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致敬,新安江的移民們

1954年, 我國自行設計, 自力更生創建的第一座大型水電站新安江水電站開始規劃建設。 1958年, 為了電站水庫建設, 新安江庫區所在地浙江省淳安縣開始大規模動遷。 根據當時淳安縣移民工作的統一安排, 三源鄉高灘村的村民他們初遷到本縣的浪川人民公社鮑家村, 居住在當地老社員家中, 開始在那過上了新的生活。 但由於當時移民安置時間緊, 任務重, 考慮問題不太周密, 不少問題接踵而來。 加上土地等生產生活資料的緊缺, 原住民和移民戶之間的矛盾不斷加劇, 移民重新安置的願望迫切。

1966年11月13日(農曆), 淳安縣三源鄉高灘村移民們拖兒帶女、扶老攜幼、肩挑背扛, 再遷到江西省黎川縣建設公社宋洲大隊(今黎川縣龍安鎮宋洲村)。 因為路途遙遠, 交通不便, 他們帶來的生產生活物資極其有限, 僅有的一些傢俱在以後的歲月中被他們當成烙刻著故土印記的至寶,

精心呵護。 雖說已經在宋洲村安頓下來, 但安置點偏遠, 交通不便, 土地貧瘠, 山林資源少, 居住條件差, 剛開始連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都難以解決。 由於當時整個國家的經濟都屬於百廢待興的困難時期, 移民安置費非常有限。 既要建房, 又要添置農具、傢俱, 還要購買農藥、化肥、種子等生產資料, 甚至諸如棉被、鍋等生活用品也要備齊, 生活的艱難可想而知。

沒有房子怎麼辦?自己建造!移民之初, 為了儘快投入生產生活, 移民們上山砍樹, 搭建簡易茅草棚棲身。 到了1968年, 穩定下來的宋洲村移民們開始規劃新建土壘房, 炸石打基腳, 砍樹做屋料, 自燒瓦片, 做工互幫, 憑藉著那麼一股子勁, 愣是把一棟棟土木結構房建了起來, 堪稱奇跡。 房子大多延續浙江老家的風格, 座北朝南, 白牆青瓦, 整齊劃一。 房屋結構都是一大一小各一棟, 大的是住房, 有閣樓、過道、廳堂、兩間住屋;小的為廚房。

這些房子建成後裡外牆壁都用白灰刷就, 潔白乾淨, 寬敞亮堂, 有的移民還請來書畫家, 在門楣和窗棱上書寫墨字。 如宋洲村的新建村小組, 請來了當時被下放在小學的一位教師, 在家家戶戶的門窗上題字, 大好山河、萬紫千紅、陽光普照、萬里常春等等, 琳琅滿目, 內容極為豐富。 超陂村小組, 則在土牆上畫有《二十四孝》圖等故事。

這些題字, 充分表達了人們對生活的希望和幸福的嚮往。

土地不夠怎麼辦?自己開荒!“人心齊、泰山移”, 籌資金, 購農具, 改水田, 開荒山, 旱地種雜糧, 水田栽水稻, 移民們在宋洲村這一片熱土上開創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功夫不負有心人。 秉持著祖祖輩輩艱苦奮鬥、堅忍不拔的性格, 他們在偏遠的宋洲村,餐風宿雨,戰天鬥地,歷盡各種磨難,吃盡千辛萬苦,創造了一片新的天地。

據宋洲村的本地人說,浙江移民從來沒有空閒的時候。因為知道失去土地的痛苦,他們更格外珍惜新的家園每一寸泥土。除了精耕細作分到的田地外,他們還到處開荒,將有水源的荒地開墾為水田,實在引不到水的,就種上芝麻、豆子、包穀(玉米)等。在毫無家底的情況下,他們拼命勞作,春秋種稻割稻,冬夏砍柴挑糞,晚上洗衣剁草,從未有過停歇。經過移民們的艱苦奮鬥,“荒山變果園,荒灘變良田,村村道路寬,家家有餘糧”,終於擺脫了饑餓與貧窮,過上了新的生活。

