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螞蟻金服、用友、央企都看重的員工福利市場,點滴關懷如何打造企業內部閉環的場景生態?

“夫霸王之所始也, 以人為本;本理則國固, 本亂則國危。 ”企業也如此, “本理則企固, 本亂則企危。 ”這充分顯示了員工對企業的重要性。

過往, 企業在發放福利的時候, HR會選購很多產品, 但很多時候卻也不是員工想要的, HR做的事情可以用費力不討好來形容。

員工要的, 是更符合心理預期的企業福利;企業主要的, 是員工真正感受到企業的溫暖, 提升其歸屬感, 降低核心員工離職率;人力資源部門要的, 則是在這二者之間巧妙平衡。

大概從2012年起, 心福利、中智關愛通、用友薪福社、內購網、愛關懷等員工福利解決方案提供商先後成立, 員工福利市場開始“發酵”。 今年4月, 內購網和愛關懷宣佈合併, 緊接著的6月宣佈獲得近億元B輪融資, 員工福利市場至此開始加劇……

點滴關懷到底要做什麼?

兩家公司合併三個月才推出全新的品牌名“點滴關懷”, 蔡虎說, 品牌名太難琢磨了,

他們希望這個名字能打動人心、足夠溫暖, 又能由此窺見公司想要做的事情。

“就像我們點滴關懷的新logo一樣, 我們希望自己做的事情像水滴, 一點一滴地從細節上打動和溫暖企業員工。 這種溫暖是面向全員的, 並且在各個企業消費場景下都能感受到。 節日、出差、購物......點滴關懷無處不在。 ”點滴關懷CMO劉向華說, 這是新品牌希望展現給更多人的寓意, 也是他們正在努力的方向。

點滴關懷CMO 劉向華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 軟體服務提供者主要分為三種:

第一種的服務物件是企業管理層, 這些軟體非常重要, 往往涉及到企業業務流程、核心管理需求, 但使用者是企業的少數人。

第二種是關注某個業務領域的服務商。 比如CRM廠商, 他們高度關注客戶關係的管理, 他們通過服務銷售、行銷和客服人員產生價值。 使用者是某一特定工作方向的員工。

第三種則是面向企業所有人的服務商。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點滴關懷”, 由老闆選擇這樣一款員工福利產品, 企業所有員工都是使用者。

除此之外, 企業郵箱、OA系統也都有相似特性。

企業的消費場景有很多, 在互聯網時代之前, 員工福利消費場景是非常的傳統的:徵求員工意見-HR選型-投標-砍價-接收, 然後HR再去發放禮品, 整個過程繁雜而龐大, 員工口味也可以說是“眾口難調”。

假如有個公司內部的平臺能讓員工自己去選擇喜歡東西, 使得公司和員工“皆大歡喜”,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解放HR, 讓員工有歸屬感和榮譽感。

目前, 點滴關懷旗下形成了 “愛關懷、愛內購、愛積分”三大產品, 同時還有“樓小易、愛享聚”等垂直生態產品線。

場景關懷+企業內購+積分運營體系

愛關懷擁有海量關懷場景, 讓HR從員工入職、在職、離職、生日以及周年慶、節慶等煩瑣事項中徹底解放出來。

幫助企業解決人文關懷, 把福利和場景融合在一起, 為員工提供更好的服務, 讓其放心工作(這其中還包含了高效的企業福利分發管理系統)。

同時產品愛關懷還可以可根據企業需求, 定制企業專屬場景關懷, 結合節日特色和企業文化, 讓員工切實感受到企業的情感傳遞, 提升員工歸屬感及企業文化的影響力。

愛內購是一款“有會員的地方就有內購”產品, 這也是點滴關懷CMO劉向華定義的愛內購。

“只要有會員體系的組織, 都可以用到愛內購產品。 我們希望讓企業員工都能享受到公司內部價, 真正提升員工歸屬感, 這就是愛內購的真正的價值所在。 ”

實際上,愛內購還給了企業使用者絕對的產品許可權。企業可以自己管理供應商,包括所有貨品的上下架和供應商審核等。

對於“愛內購”,點滴關懷寄予厚望,作為三大核心產品線之一,接下來,愛內購還將有更多功能上的升級。

“用戶消費升級的趨勢下,未來每一個環節都是標準化的,同時又是可共用的。我們希望用戶在愛內購上,既可以共用平臺內其它優質供應商資源,又可以形成一個閉環的場景生態。對應的,我們將在第三季度推出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資源分享。”說到興奮處,蔡虎情不自禁地站起來這樣向我們補充道。這是他們正在竭力打造的“愛內購”。

點滴關懷CEO 蔡虎

目前,愛內購已經對接了“京東、一號店、網易嚴選、易果生鮮”等高品質電商平臺,超過50萬商品可供企業員工隨意挑選,不僅可以享受會員價,還可以內部價購買各平臺的清倉特賣商品和平臺配送服務。這就充分體現了:自己人內部價的理念。

對於愛積分,點滴關懷也有自己的定義,“我們可以把愛積分比作是每個企業內部金融消費產品。”點滴關懷的CEO蔡虎這樣說道。

企業可以通過積分的行為來激勵員工,譬如員工參加了企業培訓、文化活動等,就可以獎勵積分,通過積分在京東、一號店等平臺上去換取自己想要的東西,讓積分“雞肋”變成“雞血”,實現積分和愛內購體系緊密結合。這樣做的另一好處是幫助企業優化員工的薪酬。

