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看了外媒負面報導之後,國人的態度發生了這些變化……|政見CNPolitics

摘要

王沛楠 / 政見觀察員

政見曾經推出過 “留學生更愛國” 和 “越看外媒越愛國” 兩篇文章, 研究發現, 當中國受眾能夠更全面地獲取海外社會的資訊時,

會對本國的評價有所提升。 無論是身處國外的留學生、還是閱讀外媒報導的其他受眾, 都有可能因為資訊環境的改變、提升對中國社會和政府的認可度。

最近, 來自美國和香港地區學者的研究對這一現象提供了一種新奇又有趣的視角。 他們的研究認為, 外媒對中國的醜化和負面報導有可能會激發起中國民眾的情緒反彈, 使民眾更支持政府進行有效的對外傳播和國家形象建構工作。

這項研究在 2016 年 1 月到 2 月間進行, 研究者通過資料庫隨機選擇了來自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重慶的互聯網使用者, 通過郵件的方式收回了 645 份有效問卷。

研究者主要向受訪者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是否關注美國媒體的涉華報導、美國媒體涉華報導對你自己和美國受眾對中國的認知有多大影響、美國媒體涉華的負面報導在多大程度上會引發負面的情感、對中國政府對外傳播工程的支援程度。

受訪者普遍認為, 美國媒體涉華的負面報導會影響到美國民眾對中國的認知。 而且, 受訪者獲取美國媒體報導的頻率越高, 這種觀點就會越強。

但有趣的是, 他們同時認為, 自己並不太容易受到這些 “偏見性報導” 的影響, 能夠更加客觀準確地認知自己的祖國。 這樣的判斷暗合了傳播學中 “第三人效果” 的假設:即認為自己更不容易受到外部資訊的影響。

更重要的一點是, 上面的觀點會影響到受訪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 越是認為外媒涉華負面報導會對中國的國際形象產生強大影響的受訪者,

就越容易支持中國的對外傳播和海外國家形象提升工程。

通俗來講, 對於美國媒體接觸頻率越高, 就越容易獲取美國主流媒體涉華的負面報導。 包括《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媒體都傾向於將中國描繪成為對美國核心利益構成威脅的崛起大國, 這無疑會增加美國受眾的不安和抵觸情緒。 受訪者則希望通過中國的對外傳播工程改變外媒的 “偏見性報導” 對中國國際形象的扭曲, 使得美國受眾能夠認識一個更加真實準確的中國。

在研究者看來, 這個結論無論對於政策制定者和媒體都具有一定的意義。 受眾是具有能動性的受眾, 並不是所有的負面資訊在受眾這裡都會得到負面的解碼。

大量獲取外媒涉華的負面報導反而會提升受眾對中國政府公關工作的支持, 這背後無疑是愛國情緒和民族自豪感在起作用。

這項研究也存在局限, 調查的樣本局限於中國最大的五個城市, 且均為互聯網使用者, 受訪對象的文化程度和價值觀很難較好地代表整個社會的情況。 研究對於情感傾向的研究也缺乏足夠的解釋力。

但它與文章開篇提到的兩篇研究一樣, 至少提供了一種輿論領域國家治理的新思路——比如 VPN, 看來對弘揚正能量也是有那麼點正面作用的?

參考文獻

Ran Wei, Ven Hwei Lo, & Guy Golan.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sumed influence of u.s. news about china and the support for chinese government’s global public relations campaig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017).

文字編輯:秦北辰

圖片編輯:魏子傑

百度網盤:http://t.cn/Rt1JGbW

GitHub:http://t.cn/RG9BdvX

Dropbox:http://t.cn/RG91Exk

近期文章推薦

關注我們, 獲取更多新知。 分享我們的文章,

傳播更多靠譜觀點。

長按二維碼關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