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李揚朱民博鼇激辯:資產證券化能否有效去杠杆?


和訊網消息 我國已拉開去杠杆攻堅戰大幕, 不過市場對於用什麼方式才能有效去杠杆看法不一。 3月24日, 在博鼇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一場題為“怎樣去杠杆”的分論壇上,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與IMF前副總裁、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就對資產證券化是否能有效去杠杆的問題展開激烈辯論。

能源原材料行業債務高企 去杠杆成重中之重

有消息顯示, 目前相關部委正在抓緊細化企業的債務處理問題的相關配套政策, 2017年之內, 銀監會和重點行業將共同確定分類別的試點名單。 由於控制金融風險是今年的工作重點, 去杠杆作為核心的一環在今年將被放在重要的位置。 我國將對重點行業, 在控制總杠杆率的前提下, 把降低企業杠杆率作為重中之重, 或將涉及鋼鐵、煤炭、有色、房地產等行業。

朱民在博鼇論壇上也表示, 能源和原材料這兩個領域借債比例較高,

增長非常強, 現在的問題在於債務的可持續性, 因為隨著產能過剩, 這些行業需要進一步結構調整, 利潤也將進一步受到擠壓, 債務令人擔心。

資產證券化能否有效去杠杆?

而在之後的發言中, 朱民提到, 可以依靠證券化手段來解決流動性危機。

資產證券化通俗而言是指將缺乏流動性、但具有可預期收入的資產, 通過在資本市場上發行證券的方式予以出售, 以獲取融資, 以最大化提高資產的流動性。

實際上, 在最近一期政府工作報告的“積極穩妥去杠杆”中, 就對“推進資產證券化”這一去杠杆路徑進行了強調。

報告指出, 我國非金融企業杠杆率較高, 這與儲蓄率高、以信貸為主的融資結構有關。

要在控制總杠杆率的前提下, 把降低企業杠杆率作為重中之重。 促進企業盤活存量資產, 推進資產證券化, 支持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 加大股權融資力度, 強化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財務杠杆約束, 逐步將企業負債降到合理水準。

而在之前關於資產證券化的表述多為:探索基礎設施等資產證券化。 從“探索”升格為“推進”, 這也意味著其功能寄託已從單純的基礎設施融資化身為“去杠杆”的方法之一。

不過, 目前資產證券化的監管分割、規則不統一等問題也被業內人士所關注。

對於朱民的觀點, 李揚隨即提出質疑, 他認為中國解決流動性的問題要靠證券化是不可能的, 因為中國的法律制度是大陸法, 該法系不太支持證券化的運作,

做不到真實銷售、真實隔離等。

針對朱民提到的“可以依靠證券化手段來解決流動性危機”的觀點, 李揚提出質疑, 認為在中國解決流動性的問題不可能依靠證券化, 因為中國的法律制度是大陸法, 該法系不太支持證券化的運作, 做不到真實銷售、真實隔離。

他還以過去的經驗為例稱, 上世紀末, 央行在考慮引進證券化這個工具的時候就研究過。 經過7年之後, 就推行了一單證券化產品, 又經過了大概10年, 到現在證券化在中國還是不太能推開。

“我們證券化信託機制不存在, 一定要有一個信託公司, 而且一定要有一個真實的銷售過程, 這中間有一個稅, 這個稅不願意免, 證券化就不可能做到。 ”李揚說, “我們做了非常多的努力,

發現它不是中國能夠做的事”。

除此之外, 李揚還表示, 從供應資金結構上看, 西方國家推行證券化是希望釋放一部分流動性, 而中國流動性可以不通過這種方式, 而是通過別的方式獲得。 從信用角度考慮, 目前中國資金供應結構是銀行信貸不到60%, 20%多一點是發行債券, 還有20%多是影子銀行。

“我不太同意這個說法。 ”朱民直言, 他認為雖然當前中國的法律不是百分之百地支持證券化, 但仍然有改善空間。 在去杠杆的過程中, 要強調以市場為依託的做法。 在他看來, 雖然有很多方法能為系統提供流動性, 但風險仍留在系統內, 通過證券化方式則能把風險轉移到系統之外。

對此, 李揚反駁道, 證券化只是轉移風險, 並沒有消滅風險。在美國的次貸危機中,證券化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它通過一層一層的證券化將信用升級到最後,但還是沒有用,因為其底層風險並沒有被消滅,一旦經濟出現巨大波動就變成了一個危機,“金融可以做一些事情,但是金融消滅不了風險”。

而不久之前,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也表示,資產證券化產品自身的流動性較弱,相關產品的信用風險也隨著資產證券化市場的擴容而開始顯現,因此當下最重要的仍然是需要不斷完善資產證券化的相關法律法規,擇機出臺資產證券化業務管理辦法來統一市場、統一標準、統一規範;儘快完善資產證券化產品的交易和流通機制,引入並培育更多的機構投資者,提升二級市場流動性,增強一、二級市場聯動。

去杠杆的核心還是在提高企業盈利能力

也有行業研究人員稱,資產證券化、債轉股等方式屬於被動去杠杆,而去杠杆的核心還是在於提高企業盈利能力,使供給效率得到真正提升。從長期來看,應從企業“被動去杠杆”向“主動去杠杆”轉變,培育新供給、新動能,促進要素轉移,提高企業管理效率和盈利能力,有加有減,從根本上化解企業的債務風險,提升經濟的內生增長動力。

並沒有消滅風險。在美國的次貸危機中,證券化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它通過一層一層的證券化將信用升級到最後,但還是沒有用,因為其底層風險並沒有被消滅,一旦經濟出現巨大波動就變成了一個危機,“金融可以做一些事情,但是金融消滅不了風險”。

而不久之前,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也表示,資產證券化產品自身的流動性較弱,相關產品的信用風險也隨著資產證券化市場的擴容而開始顯現,因此當下最重要的仍然是需要不斷完善資產證券化的相關法律法規,擇機出臺資產證券化業務管理辦法來統一市場、統一標準、統一規範;儘快完善資產證券化產品的交易和流通機制,引入並培育更多的機構投資者,提升二級市場流動性,增強一、二級市場聯動。

去杠杆的核心還是在提高企業盈利能力

也有行業研究人員稱,資產證券化、債轉股等方式屬於被動去杠杆,而去杠杆的核心還是在於提高企業盈利能力,使供給效率得到真正提升。從長期來看,應從企業“被動去杠杆”向“主動去杠杆”轉變,培育新供給、新動能,促進要素轉移,提高企業管理效率和盈利能力,有加有減,從根本上化解企業的債務風險,提升經濟的內生增長動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