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代宗師:葉問,是什麼成就了大師之“大”?

開 篇

先引入本期主要人物之一【葉問】

葉問, 祖籍廣東省南海縣桑園, 是當地大少爺, 在香港聖士提反學院讀書, 學識淵博。 詠春師承陳華順、梁璧,

為詠春拳體系的開宗立派人。

-❶-

詠到梅花樁法妙, 春生桃李藝林香

葉問(1893年10月1日—1972年12月1日), 廣東南海佛山桑園人。 祖籍為廣東南海羅村鎮聯星潭頭村人, 其父親因避“紅頭軍”之亂, 才搬往南海縣佛山桑園居住。 在七歲時, 便拜師入陳華順門下。 十六歲那年, 葉問遠離南海縣佛山, 赴港求學, 就讀於聖士提反書院。 後隨梁壁學武。 1950年赴香港, 在港九飯店職工總會內傳授詠春拳術, 從而一舉成名, 成為真正的武術家。

還有一種說法, 葉問當初遇見梁壁, 欲與他比武, 但無論葉問如何進攻都被他一一化解。 葉問一問, 方知原來這是師叔梁壁。 民國初年, 被譽為中國四大鎮的佛山, 每年都流行“秋色”遊行盛會, 以展示特殊的民族手藝,

每年遊行都是人山人海, 更有來自外鄉遊客。

1949年, 葉問來到香港, 由好友李民之推介, 認識飯店公會理事長梁相, 梁相也是武術愛好者, 可說是武林中人, 曾習龍形摩橋, 得知葉問為詠春拳陳華順門人, 即行拜師學技, 並請葉問在九龍深水埗大街的飯店公會公開傳授, 當時除李民、梁相外, 尚有駱耀以及其外甥盧文錦等, 不到十人, 而李民與葉問早已是世好, 可說是亦師亦友, 以後有葉步青、徐尚田......等相繼投入, 由於求技者日漸增加, 當時投入學技的, 以九龍巴士同人為最, 由於求學詠春拳技連綿不斷, 為了有更大的空間和場地, 葉問再三遷換場地于九龍利達街、李鄭屋村、九龍興業大廈, 並分出晚間若干時段, 到香港荷李活道執教,

使詠春拳技推遍九港九每個角落。

中年生活

1955年葉問看到書信後, 即日遷移到上海女子位於李鄭屋邨的住處, 後來生了兒子葉少華。 梁相身為大師兄, 葉師認“徐尚田上書一事, 必是梁君計策。 梁;於是離港到澳門工作一年, 事件平定後再回來解釋。

其他弟子都來交心並願意追隨終身。 李小龍和梁紹鴻是此處的早期學生, 伍燦為助教, 鄰近巴士職工多人來習武, 鄒子傳於此時加入。 由於李鄭屋邨住處地方狹窄, 並無處可放置木人樁設備, 這時期的學生鮮能接觸木樁與棍。

What?是葉問誒!

晚年生活

1968年收梁挺為“封門弟子”, 在餘下幾年裡不斷把畢生所學傳授給梁挺。

葉問大師1972年12月1日在香港病逝。 詠春拳一代宗師, 精神永在, 為後世門人之敬仰。

詠春拳術, 從一套女兒家的自衛術發展到實戰技擊之上, 並在數十年間急速發展。

葉問晚年後期收授梁挺為弟子, 將當時“詠春體育會”班徒交與梁挺繼續教授並委以詠春體育會總教練職務;及後由梁挺所發展出來的《梁挺詠春》WT詠春課程,

發展遍佈全球65個國家和地區、4000多個支部, 子弟門人近200萬之眾, 蜚聲國際、載譽全球;及至2012年受深圳文體部門邀請在位於深圳大梅沙的國際詠春中國總部, 通過國內合法機構身份, 將原傳統師門授業方式、調整為現代培訓授業方式, 進行《梁挺詠春》WT詠春課程傳揚, 至今已培養出一批批新晉, 承擔起國內WT詠春拳傳揚、弘揚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的使命。

-❷-

與李小龍

葉問眾弟子當中就有青出於藍的,其中除了封門弟子梁挺外,還有將中國武術聞名世界的李小龍。

1954年,李小龍在利達街武館內拜入葉問門下,李小龍上課相當投入。那時候,葉問曾以經驗斷言李小龍是個“短命種”。

原來,李小龍的雙腳天生有小缺陷,走路的時候有一點上下“顛”。普通人不一定能看出這個缺陷,心明眼亮的葉問卻早已看出他這個特徵,笑言李小龍“走路時腳跟不到地,正是短命相”。李小龍天生平足,不但走路時“腳跟不到地”,早期更不能以整個腳掌觸地的姿勢蹲下來,這是葉問及其他與李小龍要好的師兄都知道的。所謂“走路腳跟不到地便短命”的傳言,其實並非葉問首創,而是有醫學依據的。

