是給黎巴嫩政府轟出來的。(我說當年的巴解組織是恐怖分子,您還別不愛聽。這是事實。其實巴勒斯坦問題中,雙方的屁股都不乾淨。當年以色列謀求從英國治下獨立建國的時候,貝京,拉賓這些人,也都是著名的恐怖分子)。

當年的巴解組織雖然是撤出了南黎巴嫩的巴勒斯坦難民營,可是難民營仍舊存在,直到今天我還看得到。因為他們是巴勒斯坦人,而邊境那邊就是他們痛恨的以色列,所以,這片地區仍然經常有武裝衝突,不是汽車炸彈爆炸,就是自殺炸彈攻擊,然後是以色列空軍轟炸報復,定點清除。近年巴解組織主流法塔赫算是金盆洗手,不幹恐怖主義的髒活了,穿上西裝系上領帶,洗腳上田,變成了巴勒斯坦的合法政府,可是又冒出了極端組織哈馬斯,哈斯布拉這些,黎巴嫩政府軍,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這些中立的武裝力量,也很難彈壓。所以去南黎巴嫩遊覽,一定隨時注意那邊的政治形勢。如果去的話,在幾座古城遊覽沒有問題,在貝魯特-西頓-推羅這條海岸高速公路上開車也沒有問題,但是注意在城市之間,別離開公路太遠----這片地區至今仍有未清除乾淨的地雷!

黎巴嫩的各大城市,同時有兩個名字,國際通用的名字,和當地習慣用的阿拉伯語名字。比如西頓Sidon,阿拉伯語發音叫塞達Saida,推羅Tyre,阿拉伯語叫作蘇爾Sour。搭乘中巴或者雇計程車的時候,司機基本都是當地人,和他們說阿拉伯語地名,他們才聽得懂。

貝魯特以南,先到西頓Sidon再到推羅Tyre,距離不遠,每個城市又不大,看兩三個小時足矣,所以,從貝魯特一天往返看兩個城市,絕對來得及。

先說西頓。從貝魯特城南的Cola汽車站,每5到10分鐘就有一趟中巴出發,基本上車就能走。車費好像是2千黎鎊(1千5百黎鎊合1美元),因為是開車之前乘客一起交錢,所以售票員倒是不會因為你是外國遊客而多收錢。因為走海岸高速,40公里的距離半個小時就到。西頓城中心很小,有個大市場souq,市場裡還有清真寺,貴族宮殿,以及當年供東西方往來行商落腳的客棧,他們叫做Khan,和蒙古大汗是一個字。這種客棧,今天相當於涉外指定賓館。在古代,黎巴嫩一向都是中東商貿中心,雖然數百年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治下,但從17世紀開始,基本上事實獨立了,自己單獨跟西方做生意,不怎麼受土耳其和西方的戰爭影響。因為有這種和西方做貿易的傳統,所以比其他中東穆斯林國家更西化。

西頓最漂亮的景點是海中城堡,就在souq外的港灣入口處,城堡不大,距離岸邊50米,有一道設防的石質堤道連接大陸。

史前時代這就是腓尼基人祭祀的神廟,後來是十字軍騎士把這兒改建為城堡,防衛西頓重要的港口。在古代黎巴嫩,西頓,推羅的地位,都比貝魯特高。

souq區和海上城堡之外,城南還有一座廢棄的陸地城堡,十字軍時代用於防衛向南的陸地城門,現在坐落在一片荒地山坡上,用圍欄圍起來,只能從外面看看。還有一座有趣的肥皂博物館,不過我沒有去看。

沿海岸高速向南再坐40公里中巴,到達靠近以色列邊境的推羅城Tyre。我第一次知道推羅這個城市,是看阿庇安的《亞歷山大遠征記》,馬其頓王亞歷山大大帝為了解決波斯海軍控制地中海補給線的問題,他自己又沒有艦隊,於是採取了一個笨辦法:由北向南橫掃地中海東岸所有港口,奪取波斯艦隊的所有基地。推羅城頑強抵抗亞歷山大,給過這位征服者不小的麻煩。

推羅在阿拉伯語裡叫Saida,早在1984年,全城就被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名錄。它坐落在向西伸進大海的一個半島上,長途汽車站在半島根部的北面。城裡有兩大片考古遺跡公園,一片在半島西邊頭上,叫做Al-Mina,第二片在半島根部正中間,叫做Al-Bass。整個城不大,東西長兩公里,步行就可以,但是在考古遺跡區沒有樹蔭,如果是熱天,會無遮無攔地受陽光直射。

西邊的Al-Mina古跡在海邊,一條古羅馬大道從今日的雜草中,直通灘頭,大道的地面有羅馬拼貼畫馬賽克圖案裝飾,大道兩側雄偉的綠色大理石柱,都是從希臘進口的石料。

典型的羅馬式大手筆,整齊而堂皇,兩千年前的遺跡,似乎在嘲笑今天中東城市的猥瑣和髒亂。真挺讓人感慨的:兩千年過去了,阿拉伯世界的城市規劃,比古羅馬時代還退步了。這條大道通向更古老的地方:西元前3千年,距今5千年的埃及港口,滄海桑田,當年的港口已經沉入海中,現在是海底遺跡。

Al-Bass遺跡區在陸地上,呈長方形,可是唯一的入口在正東,從西面的Al-Mina區走過來,要來回跑3次冤枉路(從西走到東入口,向西參觀,再往東走回入口),幸虧這個區域西面盡頭,臨公路的護欄,不知什麼時候被人扯開一個缺口,我就從這個缺口進入景區----不為省這點門票錢,這樣來回少跑了一個來回的冤枉路,誰讓公園的設計缺陷如此變態呢?