目前,點滴關懷平臺上入駐了包括:百度、騰訊、北汽、佰仟金融、滴滴萬科等巨頭在內的6000多家企業,每天提供100萬企業員工服務,每月關懷次數高達150萬餘次。

而以上談到的樓小易、愛享聚(點滴關懷內部孵化團隊)則是提供企業郵局和企業團建的垂直生態產品,配合點滴關懷為企業提供專項互聯網解決方案,讓企業在收發快遞效率上有大幅度提高,在公司團建上更有深度。

以樓小易為例:在成百上千的大公司裡,每天收發快遞數量也是很大的,這對於公司和員工來說相當的繁瑣,也影響了公司形象與工作效率,而快遞員更不可能是在辦公區域穿梭,因為一些工作區域連內部員工都是沒有許可權進入的,更何況是快遞人員。

北汽曾做過問卷調查,結果顯示,50%以上的員工反映收發快遞是他們的痛點需求。而點滴關懷旗下的樓小易利用線上平臺連接快遞員與員工,將快遞資訊發送到員工手機。

同時,在公司內部建立員工郵局,所有快遞經系統智慧分揀,在員工郵局集中管理。員工可憑藉收貨碼在任何方便的時間至員工郵局取貨。通過線上系統,員工取快遞的時間降低到15秒。不僅取快遞,系統還解決發快遞的問題。員工線上上系統中提交發件資訊,員工郵局就會自動列印出快遞單,一貼就可以發了。

今天的點滴關懷合併後功能更加全面,幾乎所有產品線在北汽都用上了。HR工作效率和員工滿意度,點滴關懷全都做到了。

“經過三個月的打磨,愛關懷和內購網些產品已經實現完全的打通,用一個後臺就可以實現所有產品的管理。接下來,還有哪些想做的事情?”

“我們線上上消費場景上已經做得非常深入,接下來,會進一步深化多個產品線之間的結合。同時,企業協議酒店等線下消費場景,以及、積分系統衍生出的金融服務將是我們下個階段要深入挖掘的方向。”

實際上,愛內購還給了企業使用者絕對的產品許可權。企業可以自己管理供應商,包括所有貨品的上下架和供應商審核等。

對於“愛內購”,點滴關懷寄予厚望,作為三大核心產品線之一,接下來,愛內購還將有更多功能上的升級。

“用戶消費升級的趨勢下,未來每一個環節都是標準化的,同時又是可共用的。我們希望用戶在愛內購上,既可以共用平臺內其它優質供應商資源,又可以形成一個閉環的場景生態。對應的,我們將在第三季度推出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資源分享。”說到興奮處,蔡虎情不自禁地站起來這樣向我們補充道。這是他們正在竭力打造的“愛內購”。

點滴關懷CEO 蔡虎

目前,愛內購已經對接了“京東、一號店、網易嚴選、易果生鮮”等高品質電商平臺,超過50萬商品可供企業員工隨意挑選,不僅可以享受會員價,還可以內部價購買各平臺的清倉特賣商品和平臺配送服務。這就充分體現了:自己人內部價的理念。

對於愛積分,點滴關懷也有自己的定義,“我們可以把愛積分比作是每個企業內部金融消費產品。”點滴關懷的CEO蔡虎這樣說道。

企業可以通過積分的行為來激勵員工,譬如員工參加了企業培訓、文化活動等,就可以獎勵積分,通過積分在京東、一號店等平臺上去換取自己想要的東西,讓積分“雞肋”變成“雞血”,實現積分和愛內購體系緊密結合。這樣做的另一好處是幫助企業優化員工的薪酬。

目前,點滴關懷平臺上入駐了包括:百度、騰訊、北汽、佰仟金融、滴滴萬科等巨頭在內的6000多家企業,每天提供100萬企業員工服務,每月關懷次數高達150萬餘次。

而以上談到的樓小易、愛享聚(點滴關懷內部孵化團隊)則是提供企業郵局和企業團建的垂直生態產品,配合點滴關懷為企業提供專項互聯網解決方案,讓企業在收發快遞效率上有大幅度提高,在公司團建上更有深度。

以樓小易為例:在成百上千的大公司裡,每天收發快遞數量也是很大的,這對於公司和員工來說相當的繁瑣,也影響了公司形象與工作效率,而快遞員更不可能是在辦公區域穿梭,因為一些工作區域連內部員工都是沒有許可權進入的,更何況是快遞人員。

北汽曾做過問卷調查,結果顯示,50%以上的員工反映收發快遞是他們的痛點需求。而點滴關懷旗下的樓小易利用線上平臺連接快遞員與員工,將快遞資訊發送到員工手機。

同時,在公司內部建立員工郵局,所有快遞經系統智慧分揀,在員工郵局集中管理。員工可憑藉收貨碼在任何方便的時間至員工郵局取貨。通過線上系統,員工取快遞的時間降低到15秒。不僅取快遞,系統還解決發快遞的問題。員工線上上系統中提交發件資訊,員工郵局就會自動列印出快遞單,一貼就可以發了。

今天的點滴關懷合併後功能更加全面,幾乎所有產品線在北汽都用上了。HR工作效率和員工滿意度,點滴關懷全都做到了。

“經過三個月的打磨,愛關懷和內購網些產品已經實現完全的打通,用一個後臺就可以實現所有產品的管理。接下來,還有哪些想做的事情?”

“我們線上上消費場景上已經做得非常深入,接下來,會進一步深化多個產品線之間的結合。同時,企業協議酒店等線下消費場景,以及、積分系統衍生出的金融服務將是我們下個階段要深入挖掘的方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