李小龍後來在世界武壇上的輝煌成功,也為詠春拳的世界性傳播作出了貢獻。李小龍後來移民美國,但他一直鑽研功夫。

美國報刊甚至把他譽為“功夫之王”,日本人甚至稱他為“武之聖者”,香港報紙也讚譽他為“當代中國武術及電影史上的奇才”。

-3-

詠春招式

詠春拳所使用的招式,都是我們日常用於自衛自保的本能反應動作,既不神秘,也不華麗。 我們只是在此基礎上加以總結、並通過系統練習,成為我們連貫的技術應用,“以打為消、連消帶打”,以此達到高度自保效果。——葉問

葉問對初入門者之基本訓練,十分重視,當傳授小念頭時,從正確手法,腰馬配合,到發力運用,從沒有時間限制,只要學者能達到他的要求,他才會進而教授新的課程,從不苟且,這其實是對勤學者一種獎勵。

葉問在詠春拳術方面有著極深的造詣,對詠春拳術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他於二十二年間,把詠春拳散播到世界各地,使詠春拳成為世界知名拳術之一。而且葉問的武德人品已堪稱楷模,所以葉問終老後詠春拳派同人一致推崇他為一代宗師。

延伸閱讀

南昌壁華詠春拳館

是香港壁華詠春拳館南昌分部。香港壁華詠春拳館是有葉問再傳弟子潘師父創立,總部在香港。

免費體驗詠春訓練

關注,回復“詠春拳”,即可免費

【體驗時間】:7月29日(週六)下午4:30~6:00

【體驗地點】:南昌市青山湖區湖濱東路1069號,白金瀚售樓部二樓

-❷-

與李小龍

葉問眾弟子當中就有青出於藍的,其中除了封門弟子梁挺外,還有將中國武術聞名世界的李小龍。

1954年,李小龍在利達街武館內拜入葉問門下,李小龍上課相當投入。那時候,葉問曾以經驗斷言李小龍是個“短命種”。

原來,李小龍的雙腳天生有小缺陷,走路的時候有一點上下“顛”。普通人不一定能看出這個缺陷,心明眼亮的葉問卻早已看出他這個特徵,笑言李小龍“走路時腳跟不到地,正是短命相”。李小龍天生平足,不但走路時“腳跟不到地”,早期更不能以整個腳掌觸地的姿勢蹲下來,這是葉問及其他與李小龍要好的師兄都知道的。所謂“走路腳跟不到地便短命”的傳言,其實並非葉問首創,而是有醫學依據的。

李小龍後來在世界武壇上的輝煌成功,也為詠春拳的世界性傳播作出了貢獻。李小龍後來移民美國,但他一直鑽研功夫。

美國報刊甚至把他譽為“功夫之王”,日本人甚至稱他為“武之聖者”,香港報紙也讚譽他為“當代中國武術及電影史上的奇才”。

-3-

詠春招式

詠春拳所使用的招式,都是我們日常用於自衛自保的本能反應動作,既不神秘,也不華麗。 我們只是在此基礎上加以總結、並通過系統練習,成為我們連貫的技術應用,“以打為消、連消帶打”,以此達到高度自保效果。——葉問

葉問對初入門者之基本訓練,十分重視,當傳授小念頭時,從正確手法,腰馬配合,到發力運用,從沒有時間限制,只要學者能達到他的要求,他才會進而教授新的課程,從不苟且,這其實是對勤學者一種獎勵。

葉問在詠春拳術方面有著極深的造詣,對詠春拳術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他於二十二年間,把詠春拳散播到世界各地,使詠春拳成為世界知名拳術之一。而且葉問的武德人品已堪稱楷模,所以葉問終老後詠春拳派同人一致推崇他為一代宗師。

延伸閱讀

南昌壁華詠春拳館

是香港壁華詠春拳館南昌分部。香港壁華詠春拳館是有葉問再傳弟子潘師父創立,總部在香港。

免費體驗詠春訓練

關注,回復“詠春拳”,即可免費

【體驗時間】:7月29日(週六)下午4:30~6:00

【體驗地點】:南昌市青山湖區湖濱東路1069號,白金瀚售樓部二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