Bass遺跡公園的最西邊是景區盡頭,雜草有齊腰高,一眼望去,極為荒涼。在荒草叢中,時隱時現古羅馬廢棄的引水道,有一匹白馬無人看管,在正午的陽光下,自在地吃草。周圍很安靜,懷古的味道,立刻在荒煙蔓草間,蒸騰起來。

羅馬引水道盡頭,是景區的中心,也是古羅馬城市的中心,一段長長的主街,巨石鋪地,兩旁有高大的柱廊。在主街中段,呈丁字型連接了一座巨大的長方形競技場,這是古羅馬賽車的場所,大理石看臺依然保持得很完整。回到主街,接著向東,接近主入口的地方,街道兩側是墓葬群。古羅馬貴族墓葬中,墓碑和巨石棺槨上精美的浮雕藝術,在世界各大博物館,都是被追捧的收藏珍品。

既然來了推羅,不但要看古跡,也應該順便看看幾十年來頻頻在國際新聞裡上鏡,總是引起國際麻煩的巴勒斯坦難民營。在Bass考古遺跡區北邊緣,就有一座巨型難民營,面積比整個推羅城市區的面積還大。巴勒斯坦難民集中住在裡面,內部的秩序,有巴勒斯坦員警維持,黎巴嫩員警和軍隊管不著。但是巴勒斯坦難民出入難民營,必須在大門口查驗證件,不能隨便混同于黎巴嫩當地居民。大門口有黎巴嫩軍警和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嚴密把守,我們遊客不可能進入。難民營建築的南側,面臨著考古遺跡區,我從遺跡這邊,可以看到難民營的建築,比推羅城的黎巴嫩建築明顯低矮,破敗,更加雜亂無章,而且採光很暗,看上去象典型的貧民窟。據說裡面很擁擠,衛生條件也不好,路過大門口的時候,我伸頭張望了一下,裡面有些十來歲的小孩在踢球。----和我想像中,巴西裡約的貧民窟情景何其相似!

黎巴嫩的城際中巴很有意思,雖然運行方式和車型跟中國縣城之間的中巴很像,但是膽子可是大得多了。我從推羅城回貝魯特,中巴是微型貨車,咱們中國人都知道的,十來二十年前在北京天津街上到處都是的那種黃色“面的”,比那個稍微大點有限。天津大發,坐過的人都知道這車的品質跑不快吧?巴勒斯坦人開的這輛車,已經非常舊了,大概除了喇叭不響,其他哪裡都響的那種(哦,to be fair,這輛車的喇叭還是響的),乘客滿載。開上海岸高速,居然敢開到150公里,見車超車!絕對不是誇張,我就坐在司機身後的座位,親眼看到速度錶針指向將近160公里每小時。此前,我甚至不知道微型貨車的速度表,能有這個刻度!

回到貝魯特,我去繁華的Hamra商業街上吃晚飯,又鬧出另一個笑話,也長了一番見識:我點的是些黎巴嫩的特色菜

這是油炸菠菜派,優酪乳泡胗肝。

我點完菜,心情很放鬆,想來點酒。伊斯蘭教禁酒,在中東地區,碰到黎巴嫩這麼開化,可以隨便喝酒的地方,機會難得。打開酒單,找到當地特產的白酒,不知道有多烈,我請侍應生拿來一瓶,可是我看錯了標籤上的標識,把53度(相當於茅臺五糧液的度數),稀裡糊塗地硬給看成了5.3度! 心想這算什麼,也就比啤酒高一點,先來個375毫升的小瓶裝,不夠再加!

等酒上桌,我打開一喝,怎麼這麼辣,還有濃烈的茴香味?這才想起,自己事先在書上讀過,敘利亞有種特產茴香烈酒,叫做Arak,莫非就是這個?可這兒是黎巴嫩啊?仔細看瓶子,就是它----53度。在土耳其我也喝過類似的酒,俗稱叫做“獅子奶”。黎巴嫩和敘利亞這麼近,飲酒文化相似,Arak不僅敘利亞出,黎巴嫩也出。

這次長的這點見識,在於這Arak酒的神奇之處:你看上面的照片,它在瓶子裡無色透明,和我們的白酒沒有什麼兩樣。喝的時候,要根據自己的口味,兌水喝。Arak無色透明,純淨水也無色透明,可是一經混合,就變成了乳白色。就是照片中涼水杯和酒杯裡的液體。

點也點了,大錯已經鑄成,就別浪費了?

那天晚飯我勉為其難地一個人基本喝完了一瓶375毫升的53度烈酒,最後還剩一個底兒,我怕上頭太厲害,最後走不回旅館,就沒敢勉強,帶回旅館明天接著喝。那天我雖然頭暈得厲害,畢竟還是步行1公里半的馬路,自己回到旅館,(我記憶中,可能走的還是直線),居然沒有吐,也算個小小的奇跡吧。

