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小社區打造旅遊致富路 屏南雙溪旅遊收入每年增長15%以上

網消息(張愛萍 張志良) 近年來, 縣雙溪鎮以鴛鴦溪白水洋景區開發為契機, 依託白水洋大旅遊商業圈, 充分發揮旅遊業綜合性強、關聯度高、拉動力大的產業優勢, 發展旅遊, 幫助貧困戶通過發展鄉村旅遊, 增強自身造血功能, 走出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該鎮雙溪社區緊緊抓住旅遊發展契機, 積極推進民生工程、市政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 先後投資近2億元, 恢復與創建了“紅色”古村風貌和“綠色”山鄉生態, 新建雙溪社區南環路、城南西路、建設大型遊客服務中心(含規劃館、根雕藝術館、遊客服務中心、廊橋、廣場、停車場等),

修建通往新四軍第三支隊第六團北上抗日紀念碑、團部舊址等紅色遺址道路, 修繕了“商業古街”“古村落”“舊縣衙”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對南門溪、城西河道等進行生態治理等。 進一步提升了社區“天藍、地綠、水清”的自然風貌和“紅色、人文、精緻”的旅遊環境, 為雙溪鎮區經濟發展與脫貧工作打下可靠的環境基礎。

近年來, 該社區積極挖掘具有雙溪特色的小旅遊資源, 對接鴛鴦溪白水洋世界地質公園的大旅遊。 據相關統計, 雙溪的旅遊人次和旅遊收入每年增長都在15%以上。 旅遊的發展, 成為貧困群眾就地轉型、就地增收的新途徑。 截止2016年底, 雙溪社區共有土特產銷售點20家;餐館24家, 從業人員180人;中小型賓館、公寓25家,

農家樂6家, 共有住宿床位370張, 從事賓館業110人。 發展“中國結”手工藝品和傳統的竹藝編旅遊紀念品等專案, 解決社區婦女、老年人創收問題。 精准扶貧二女戶吳澤屏利用扶貧資金經營一家小吃店, 依靠地方特色寒草粉幹、雙溪炒麵等小食, 日均收入百餘元, 供兩個女兒學習和生活。 社區2016年脫貧之星陸李菊在鎮黨委書記張積峰的幫扶下, 將自建房出租給負責高速公路綠化的公司, 以裝修代付租金的方式將房子修葺一新, 自己在一家酒店中當保潔員, 增加了經濟收入, 改善了家庭生活。

此外, 社區居民將綠色農副產品光餅、蔥肉餅、老酒、薑茶、茶葉蛋、地瓜、玉米等變為旅遊商品, 在旅遊旺季競相銷售給遊客, 增加收入。

旅遊帶動成為雙溪最強勁的經濟增長點。

為讓閒置勞動力有發展空間, 社區在鎮黨委、政府的牽引下, 實施旅遊+文創模式, 解決就業問題。 2015年10月創辦了雙溪安泰藝術城, 同時成立“安泰藝術城公益藝術教育中心”, 以公益教學形式向全社會開放。 到2016年底累計培訓國內外學員5000多人次, 其中累計為本鎮培訓貧困人員215人次和殘疾人員226人次。 畫作成果通過電商和現場展銷, 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成為鎮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藝術教育中心培養的沈明輝、薛美蘭等一批殘疾人優秀學員華麗轉身為農民畫家, 其中沈明輝作品《生命之樹》在2016年6月19日海峽衛視舉辦的味解之謎第二季明星益拍環節中拍出11000元的高價。 學員作品通過自媒體及電商等管道,

累計賣出畫作5000多幅, 總值100多萬元。

文創不僅帶動學員自身的發展, 還帶動了周邊民宿客棧的發展, 家在安泰藝術城旁的貧困戶張達珠在政府、社區的扶持下, 將房屋修繕作為民宿客棧, 出租給外地學員, 增加了經濟收入, 解決了孩子上大學的費用。

雙溪社區地處雙溪鎮核心區域, 享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傳統村落”名號, 人文厚重而悠久。 2016年雙溪社區貧困戶脫貧22戶75人, 淨脫貧率為51.92%。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