1981年後,由於黨的改革開放這一富民政策,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始實行,移民們借著這個東風,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創造力,踏實肯幹,土裡刨金,水裡挖銀。種桑養蠶,種植糧食、烤煙以及外出創業。從這裡還走出了許多優秀的人才,奮鬥在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崗位,無論是從政、經商、或者在家鄉務農,他們在時代的洪流中各顯身手,為實現幸福的夢想付出自己的才智和汗水。

歲月悠悠,征途漫漫,奮鬥在繼續,黨和政府也沒忘了這些“舍小家、為大家”的人們。2003年7月,縣移民扶持專案龍安宋洲新建大橋落成通車;2008年,宋洲村新建、超陂村小組先後實施新農村建設,將移民村建設成衛生、道路、飲水、娛樂等設施齊全的花園式村莊;2011年,龍安鎮將該年通組公路專案全部放在移民村。

2017年初夏,淳安縣委派出走訪小組對當年的移民家庭進行了跟蹤訪問,他們來到宋洲移民村落,對這裡保持著浙江風貌井然有序的村莊大為讚歎,也為移民們不屈不撓白手起家的精神所折服,更為移民們依然保存著對故土的熱戀之心所感動,同時他們也深深感受到黎川當地對這些移民的關心和扶持。

隨著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推進,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努力,宋洲移民村的經濟迅速發展,村莊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出現了日新月異的新氣象。新安江移民用他們百折不撓的精神,譜寫了一部移民創業、勤儉興家的史詩。艱難的歷程,如今已是歷史,等待他們的將是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

他們在偏遠的宋洲村,餐風宿雨,戰天鬥地,歷盡各種磨難,吃盡千辛萬苦,創造了一片新的天地。

據宋洲村的本地人說,浙江移民從來沒有空閒的時候。因為知道失去土地的痛苦,他們更格外珍惜新的家園每一寸泥土。除了精耕細作分到的田地外,他們還到處開荒,將有水源的荒地開墾為水田,實在引不到水的,就種上芝麻、豆子、包穀(玉米)等。在毫無家底的情況下,他們拼命勞作,春秋種稻割稻,冬夏砍柴挑糞,晚上洗衣剁草,從未有過停歇。經過移民們的艱苦奮鬥,“荒山變果園,荒灘變良田,村村道路寬,家家有餘糧”,終於擺脫了饑餓與貧窮,過上了新的生活。

1981年後,由於黨的改革開放這一富民政策,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始實行,移民們借著這個東風,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創造力,踏實肯幹,土裡刨金,水裡挖銀。種桑養蠶,種植糧食、烤煙以及外出創業。從這裡還走出了許多優秀的人才,奮鬥在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崗位,無論是從政、經商、或者在家鄉務農,他們在時代的洪流中各顯身手,為實現幸福的夢想付出自己的才智和汗水。

歲月悠悠,征途漫漫,奮鬥在繼續,黨和政府也沒忘了這些“舍小家、為大家”的人們。2003年7月,縣移民扶持專案龍安宋洲新建大橋落成通車;2008年,宋洲村新建、超陂村小組先後實施新農村建設,將移民村建設成衛生、道路、飲水、娛樂等設施齊全的花園式村莊;2011年,龍安鎮將該年通組公路專案全部放在移民村。

2017年初夏,淳安縣委派出走訪小組對當年的移民家庭進行了跟蹤訪問,他們來到宋洲移民村落,對這裡保持著浙江風貌井然有序的村莊大為讚歎,也為移民們不屈不撓白手起家的精神所折服,更為移民們依然保存著對故土的熱戀之心所感動,同時他們也深深感受到黎川當地對這些移民的關心和扶持。

隨著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推進,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努力,宋洲移民村的經濟迅速發展,村莊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出現了日新月異的新氣象。新安江移民用他們百折不撓的精神,譜寫了一部移民創業、勤儉興家的史詩。艱難的歷程,如今已是歷史,等待他們的將是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