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科院調查結果:30年1000余高考狀元都沒有成為行業領袖

高考成就了多少人的夢想, 高考成了多少人的傷心地;高考使多少農村青年才俊鳳凰涅槃, 高考使多少不學無術的城市子弟現了原型。 高考成就了多少狀元的人家風光, 高考狀元成全了許多父母的夢想。 而每年高考狀元的爭奪已經成為清華北大的鬥牛場。

但是, 人們一定很好奇, 這些年的高考狀元、人中龍鳳究竟怎麼樣了呢?是不是像高考成績一樣優秀呢?

感謝中科院的專家們, 他們用辛勤的勞動滿足了人們對高考狀元的未來的好奇。 而他們的結論卻不是好奇那麼簡單。

中科院調查樣本:

30年1000余高考狀元。

結論一:1977年以來, 全國34年的高考狀元(高考分省計分, 3300名÷30個省市區÷34年≈3.2名, 應該一個沒漏啦), 都沒成為社會活動家、或企業家、或藝術家, 也沒在任何一個行業成為領軍人物。

這個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難道狀元不應該成為行業領袖嗎?

結論二:調查了全國100位科學家、100位社會活動家、100位企業家和100位藝術家, 發現除了科學家的成就與學校教育有一定關係外, 其他人所獲的成就和學校教育根本沒有正相關關係。

這個道理就很簡單了, 就是告訴你學校的好孩子並沒有成為這些我們平時所謂的成名成家, 這很讓人反思, 是教育體制的標準問題還是這些孩子進入大學以後變得普通了?

結論三:科學家的成就與學校教育有一定關係。

這個“一定關係”是多大的關係?很讓人費解。 是強正相關、弱正相關、不同層次的科學家正相關程度不同?我們都不道。 但至少說明, 如果你學校學習的成績好至少一部分人可以成為科學家。

上面的分析, 我們可以得出一些反思結論:

反思之一、教育標準的頂級人才為什麼不是社會標準的頂級人才, 是學校教育標準有問題還是社會標準有問題?

反思之二:為什麼我們每年培養出那麼多的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 而我們的創新成果卻沒有那麼多, 創新能力卻不那麼強?

反思之三, 我們的學校可以生產出一流的技術人才, 卻為什麼不能培養出真正的科學精神?為什麼無法造就創造未來的天才?

反思之四:學習書本的能力不是學習知識的能力,

學習知識的能力不是工作能力, 更不是創造力?

反思之五, 一個沒有夢想的學生未來絕對不是一個有創造力的學生, 而培養夢想和創造力要從幼兒開始。

結果:釋放孩子的天性就是釋放未來的創造性, 放飛夢想才有未來。 我們的教育是不是應該從標準化向多樣化的方向轉化。

作者:麒鑒, 資深自由撰稿人。 中國金融作家協會理事, 人民出版社讀書會簽約名家, 博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