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Vogue 中國版推出電商小程式,賣聯名也賣活動【好奇心日報】

“我們已經在帶著員工們轉型了。 我們只做內容, 利用自己不同的平臺推廣。 這是完全數位化的模式。 ” 1 個月前, Vogue 中國版主編張宇在新雜誌《Vogue Film》的首映禮上接受《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採訪時說。

從內容上看, VogueMINI 小程式是該雜誌在 2015 年初推出的手機應用 Vogue Mini 的濃縮版, 但新增了電商功能, 出售品牌商品以及活動課程。

該小程式的常規板塊包括“Vogue Mini”和“Vogue VIP”, 前者是與配飾、穿搭、明星相關的千字短文合集, 後者則是 Vogue 中國版在去年推出的一個“互動體驗中心”——簡單來說, 就是把高端品牌的內部限購活動以及在上海康泰納仕培訓中心舉辦的一些互動活動集合到了一個數位平臺上。

首頁在售的第一批產品是 VogueMINI 與 Stella McCartney 合作的聯名快閃系列, 包括厚底鞋、手袋、套衫、牛仔褲、西裝夾克太陽鏡、手機殼、樂福鞋等 29 件單品,

售價從 700 元至 13200 元不等。

我們試圖聯繫 Vogue 中文版進一步瞭解其在電商上的具體計畫, 但尚未得到回復。

VogueMINI 小程式介面

無論是 Vogue 上月剛推出的時尚短片品牌 Vogue Film, 還是現在的 VogueMINI 小程式電商, 發出的都是同一個信號:Vogue 希望證明自己在數位化背景下仍然擁有從創意策劃、內容製作到產品銷售的綜合能力, 以此留住讀者和廣告主——不管這些新產品是否足夠成熟, 是否擁有超越 Vogue 現有明星和品牌資源之外的創新之處。

今年 2 月, 同屬康泰納仕集團的 GQ 雜誌也推出了電商 APP myGQ。 造勢方式和內容架構也類似——在首頁“Pop-up 店鋪”中出售與 Bing Xu 等品牌的聯名限量系列, 而常規欄目則包括“文章”、“社區”等。

不過, myGQ 並未公開透露過近半年來的運營情況。

一直專注內容的媒體集團要踏入電商領域, 絕非易事。 雖然康泰納仕集團在電商方面的探索開始比較早, 2013 年底就單獨創建了電子商務部門,迄今投入 7500 萬英鎊(約 6.14 億人民幣),但一直不見成效。1 個月前,它剛把累計投入 1 億美元、試圖從時尚媒體轉向電商網站的 style.com 賣給了 Farfetch,

Farfetch 的確可以幫助康泰納仕解決“如何賣貨”的事情。它們在理念上也很吻合:只做一個輕量的協力廠商平臺,專注引流和技術服務,由品牌和買手店去處理物流、售後等問題。

但這樣的合作還需要時間。從現有產品來看,無論 VogueMINI 或是 myGQ 都還在初始階段,只是把雜誌內容和電商業務放在了同一個平臺上,做到了“閱讀文章後可立即購買文中提及的產品”,但產品思路並沒有實質性的變化。

最重要的是,單純新增電商業務可能還是無法解決雜誌本身面臨的問題:一本導購型的主流時尚雜誌如何與越來越多的小眾新興“帶貨”管道爭奪廣告主,如何能通過內容創新吸引更加挑剔的讀者。

題圖來自 vogue.com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2013 年底就單獨創建了電子商務部門,迄今投入 7500 萬英鎊(約 6.14 億人民幣),但一直不見成效。1 個月前,它剛把累計投入 1 億美元、試圖從時尚媒體轉向電商網站的 style.com 賣給了 Farfetch,

Farfetch 的確可以幫助康泰納仕解決“如何賣貨”的事情。它們在理念上也很吻合:只做一個輕量的協力廠商平臺,專注引流和技術服務,由品牌和買手店去處理物流、售後等問題。

但這樣的合作還需要時間。從現有產品來看,無論 VogueMINI 或是 myGQ 都還在初始階段,只是把雜誌內容和電商業務放在了同一個平臺上,做到了“閱讀文章後可立即購買文中提及的產品”,但產品思路並沒有實質性的變化。

最重要的是,單純新增電商業務可能還是無法解決雜誌本身面臨的問題:一本導購型的主流時尚雜誌如何與越來越多的小眾新興“帶貨”管道爭奪廣告主,如何能通過內容創新吸引更加挑剔的讀者。

題圖來自 vogue.com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