3。黎巴嫩最美的海邊古城,比布盧斯 Byblos

去比布盧斯吧,如果你在黎巴嫩只遊一座古城,那就去比布盧斯Byblos!那裡有7千年的歷代文明,更有海邊小鎮上,面對著蔚藍色波濤,烤魚喝啤酒的無比愜意。

貝魯特以北,稱為北黎巴嫩,遠離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難民的紛爭,北黎巴嫩發展得快速而富有。從貝魯特的charles Helou長途車站,坐上每10來分鐘發往更北部海港的黎波里Tripoli的豪華大巴(這座古城的黎波里,比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的歷史還要悠久得多),車票3500黎巴嫩鎊,一路上高速公路經過很多蔚藍色的海灣,地中海東岸的海水,還是和愛琴海一樣的蔚藍。左手是海水,右手是山坡,高樓大廈和豪華別墅比比皆是,景色比南黎巴嫩竟是天壤之別。

車到比布盧斯並不進城,在高速公路邊停下,乘客中途下車,車子接著向北去的黎波里。 下高速之後,往海岸走不多遠,就到達了醒目的考古遺跡區。它是個圍起來的海邊公園,牆外的紀念品店挺有品位的,在這裡,可以買到真正的遠古時代化石,化石上有魚,有蟲,有樹葉。至於化石應該屬於保護文物,為什麼在這裡可以合法買賣,我就說不清楚了。

考古遺址坐落在海邊,面積不大,但是裡面的遺跡,涵蓋從西元前4千年到中世紀,幾乎歷代文明的建築物遺址。在這裡,連古羅馬遺跡都算是最晚近的。怪不得比布盧斯城能夠宣稱,自己是人類至今持續居住的,最古老的城市(敘利亞的大馬士革,以色列的傑裡科,還有其他幾個中東城市,也競爭這一頭銜)。

你知道嗎?比布盧斯出土了人類歷史上第一份現代拼音字母表。其實,人類最早的文字是美索不達米亞的楔形文字,最早的字母表在敘利亞國家博物館裡,發掘自敘利亞的Ugarit古城。但是楔形文字書寫不便,精於海上貿易的腓尼基人,結合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還有自己的語言,創造出了簡化的腓尼基文。而現代歐洲的語言從古代羅馬拉丁文而來,老祖宗,就是腓尼基文。這裡說的“現代拼音文字的鼻祖”,是腓尼基文的第一份字母表,就發掘自比布盧斯的一處棺材石刻。現在收藏在黎巴嫩國家博物館。

進入考古區大門,最顯著的建築物,是中世紀十字軍的城堡塔樓。這種才“僅僅”一千年的建築,在這片地方甚至不配被稱為“古跡”,但是它是整個區域的制高點,從城塔頂端,你俯瞰比布盧斯古城,風景絕佳。

這就是比布盧斯和其他古跡不同的地方:它不但古老,而且自然風景美極了。正前方靠近海邊的平臺上,幾根古羅馬石柱,看上去象一扇屏風,又象一座舞臺,歷史上多少驚心動魄的活劇,曾在這藍天碧海的背景前上演。

在十字軍城堡和古羅馬平臺之間,充滿各個歷史年代的建築遺跡,每片殘垣斷壁距離古羅馬的年代,都比古羅馬到我們之間的年代,還要久遠。這是西元前21世紀的Resheph神廟,相當於我們傳說中夏朝開始的時候,,它剩個基礎,上面又蓋了一座比較晚近的方尖碑神廟,供奉同一個Resheph神,年代也在西元前19世紀,大約相當於古埃及中王國,法老拉美西斯二世那個時代,或者中國傳說中的夏代中期。(我們的夏代從未證實,大規模建築遺存方面,能夠有一座城市和王宮規模的,只有洛陽二裡頭文化四期,1萬平方米的夯土地基,年代可能和方尖碑神廟相當)。因為這兩座古廟上下疊加,今天的考古學家把上面時代晚近的方尖碑神廟拆開,挪了一個地方再原樣重建,這樣就可以把下面更古老的Resheph神廟裸露出來,方便發掘。

就在方尖碑神廟裡,出土了一大批腓尼基樣式的鍍金銅人偶,我們今天在貝魯特的國家博物館裡面看見的東西。

其實,西元前21世紀還真不是這片遺跡最老的東西。進門處十字軍城堡腳下,朝南的石牆和石道,有一部分是西元前4千年新石器時代,和西元前3千年的遺存,比古埃及大金字塔時代,和我們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時代,早5百年到1千5百年。

在遺跡區正中心,有一片凹陷的地區,古代曾經是一眼泉水,作為比布盧斯古城主要的淡水來源,但是在古羅馬時代就枯竭了。這眼枯竭的泉水,還有個和古埃及神話密切聯繫的傳說,很有意思:

去過埃及旅遊的朋友,肯定都知道忠貞的女神伊西斯的故事Isis:Isis的丈夫是冥界之神Osris,原先是國王,被弟弟篡位謀殺,屍體被分為很多部分,丟棄到世界各個角落。女神Isis忍辱負重,去全世界找回丈夫屍體的各個部分,在鄂魚神索貝克(也是木乃伊製作之神)的幫助下,使丈夫復活,殺死了邪惡的篡位者。埃及各地都有伊西斯女神廟。well,比布盧斯的這眼泉水,傳說就是伊西斯女神為丈夫的死而哭泣,她的淚水形成的。這個傳說也證實,黎巴嫩海岸在古代,和古埃及文化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海邊這座孤高的石屋是近代建築,可是它的風景非常好。石屋坐落在高高的台基之上,周圍遍佈野花。這片到處是建築和淩亂石頭的廢墟,綠草如茵,時值4月,各色野花都競相開放了,湛藍的地中海水一波一波地拍擊海岸,給寂寞的古代遺跡,增添不少生機。我覺得,荒煙蔓草之中,野花和廢墟相映,有種頹廢的美感。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從考古遺跡公園出來,經過很多整齊的店鋪和精緻小餐館的露天座位,我走到水邊的港口區。這兒是釣魚的好地方,雖然我不會釣魚,但是很會吃魚。

