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高中生為自招花千元排隊搶發論文 甚至雇人代筆

進入3月, 全國各高校陸續發佈自主招生簡章。 在刊發論文的“大軍”裡, 近期卻突然出現了一批“新兵”——高三考生。 北青報記者發現, 90所自招試點高校已發佈的招生章程裡, 有近半的大學將“在刊物上發表文章或論文”列為自主招生報名資格條件之一。 論文買賣市場“盯上”了自主招生人群, 有高中生不惜花上千元買省級刊物版面, 甚至還雇人代筆。 這塊自主招生的“敲門磚”, 淪為奇特的論文買賣產業鏈一環。

現象

自主招生前夕高三學生花千元“排隊”搶著發論文

全國各地的高校陸續發佈自主招生簡章, 年度的自招大戰意味著拉開序幕。 而在政策發佈前, 家長王芳(化名)就有些上火, 她正在為兒子發表文章的事焦慮。 原來, 王芳的兒子今年上高三, 是一名文科生, 早前王芳就四處張羅著在幫兒子發表文章, 因為兒子打算報一所南京高校的中國語言文學類專業,

據該校往年的自主招生報名條件就有“論文”這一項:“高中階段需獲得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全國中小學生創新作文大賽等競賽二等獎以上獎勵;或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作品”。

“我兒子雖然是文科生, 但是作文寫得很一般, 就沒有發表過文章, 我們之前也沒有朝這方向想。 ”王芳說, “有朋友點撥我去試一試。 我們在網上選了一家西部某省級文學期刊, 2000字800元, 月底出刊的那種。 ”為此她花了1周時間搜羅出一篇兒子高二時自認為寫得還行的作文。 就在一周前, 客服卻告訴她“大家排著隊呢, 不一定能趕上3月刊, 還得給四五百元的加急費”, 對於“臨時抱佛腳”, 王女士有些後悔和自責, “唉, 動手太晚了, 問了問身邊的家長, 很多都在高二就做準備了。

同時, 北青報記者在百度貼吧和各類高考升學網站裡發現, 自主招生相關話題下, 有高中生和家長諮詢如何發論文的相關帖子, 而這些學生自稱高一或高二者居多。 “為能拿到自主招生的初審資格, 突擊發表文章的學生不在少數。 ”一位不具姓名的某重點高中文科班老師坦言, “自主招生初衷是好的, 只是在實施過程中走了樣。 ”

探因

90所試點高校有41所大學對高中生“發文章”提出要求

人們不禁要問:從何時起, 論文買賣市場開始盯上了“自主招生”的低齡人群?“自招選拔”為何會與“發文章”掛鉤?時間追溯至2015年, “自主招生”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教育部規定自招試點高校招生由原來的校薦或校長推薦轉化為學生“自薦”, “發文章”開始成為資格條件。 各大學在報名條件設置上動了一番腦筋, 尤其是在面向文科招收的專業, 不少高校在自主招生簡章中提到“在刊物上發表文章或論文”者優先。 當年如華中科技大學、南京大學、山東大學等國內知名院校在報名條件中要求發論文,

就曾引發了討論, 有人就曾質疑自主招生或將被“發論文”綁架, 變得“不自主”, 加劇“論文買賣”的惡性循環。

北青報記者隨後對去年的高校自主招生簡章匯總發現, 90所試點高校有41所大學對高中生“刊物發表、出版專著”提出資格優先條件, 而這些刊物的級別大多要求都在省級刊物以上, 學術論文或者文學作品, 數目從1篇到2篇不等, 且必須為第一作者、所發的文章與報考專業相關。

2017年自招的“論文門檻”與往年基本持平, 小部分院校甚至有升高之勢, 有些大學越來越趨於強調在國家級期刊和核心期刊上發表的要求, 個別的工科院校甚至提出“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在國家級科技核心期刊發表過論文”的資格條件。 截止到22日中午12時,北青報記者統計90所自主招生試點高校中有67所高校已出臺自主招生方案,約有半數院校的自招簡章裡,“發表論文或文章”幾已成為申請的標配條件。

追蹤

有專門的論文代理網站

高中生發文章最少要1000元

調查採訪中,記者發現“發表論文”自招政策帶來的龐大需求,早已融匯到論文買賣的市場產業鏈條,甚至還出現了專門的論文代理機構,機構工作人員聲稱每年光顧的高中生不止幾百人。

