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央產房拆違老大難,朝陽門街道這麼做

朝內大街203號院, 是某中央部委的宿舍院, 從1989年起一處處違建便開始沿著牆根兒悄悄蓋起。

7月25日上午, 朝陽門街道首次深入央產院拆違。

雖然當天拆除的違建只有76.28平方米, 但朝陽門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李焱表示, 這個院裡還有其他的違建, 會分期分批解決。 騰退出來的空間如何利用, 將會和產權單位協商。

沒有門牌號, 居民們將這棟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蓋起來的老式筒子樓稱為“老新樓”。 在拆違現場, 施工人員正在小心翼翼地將一個抽水馬桶從違建內搬出。

隨著東城城管執法局朝陽門執法隊隊員劉彬走進這棟足有五六十年歷史的老樓。 沿著樓房外牆接出的一處5.1平方米違建, 已經變成了居民家的儲藏室。 劉彬指指頭頂說, 這裡本來是這棟樓的一個主出入口, 居民把樓道和樓門一封就據為了己有。

居民將違建用於廚房、餐廳、儲物間, 甚至私蓋廁所等。 劉彬指著“一點就著”的違建彩鋼板說, 違建裡的用電線路不規範, 煤氣灶距離這些可燃性材料很近, 存在火災隱患。

劉彬說, 這棟樓裡最早的違建是從1989年開始蓋起來的, 小的違建不過5平方米左右, 大的有十多平方米, 沿著樓體四周一共蓋出了76.28平方米, 其中有38.4平方米的違建還破壞了樓體的承重牆。 比如有的原本是個窗戶, 居民在蓋違的過程中, 將窗擴大改成了門;有的則是將大面積的牆體整個砸開, 生生在樓體外牆上開出了新門。

李焱表示, 央產房拆違一直是個老大難的問題, 首先要尋求中央單位的支援才行, 但產權單位往往存在顧慮, 因為拆的是自己內部員工的違建, 拆違後一旦人家出現住房緊張了, 肯定要找產權單位解決住房困難問題。 接到群眾舉報後, 從今年年初開始, 朝陽門街道、城管、房管局等多部門開始與中央部委及其委託物業公司頻繁接觸, 光是現場會就開三次, 後續又開了兩次會, 專門研究中央歸屬的產權院如何拆違。

李焱表示,此次拆違預計將持續3天時間,先是對違建本身進行拆除,然後開始恢復外牆的立面,再進行水電改造等。騰退出來的空間如何利用,將會和產權單位協商。

李焱表示,此次拆違預計將持續3天時間,先是對違建本身進行拆除,然後開始恢復外牆的立面,再進行水電改造等。騰退出來的空間如何利用,將會和產權單位協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