港口邊有幾家高檔海鮮餐館,坐下來點份新鮮烤魚,點份蔬菜沙拉,就著黎巴嫩當地的啤酒,憑海臨風,覺得人生很圓滿,很幸福。

有了考古區的美景,和港口的烤魚,豈非足矣,之間的中世紀教堂,港口兩側的十字軍堡壘,這些次要一些的景點,一筆帶過也就罷了。

觀止矣。

本來我還打算複製昨天西頓推羅兩座城市一天遊,從比布盧斯接著北上的黎波里。十字軍時代,的黎波里是座名城。但是看Lonely Planet上說,現在是“demure and down to the earth”,它的一座巨型巴勒斯坦難民營還是極端組織哈斯布拉Hasbalah的大本營。況且我在比布盧斯流連忘返,直到下午很晚,所以就打消了去的黎波里的念頭。

觀止矣。

從比布盧斯回貝魯特的公共汽車不那麼好找:你要走上高速公路,公路邊一般會停著去貝魯特的中巴。從的黎波里南下的過路大巴,在這裡也會放慢速度,你招手它就會停。

黎巴嫩地處幾大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本身有古老的文明,又有現代西方開化的物質繁榮,尤其是北部古城,美麗的比布盧斯,留給我最深的印象。在我這次旅行計畫來說,黎巴嫩是個意外的收穫。

就是從黎巴嫩這裡遷出去的腓尼基人。所以在黎巴嫩國土上挖出來的寶貝,不但年代久遠,而且什麼文化都有:最古老的一批文物是典型的埃及法老樣式,雕塑首飾,做得和開羅埃及博物館裡面看到的一模一樣。同樣年代,還有細長的鍍金小人像,典型的腓尼基文化遺存。然後就是巨多古希臘雕塑,羅馬拼貼畫,雕刻精美的石棺槨。

黎巴嫩博物館正立面,柱子是古埃及神廟的式樣,紙莎草柱頭。

黎巴嫩國立博物館藏品選

古埃及祭祀的石碑

五千年前腓尼基文化的鍍金小人像

羅馬風格的石槨

羅馬別墅地板上的馬賽克拼貼裝飾畫。畫的是希臘神話:大神宙斯化作神牛,劫持美女歐羅巴。

中國古代皇家的顏色,大家都知道是明黃色。為什麼呢?中國是黃土文明,而且五行之中,黃色屬於中央戊己土。那麼,古羅馬專屬皇家的顏色是什麼呢?

是紫色。羅馬元老穿白色鑲紫邊的寬袍。只有皇帝,才能穿全紫的袍服。

為什麼呢?在羅馬時代,紫色染料,只能來源於一種海生貝殼,需要很多很多這種貝殼,才能提取一點點紫色染料,所以,紫色染料,比黃金更貴重。

這種海生貝殼,是黎巴嫩海域的特產。我在書上久聞大名,這次,終於在黎巴嫩國家博物館的展櫃裡,見到了這種貝殼,還有用古法染出來的,純天然的,最純粹的紫色。

這座博物館歷經劫難,在1975年到1991年的長期內戰中,各派割據勢力都來打武裝搶劫博物館國寶的主意,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費盡心機,藏匿保存了很多國寶,內戰結束這些國寶才得以重見天日,戰後回收文物,修復文物,重建博物館,又是特別繁重的任務。

我的整體感覺,黎巴嫩國家博物館,比賽普勒斯和敘利亞的國家博物館好看。不但是文物珍貴的問題,這裡展出的東西比敘利亞少,但是重點非常突出,介紹清晰而有條理,所有展品都有醒目的阿拉伯文,英文,法文三種文字對照說明。這還是歷經戰亂以後,正處在恢復期的博物館。我猜想,這座博物館不但在考古學術方面水準很高,在布展陳列方面,肯定也有高手主持設計。

在這裡工作的考古學家,普通工作人員,都值得我向他們致以敬意,因為這些古代文明的遺存,並不是只屬於黎巴嫩,它是整個人類文明和進步的見證,它屬於全人類。

貝魯特城第二片好看的區域,在市中心。黎巴嫩內戰期間,貝魯特東區是基督教馬龍派,西區是穆斯林,其中又分什麼長槍党,德魯茲民兵之類,各派混戰最激烈的地方,就在這片濱海的市中心區域。內戰結束至今二十年整,整個市中心仍然到處都在翻修戰爭中遭到損壞的建築。這是市中心的Al-Amin清真寺,奧斯曼土耳其風格,內部整修一新,金紅亮色的內飾看上去極為華麗。

內戰傷痕最明顯的,是這座著名的假日酒店大廈Holiday Inn。

這座酒店在內戰爆發前的70年代初剛剛建成,當時是全城最高也最豪華的酒店之一。不久內戰爆發,這座酒店變成一座空城,但是很快就出了名:它的高度,還有臨海臨市中心的位置,使得它成為狙擊手最喜歡的藏身之所,同時也引來各派猛烈的火力報復。直到內戰結束20年的今天,這座白色大廈的空殼還閒置在那裡,子彈,迫擊炮彈,火箭彈,都在大樓的外牆上留下累累傷痕,很多房間的外牆都被打掉了。在今天重新繁華的貝魯特市中心,這座當年的摩天大廈,儼然一座內戰傷痕的紀念碑。