以“自主招生論文”為關鍵字搜索,北青報記者點開了一家名為“發表之家”的網站,一位自稱“管老師”的人還沒等記者問完“高中生發論文有什麼條件”,就心領神會地答道:“是自主招生用的吧”。隨後向記者熱情介紹需根據“你家孩子專業來發表論文”,該老師還熱情推薦文學、財經類的省級刊物供記者挑選。“文學類,《青年文學家》、《唐山文學》、《北方文學》,財經類專業比較適合《現代經濟資訊》、《經貿實踐》、《科技經濟導刊》,都有很多的。”

據她介紹,基於高考的龐大基數人群,每年不止幾百名高中生來買賣論文。學生顧客在不插隊的情況下,大約等2個月發篇論文,價碼基本在千元以上,代筆服務費另算,一般在500元左右。文學類的省級刊物2000字元要價900元,財經類的省級刊物稍貴,2500字元1100元,若再花上500元,還可以提供論文代筆。當記者問這些雜誌是否正規並受高校認可時,管老師應道:“只要是正規期刊,文章被知網收錄,學校都會認可。每個學校沒有指定的期刊。”

問及是否有“國家級期刊”,該客服稱有相應的刊物,代寫代發1800元,但她並不推薦。“沒必要發最貴的,因為文章一看就是讓別人代寫的,那有什麼用呢?”

而另一家在貴陽專門刊發論文的網站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學生或學生家長刊發的都是一般期刊,核心期刊要核查發稿人的學歷、職稱等,很嚴格,絕大多數高中生不具備條件。該男性工作人員透露,現在刊發論文的價格,要看字數和刊物的級別和影響力以及顧客要的時間。如果現在報名,估計要到5月份才能刊發,時長大概在1個月到1個半月之間。如果著急趕著發,在一般刊發價格的基礎之上,再加1000元。目前,省級刊物2000字上下的收費為800元到2000元不等,如果是國家級,則在1500元至3000元不等,包寫再加1000元。

招辦

評審專家將嚴格審核材料

杜絕投機取巧

昨天,北青報記者以學生家長名義,電話諮詢北京某所著名大學招生辦公室。該校今年自主招生簡章裡就明確寫道:“曾在省級以上(含省級)刊物發表文學創作或文學評論類作品,或曾在省級以上(含省級)文史類知識競賽中獲獎者優先考慮。”

招辦人員介紹,發表論文確實是參加自主招生資格的一項條件,但不是唯一資格,也不是硬性要求。“學生提供的論文等證明材料,是上傳到我們報名系統,其實,家長一買版面,內行的專家組一眼就能知道是買的,畢竟是能掂量含金量的。” 工作人員還表示,提交相關材料之後會有專家評審組對論文及其內容進行審查,杜絕投機取巧。

當北青報記者提出有學生若在論文環節請人代筆並獲自主招生資格學校將如何處理,工作人員稱此前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買了論文就是不誠信,代筆行為更是惡劣。這類行為對其他學生也不不公平,社會確實也有論文買賣的不良風氣。”

聲音

不希望拼論文最終變成拼家長

自主招生,作為對現行統一高考招生按分數錄取的一種補充,原旨為選拔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優秀學生,也就是所謂的“偏才怪才”,面對當今“論文買賣”魚龍混雜的現狀,自主招生所設的“發文章門檻”究竟能否挖掘到好苗子?青年作家、《人民文學》資深編輯劉汀在接受北青報記者談到,高校對於高中生發表的論文或文章還需謹慎對待,嚴格審核學生提供的材料,認真評估學生的寫作和思考能力,讓文學或學術的好苗子能脫穎而出。劉汀坦言,不希望“拼論文”最終可能會變成“拼家長”,這對農村生源和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

“學生在高中階段就能在過硬的雜誌和報刊上發表文章或論文,在自主招生中佔有優勢,似乎在情理之中。但眾所周知的現實是,如今被曝論文抄襲的教師和學者不在少數,花錢買版面則更是公開的秘密,發表論文其實也可以‘不難’。在這種背景下,有多少高中生能基於個人興趣愛好獨立發表論文,恐怕值得打一個問號。”

本組文/本報記者 劉旭

截止到22日中午12時,北青報記者統計90所自主招生試點高校中有67所高校已出臺自主招生方案,約有半數院校的自招簡章裡,“發表論文或文章”幾已成為申請的標配條件。