市中心政府大廈門前,還有羅馬圓形劇場遺跡的露天保護區,把羅馬劇場的臺階,和大廈前的休閒廣場有機地結合起來,設計得非常巧妙,也很前衛。

第三片貝魯特的景點,就是城西海邊大道corniche。漫步于海濱,在傍晚吹拂著海風,回望夕陽下,面對大海背靠群山的市中心高層建築群,天際線非常漂亮。

這哪裡像是在中東城市,分明是當年的“東方巴黎”風采重現。

Corniche海濱大道這裡沒有什麼特殊的景點,就是個散步和休閒的好地方。在Corniche的盡頭,正對著海裡的幾塊獨立礁石,叫做鴿子岩,算是貝魯特最著名的自然景觀。

其實,剛剛看過澳大利亞“大洋之路”海岸十二使徒石的我,對這幾塊離岸岩石,實在沒有什麼感覺。這片區域有很多高檔餐館,有Hamra購物街,還有中東學術聲望最高的大學,貝魯特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 of Beirut,始建於1866年,是中東的國際級學術中心。

我的旅館也在這片地區,離開海濱大道只有100米。貝魯特歷史上受西方影響就很深,一次大戰之後,土耳其帝國戰敗解體,國聯把黎巴嫩交給法國託管,二戰中盟軍佔領黎巴嫩,主要是英國人在管理,戰後獨立,貝魯特又是中東的巴黎,這是個非常西化的城市,不但城市風貌西化,人們的生活習俗也很西化,不象穆斯林國家,倒像以色列。黎巴嫩是出美女的地方,中東美女結合了東方女性的細緻和西方女性的立體,而黎巴嫩女性不受伊斯蘭傳統對衣著規定的束縛,長袍,頭巾這些一概不用,她們衣著時尚,敢秀,而且會秀,歷來在國際選美小姐的各種大賽都頗有斬獲。在海濱大道看美女是件很賞心悅目的事情。

還有些只在中東才看到的新鮮事。比如這裡所有的國際知名速食連鎖店,無論是肯德基麥當勞還是比薩屋,幾乎都送外賣,麥當勞門口停著十幾輛專門送外賣的摩托車。再比如我在街上見到的這輛送餐摩托車,是不是很搞笑?

我第一次聽說原來路易威登也做外賣箱。那箱子裡裝的菜得有多貴呢?正牌的路易威登老闆看見這個,是不是會把鼻子氣歪?

2。南黎巴嫩:古城西頓Sidon和推羅Tyre

南黎巴嫩是個是非之地。

黎巴嫩國家很小,沿著地中海東岸,南北窄長的一條兒。從海岸上說,貝魯特在中間,往北40公里是比布盧斯Byblus古城,再40公里是的黎波里Tripoli古城。這就基本快到北部邊界了。從貝魯特沿海岸往南40公里是西頓城Sidon,再往南40公里是推羅城Tyre,然後,基本就到以色列邊境了。

貝魯特以南叫做南黎巴嫩,因為挨著以色列,向來就不太平。巴勒斯坦難民幾十年來蜂擁進南黎巴嫩,所建立的巨型難民營,儼然是國中之國,巴勒斯坦難民營內部的事務,黎巴嫩政府無能為力,由巴勒斯坦人自己管轄。當年阿拉法特領導的巴解還是恐怖主義組織的時候,就以這些難民營為根據地,在這裡招募訓練新兵,從這裡出發對以色列邊境那邊的平民發動恐怖襲擊。後來把以色列惹惱了,1982年乾脆出兵入侵黎巴嫩,一路打到貝魯特城下,就為了對這些巴勒斯坦難民營裡的恐怖分子犁庭掃穴,來個大掃除,結果大掃除變成了大屠殺,引起國際社會強烈反對。史稱第五次中東戰爭。以色列被迫從黎巴嫩撤軍,巴解組織也被迫從黎巴嫩的難民營裡撤出,其實說白了,就是給黎巴嫩政府轟出來的。(我說當年的巴解組織是恐怖分子,您還別不愛聽。這是事實。其實巴勒斯坦問題中,雙方的屁股都不乾淨。當年以色列謀求從英國治下獨立建國的時候,貝京,拉賓這些人,也都是著名的恐怖分子)。

當年的巴解組織雖然是撤出了南黎巴嫩的巴勒斯坦難民營,可是難民營仍舊存在,直到今天我還看得到。因為他們是巴勒斯坦人,而邊境那邊就是他們痛恨的以色列,所以,這片地區仍然經常有武裝衝突,不是汽車炸彈爆炸,就是自殺炸彈攻擊,然後是以色列空軍轟炸報復,定點清除。近年巴解組織主流法塔赫算是金盆洗手,不幹恐怖主義的髒活了,穿上西裝系上領帶,洗腳上田,變成了巴勒斯坦的合法政府,可是又冒出了極端組織哈馬斯,哈斯布拉這些,黎巴嫩政府軍,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這些中立的武裝力量,也很難彈壓。所以去南黎巴嫩遊覽,一定隨時注意那邊的政治形勢。如果去的話,在幾座古城遊覽沒有問題,在貝魯特-西頓-推羅這條海岸高速公路上開車也沒有問題,但是注意在城市之間,別離開公路太遠----這片地區至今仍有未清除乾淨的地雷!

黎巴嫩的各大城市,同時有兩個名字,國際通用的名字,和當地習慣用的阿拉伯語名字。比如西頓Sidon,阿拉伯語發音叫塞達Saida,推羅Tyre,阿拉伯語叫作蘇爾Sour。搭乘中巴或者雇計程車的時候,司機基本都是當地人,和他們說阿拉伯語地名,他們才聽得懂。

貝魯特以南,先到西頓Sidon再到推羅Tyre,距離不遠,每個城市又不大,看兩三個小時足矣,所以,從貝魯特一天往返看兩個城市,絕對來得及。

先說西頓。從貝魯特城南的Cola汽車站,每5到10分鐘就有一趟中巴出發,基本上車就能走。車費好像是2千黎鎊(1千5百黎鎊合1美元),因為是開車之前乘客一起交錢,所以售票員倒是不會因為你是外國遊客而多收錢。因為走海岸高速,40公里的距離半個小時就到。西頓城中心很小,有個大市場souq,市場裡還有清真寺,貴族宮殿,以及當年供東西方往來行商落腳的客棧,他們叫做Khan,和蒙古大汗是一個字。這種客棧,今天相當於涉外指定賓館。在古代,黎巴嫩一向都是中東商貿中心,雖然數百年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治下,但從17世紀開始,基本上事實獨立了,自己單獨跟西方做生意,不怎麼受土耳其和西方的戰爭影響。因為有這種和西方做貿易的傳統,所以比其他中東穆斯林國家更西化。

西頓最漂亮的景點是海中城堡,就在souq外的港灣入口處,城堡不大,距離岸邊50米,有一道設防的石質堤道連接大陸。

史前時代這就是腓尼基人祭祀的神廟,後來是十字軍騎士把這兒改建為城堡,防衛西頓重要的港口。在古代黎巴嫩,西頓,推羅的地位,都比貝魯特高。

souq區和海上城堡之外,城南還有一座廢棄的陸地城堡,十字軍時代用於防衛向南的陸地城門,現在坐落在一片荒地山坡上,用圍欄圍起來,只能從外面看看。還有一座有趣的肥皂博物館,不過我沒有去看。

沿海岸高速向南再坐40公里中巴,到達靠近以色列邊境的推羅城Tyre。我第一次知道推羅這個城市,是看阿庇安的《亞歷山大遠征記》,馬其頓王亞歷山大大帝為了解決波斯海軍控制地中海補給線的問題,他自己又沒有艦隊,於是採取了一個笨辦法:由北向南橫掃地中海東岸所有港口,奪取波斯艦隊的所有基地。推羅城頑強抵抗亞歷山大,給過這位征服者不小的麻煩。

推羅在阿拉伯語裡叫Saida,早在1984年,全城就被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名錄。它坐落在向西伸進大海的一個半島上,長途汽車站在半島根部的北面。城裡有兩大片考古遺跡公園,一片在半島西邊頭上,叫做Al-Mina,第二片在半島根部正中間,叫做Al-Bass。整個城不大,東西長兩公里,步行就可以,但是在考古遺跡區沒有樹蔭,如果是熱天,會無遮無攔地受陽光直射。

西邊的Al-Mina古跡在海邊,一條古羅馬大道從今日的雜草中,直通灘頭,大道的地面有羅馬拼貼畫馬賽克圖案裝飾,大道兩側雄偉的綠色大理石柱,都是從希臘進口的石料。

典型的羅馬式大手筆,整齊而堂皇,兩千年前的遺跡,似乎在嘲笑今天中東城市的猥瑣和髒亂。真挺讓人感慨的:兩千年過去了,阿拉伯世界的城市規劃,比古羅馬時代還退步了。這條大道通向更古老的地方:西元前3千年,距今5千年的埃及港口,滄海桑田,當年的港口已經沉入海中,現在是海底遺跡。

Al-Bass遺跡區在陸地上,呈長方形,可是唯一的入口在正東,從西面的Al-Mina區走過來,要來回跑3次冤枉路(從西走到東入口,向西參觀,再往東走回入口),幸虧這個區域西面盡頭,臨公路的護欄,不知什麼時候被人扯開一個缺口,我就從這個缺口進入景區----不為省這點門票錢,這樣來回少跑了一個來回的冤枉路,誰讓公園的設計缺陷如此變態呢?

Bass遺跡公園的最西邊是景區盡頭,雜草有齊腰高,一眼望去,極為荒涼。在荒草叢中,時隱時現古羅馬廢棄的引水道,有一匹白馬無人看管,在正午的陽光下,自在地吃草。周圍很安靜,懷古的味道,立刻在荒煙蔓草間,蒸騰起來。

羅馬引水道盡頭,是景區的中心,也是古羅馬城市的中心,一段長長的主街,巨石鋪地,兩旁有高大的柱廊。在主街中段,呈丁字型連接了一座巨大的長方形競技場,這是古羅馬賽車的場所,大理石看臺依然保持得很完整。回到主街,接著向東,接近主入口的地方,街道兩側是墓葬群。古羅馬貴族墓葬中,墓碑和巨石棺槨上精美的浮雕藝術,在世界各大博物館,都是被追捧的收藏珍品。

既然來了推羅,不但要看古跡,也應該順便看看幾十年來頻頻在國際新聞裡上鏡,總是引起國際麻煩的巴勒斯坦難民營。在Bass考古遺跡區北邊緣,就有一座巨型難民營,面積比整個推羅城市區的面積還大。巴勒斯坦難民集中住在裡面,內部的秩序,有巴勒斯坦員警維持,黎巴嫩員警和軍隊管不著。但是巴勒斯坦難民出入難民營,必須在大門口查驗證件,不能隨便混同于黎巴嫩當地居民。大門口有黎巴嫩軍警和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嚴密把守,我們遊客不可能進入。難民營建築的南側,面臨著考古遺跡區,我從遺跡這邊,可以看到難民營的建築,比推羅城的黎巴嫩建築明顯低矮,破敗,更加雜亂無章,而且採光很暗,看上去象典型的貧民窟。據說裡面很擁擠,衛生條件也不好,路過大門口的時候,我伸頭張望了一下,裡面有些十來歲的小孩在踢球。----和我想像中,巴西裡約的貧民窟情景何其相似!