追蹤

有專門的論文代理網站

高中生發文章最少要1000元

調查採訪中,記者發現“發表論文”自招政策帶來的龐大需求,早已融匯到論文買賣的市場產業鏈條,甚至還出現了專門的論文代理機構,機構工作人員聲稱每年光顧的高中生不止幾百人。

以“自主招生論文”為關鍵字搜索,北青報記者點開了一家名為“發表之家”的網站,一位自稱“管老師”的人還沒等記者問完“高中生發論文有什麼條件”,就心領神會地答道:“是自主招生用的吧”。隨後向記者熱情介紹需根據“你家孩子專業來發表論文”,該老師還熱情推薦文學、財經類的省級刊物供記者挑選。“文學類,《青年文學家》、《唐山文學》、《北方文學》,財經類專業比較適合《現代經濟資訊》、《經貿實踐》、《科技經濟導刊》,都有很多的。”

據她介紹,基於高考的龐大基數人群,每年不止幾百名高中生來買賣論文。學生顧客在不插隊的情況下,大約等2個月發篇論文,價碼基本在千元以上,代筆服務費另算,一般在500元左右。文學類的省級刊物2000字元要價900元,財經類的省級刊物稍貴,2500字元1100元,若再花上500元,還可以提供論文代筆。當記者問這些雜誌是否正規並受高校認可時,管老師應道:“只要是正規期刊,文章被知網收錄,學校都會認可。每個學校沒有指定的期刊。”

問及是否有“國家級期刊”,該客服稱有相應的刊物,代寫代發1800元,但她並不推薦。“沒必要發最貴的,因為文章一看就是讓別人代寫的,那有什麼用呢?”

而另一家在貴陽專門刊發論文的網站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學生或學生家長刊發的都是一般期刊,核心期刊要核查發稿人的學歷、職稱等,很嚴格,絕大多數高中生不具備條件。該男性工作人員透露,現在刊發論文的價格,要看字數和刊物的級別和影響力以及顧客要的時間。如果現在報名,估計要到5月份才能刊發,時長大概在1個月到1個半月之間。如果著急趕著發,在一般刊發價格的基礎之上,再加1000元。目前,省級刊物2000字上下的收費為800元到2000元不等,如果是國家級,則在1500元至3000元不等,包寫再加1000元。

招辦

評審專家將嚴格審核材料

杜絕投機取巧

昨天,北青報記者以學生家長名義,電話諮詢北京某所著名大學招生辦公室。該校今年自主招生簡章裡就明確寫道:“曾在省級以上(含省級)刊物發表文學創作或文學評論類作品,或曾在省級以上(含省級)文史類知識競賽中獲獎者優先考慮。”

招辦人員介紹,發表論文確實是參加自主招生資格的一項條件,但不是唯一資格,也不是硬性要求。“學生提供的論文等證明材料,是上傳到我們報名系統,其實,家長一買版面,內行的專家組一眼就能知道是買的,畢竟是能掂量含金量的。” 工作人員還表示,提交相關材料之後會有專家評審組對論文及其內容進行審查,杜絕投機取巧。

當北青報記者提出有學生若在論文環節請人代筆並獲自主招生資格學校將如何處理,工作人員稱此前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買了論文就是不誠信,代筆行為更是惡劣。這類行為對其他學生也不不公平,社會確實也有論文買賣的不良風氣。”

聲音

不希望拼論文最終變成拼家長

自主招生,作為對現行統一高考招生按分數錄取的一種補充,原旨為選拔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優秀學生,也就是所謂的“偏才怪才”,面對當今“論文買賣”魚龍混雜的現狀,自主招生所設的“發文章門檻”究竟能否挖掘到好苗子?青年作家、《人民文學》資深編輯劉汀在接受北青報記者談到,高校對於高中生發表的論文或文章還需謹慎對待,嚴格審核學生提供的材料,認真評估學生的寫作和思考能力,讓文學或學術的好苗子能脫穎而出。劉汀坦言,不希望“拼論文”最終可能會變成“拼家長”,這對農村生源和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

“學生在高中階段就能在過硬的雜誌和報刊上發表文章或論文,在自主招生中佔有優勢,似乎在情理之中。但眾所周知的現實是,如今被曝論文抄襲的教師和學者不在少數,花錢買版面則更是公開的秘密,發表論文其實也可以‘不難’。在這種背景下,有多少高中生能基於個人興趣愛好獨立發表論文,恐怕值得打一個問號。”

本組文/本報記者 劉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