黎巴嫩的城際中巴很有意思,雖然運行方式和車型跟中國縣城之間的中巴很像,但是膽子可是大得多了。我從推羅城回貝魯特,中巴是微型貨車,咱們中國人都知道的,十來二十年前在北京天津街上到處都是的那種黃色“面的”,比那個稍微大點有限。天津大發,坐過的人都知道這車的品質跑不快吧?巴勒斯坦人開的這輛車,已經非常舊了,大概除了喇叭不響,其他哪裡都響的那種(哦,to be fair,這輛車的喇叭還是響的),乘客滿載。開上海岸高速,居然敢開到150公里,見車超車!絕對不是誇張,我就坐在司機身後的座位,親眼看到速度錶針指向將近160公里每小時。此前,我甚至不知道微型貨車的速度表,能有這個刻度!

回到貝魯特,我去繁華的Hamra商業街上吃晚飯,又鬧出另一個笑話,也長了一番見識:我點的是些黎巴嫩的特色菜

這是油炸菠菜派,優酪乳泡胗肝。

我點完菜,心情很放鬆,想來點酒。伊斯蘭教禁酒,在中東地區,碰到黎巴嫩這麼開化,可以隨便喝酒的地方,機會難得。打開酒單,找到當地特產的白酒,不知道有多烈,我請侍應生拿來一瓶,可是我看錯了標籤上的標識,把53度(相當於茅臺五糧液的度數),稀裡糊塗地硬給看成了5.3度! 心想這算什麼,也就比啤酒高一點,先來個375毫升的小瓶裝,不夠再加!

等酒上桌,我打開一喝,怎麼這麼辣,還有濃烈的茴香味?這才想起,自己事先在書上讀過,敘利亞有種特產茴香烈酒,叫做Arak,莫非就是這個?可這兒是黎巴嫩啊?仔細看瓶子,就是它----53度。在土耳其我也喝過類似的酒,俗稱叫做“獅子奶”。黎巴嫩和敘利亞這麼近,飲酒文化相似,Arak不僅敘利亞出,黎巴嫩也出。

這次長的這點見識,在於這Arak酒的神奇之處:你看上面的照片,它在瓶子裡無色透明,和我們的白酒沒有什麼兩樣。喝的時候,要根據自己的口味,兌水喝。Arak無色透明,純淨水也無色透明,可是一經混合,就變成了乳白色。就是照片中涼水杯和酒杯裡的液體。

點也點了,大錯已經鑄成,就別浪費了?

那天晚飯我勉為其難地一個人基本喝完了一瓶375毫升的53度烈酒,最後還剩一個底兒,我怕上頭太厲害,最後走不回旅館,就沒敢勉強,帶回旅館明天接著喝。那天我雖然頭暈得厲害,畢竟還是步行1公里半的馬路,自己回到旅館,(我記憶中,可能走的還是直線),居然沒有吐,也算個小小的奇跡吧。

3。黎巴嫩最美的海邊古城,比布盧斯 Byblos

去比布盧斯吧,如果你在黎巴嫩只遊一座古城,那就去比布盧斯Byblos!那裡有7千年的歷代文明,更有海邊小鎮上,面對著蔚藍色波濤,烤魚喝啤酒的無比愜意。

貝魯特以北,稱為北黎巴嫩,遠離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難民的紛爭,北黎巴嫩發展得快速而富有。從貝魯特的charles Helou長途車站,坐上每10來分鐘發往更北部海港的黎波里Tripoli的豪華大巴(這座古城的黎波里,比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的歷史還要悠久得多),車票3500黎巴嫩鎊,一路上高速公路經過很多蔚藍色的海灣,地中海東岸的海水,還是和愛琴海一樣的蔚藍。左手是海水,右手是山坡,高樓大廈和豪華別墅比比皆是,景色比南黎巴嫩竟是天壤之別。

車到比布盧斯並不進城,在高速公路邊停下,乘客中途下車,車子接著向北去的黎波里。 下高速之後,往海岸走不多遠,就到達了醒目的考古遺跡區。它是個圍起來的海邊公園,牆外的紀念品店挺有品位的,在這裡,可以買到真正的遠古時代化石,化石上有魚,有蟲,有樹葉。至於化石應該屬於保護文物,為什麼在這裡可以合法買賣,我就說不清楚了。

考古遺址坐落在海邊,面積不大,但是裡面的遺跡,涵蓋從西元前4千年到中世紀,幾乎歷代文明的建築物遺址。在這裡,連古羅馬遺跡都算是最晚近的。怪不得比布盧斯城能夠宣稱,自己是人類至今持續居住的,最古老的城市(敘利亞的大馬士革,以色列的傑裡科,還有其他幾個中東城市,也競爭這一頭銜)。

你知道嗎?比布盧斯出土了人類歷史上第一份現代拼音字母表。其實,人類最早的文字是美索不達米亞的楔形文字,最早的字母表在敘利亞國家博物館裡,發掘自敘利亞的Ugarit古城。但是楔形文字書寫不便,精於海上貿易的腓尼基人,結合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還有自己的語言,創造出了簡化的腓尼基文。而現代歐洲的語言從古代羅馬拉丁文而來,老祖宗,就是腓尼基文。這裡說的“現代拼音文字的鼻祖”,是腓尼基文的第一份字母表,就發掘自比布盧斯的一處棺材石刻。現在收藏在黎巴嫩國家博物館。

進入考古區大門,最顯著的建築物,是中世紀十字軍的城堡塔樓。這種才“僅僅”一千年的建築,在這片地方甚至不配被稱為“古跡”,但是它是整個區域的制高點,從城塔頂端,你俯瞰比布盧斯古城,風景絕佳。

這就是比布盧斯和其他古跡不同的地方:它不但古老,而且自然風景美極了。正前方靠近海邊的平臺上,幾根古羅馬石柱,看上去象一扇屏風,又象一座舞臺,歷史上多少驚心動魄的活劇,曾在這藍天碧海的背景前上演。

在十字軍城堡和古羅馬平臺之間,充滿各個歷史年代的建築遺跡,每片殘垣斷壁距離古羅馬的年代,都比古羅馬到我們之間的年代,還要久遠。這是西元前21世紀的Resheph神廟,相當於我們傳說中夏朝開始的時候,,它剩個基礎,上面又蓋了一座比較晚近的方尖碑神廟,供奉同一個Resheph神,年代也在西元前19世紀,大約相當於古埃及中王國,法老拉美西斯二世那個時代,或者中國傳說中的夏代中期。(我們的夏代從未證實,大規模建築遺存方面,能夠有一座城市和王宮規模的,只有洛陽二裡頭文化四期,1萬平方米的夯土地基,年代可能和方尖碑神廟相當)。因為這兩座古廟上下疊加,今天的考古學家把上面時代晚近的方尖碑神廟拆開,挪了一個地方再原樣重建,這樣就可以把下面更古老的Resheph神廟裸露出來,方便發掘。

就在方尖碑神廟裡,出土了一大批腓尼基樣式的鍍金銅人偶,我們今天在貝魯特的國家博物館裡面看見的東西。

其實,西元前21世紀還真不是這片遺跡最老的東西。進門處十字軍城堡腳下,朝南的石牆和石道,有一部分是西元前4千年新石器時代,和西元前3千年的遺存,比古埃及大金字塔時代,和我們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時代,早5百年到1千5百年。

在遺跡區正中心,有一片凹陷的地區,古代曾經是一眼泉水,作為比布盧斯古城主要的淡水來源,但是在古羅馬時代就枯竭了。這眼枯竭的泉水,還有個和古埃及神話密切聯繫的傳說,很有意思:

去過埃及旅遊的朋友,肯定都知道忠貞的女神伊西斯的故事Isis:Isis的丈夫是冥界之神Osris,原先是國王,被弟弟篡位謀殺,屍體被分為很多部分,丟棄到世界各個角落。女神Isis忍辱負重,去全世界找回丈夫屍體的各個部分,在鄂魚神索貝克(也是木乃伊製作之神)的幫助下,使丈夫復活,殺死了邪惡的篡位者。埃及各地都有伊西斯女神廟。well,比布盧斯的這眼泉水,傳說就是伊西斯女神為丈夫的死而哭泣,她的淚水形成的。這個傳說也證實,黎巴嫩海岸在古代,和古埃及文化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海邊這座孤高的石屋是近代建築,可是它的風景非常好。石屋坐落在高高的台基之上,周圍遍佈野花。這片到處是建築和淩亂石頭的廢墟,綠草如茵,時值4月,各色野花都競相開放了,湛藍的地中海水一波一波地拍擊海岸,給寂寞的古代遺跡,增添不少生機。我覺得,荒煙蔓草之中,野花和廢墟相映,有種頹廢的美感。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從考古遺跡公園出來,經過很多整齊的店鋪和精緻小餐館的露天座位,我走到水邊的港口區。這兒是釣魚的好地方,雖然我不會釣魚,但是很會吃魚。

港口邊有幾家高檔海鮮餐館,坐下來點份新鮮烤魚,點份蔬菜沙拉,就著黎巴嫩當地的啤酒,憑海臨風,覺得人生很圓滿,很幸福。

有了考古區的美景,和港口的烤魚,豈非足矣,之間的中世紀教堂,港口兩側的十字軍堡壘,這些次要一些的景點,一筆帶過也就罷了。

觀止矣。

本來我還打算複製昨天西頓推羅兩座城市一天遊,從比布盧斯接著北上的黎波里。十字軍時代,的黎波里是座名城。但是看Lonely Planet上說,現在是“demure and down to the earth”,它的一座巨型巴勒斯坦難民營還是極端組織哈斯布拉Hasbalah的大本營。況且我在比布盧斯流連忘返,直到下午很晚,所以就打消了去的黎波里的念頭。

觀止矣。

從比布盧斯回貝魯特的公共汽車不那麼好找:你要走上高速公路,公路邊一般會停著去貝魯特的中巴。從的黎波里南下的過路大巴,在這裡也會放慢速度,你招手它就會停。

黎巴嫩地處幾大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本身有古老的文明,又有現代西方開化的物質繁榮,尤其是北部古城,美麗的比布盧斯,留給我最深的印象。在我這次旅行計畫來說,黎巴嫩是個意外的收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