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丨還在咳痰色變?結核病的幾大誤區你瞭解嗎

今天是 2017 年 3 月 24 日,

第 22 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科普小知識:結核病

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傳染病。 結核菌可能侵入人體全身各種器官,

但主要侵犯肺臟, 稱為肺結核病。

結核病是青年人容易發生的一種慢性和緩發的傳染病。 潛伏期4~8周。 其中80%發生在肺部。 人與人之間呼吸道傳播是本病傳染的主要方式。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究竟怎麼來的?

1882年3月24日世界著名微生物學家, 德國醫學家羅伯特.科霍在德國柏林生理學會上宣佈了結核菌是導致結核病的病原菌。

1995年底, 世界衛生組織為了更進一步地推動全球結核病預防控制的宣傳活動, 喚起公眾與結核病作鬥爭的意識, 與其他國際組織一起倡議, 將每年的3月24日確定為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1996年3月24日是第一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1

結核病的幾大認識誤區

說起結核病, 許多人都聞之色變。 “傳染性強, 病情兇險, 治療難 , 弄不好還要死人。 ”今年的防治結核病日主題是“聯合起來消除結核, 不讓任何人掉隊”。 這個至今仍未被消滅的疾病, 依然還在威脅著人類的生命, 也難怪人們對此病諱莫如深。

1、結核病就是肺結核

說起結核, 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傳染性極強的肺結核。 其實, 真相並非如此。

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結核病二區副主任醫師楊銘說, 在結核病中, 肺結核只是其中之一。 人體除了頭髮和指甲外, 任何器官或組織都有可能患上結核, 如骨結核, 皮膚結核、子宮內膜結核、輸卵管結核等。

2、結核病都會傳染

在所有的結核病中, 只有肺結核具有傳染性, 因為它是通過呼吸道感染結核桿菌, 通過吃東西、飛沫、咳嗽等進行傳播, 傳播和感染途徑與細菌性肺炎相似。 除肺結核外, 其他器官或組織所引起的結核因為無傳播途徑, 所以基本上不具有傳染性。

3、結核病的症狀就是咳痰

楊銘說, 很多人知道肺結核, 但並不瞭解這是一種怎樣的疾病。 社會上流傳著“連續咳嗽三周以上就有可能是肺結核”的表述並不完整, 我們可以將咳嗽咳痰三周以上認為是肺結核的疑似症狀, 用來提醒我們及早去醫院篩查。

當皮膚出現紅斑、肛周膿腫、長期腹瀉、尿路感染、不孕不育等疾病持續三個月不愈時也要警惕結核的發生,看似與結核病風馬牛不相及,卻有可能是結核病引起的變態反應。

4、得了肺結核就沒法治了

肺部感染結核桿菌後,細菌會破壞肺部的血管,從而引起咳血或肺部空洞。雖然肺結核是一種古老的疾病,以前也稱為“癆病”,但卻是可防可治的。據世衛組織2016年發佈的結核病報告顯示,2010年至2015年,全球有4900萬肺結核患者得到治療。

2

結核病防治的注意事項

預防結核病就像預防感冒,也需要通風、增強免疫力、遠離病源等等,結核桿菌不耐高溫,因此,在預防措施中,一定要多通空氣,充分進行日光浴等。

No.1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個人衛生,不要隨地吐痰。

No.2 室內經常通風換氣,特別是有中央空調的辦公區域,更要加強重視。

No.3肺結核患者有痰時一定要吐出來,不要下嚥。不要隨地吐痰,應把痰液吐于紙上包好焚燒,或吐在有消毒液的痰盂中。

No.4 肺結核患者大聲說話、咳嗽、打噴嚏時要掩住口鼻,不要對著他人,傳染期也應少去公共場所,外出應佩戴口罩。

No.5 充足睡眠,加強營養,適當鍛煉,保持良好的心態,防止免疫力下降。

No.6 結核病治癒後不會產生抗體,還是要照常預防結核。目前的研究表明,再次感染結核病菌的菌株有一半是與上次感染的菌株不一致,這也就說明了復發的病人有很大可能是新感染上結核菌。

3

已感染結核病,你該怎麼辦

如果你已經得了結核病,那麼這些細節你要格外注意咯~!

一、抗結核藥都應放在陰涼乾燥(20℃以下)的地方

所有的抗結核藥都應放在陰涼乾燥和孩子接觸不到的地方。

抗結核固定劑量複合製劑(FDC)藥物要求放在20℃以下避光、乾燥的環境存放,溫度在20℃以上建議冷藏保存。

二、肺結核患者一定要規律服藥

肺結核患者需按時服藥。間斷服藥可能會產生耐藥;如果產生耐藥,治療週期長,難以治癒,治療花費也比一般肺結核的治療高10倍以上;還可能傳染給家人或其它人,被傳染者一旦發病就是耐藥結核病。

三、服藥後出現不良反應要及時和醫生聯繫

服藥後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包括:胃腸道不適、噁心、皮膚搔癢、關節疼痛、手足麻木等,嚴重者可能會嘔吐、視物不清、皮疹、聽力下降等;

出現上述任何情況,均應及時和醫生聯繫,以便妥善處理;請不要自行停藥或任意更改治療方案,這會直接影響到您的治療效果。

四、初治肺結核患者應在治療滿2、5、6月時送痰進行複查

治療期間的複查對治療效果的判定和是否需要調整治療方案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初治肺結核患者應在治療滿2、5、6月時送痰進行複查;複治肺結核患者在治療滿2、5、8月時送痰進行複查。

五、掌握正確的留痰方法

正確的留痰方法是:深呼吸2-3次,用力從肺部深處咳出痰液,將咳出的痰液留置在痰盒中(3-5毫升),並擰緊痰盒蓋。

複查的肺結核患者應收集2個痰標本(夜間痰、清晨痰)。

夜間痰:送痰前1日,患者晚間咳出的痰液;

清晨痰:患者晨起立即用清水漱口後,咳出的第二口、第三口痰液。

六、留痰時還應注意這些細節

如果患者剛吃過東西應先用清水漱口;

裝有義齒的患者在留取痰標本前應先將義齒取出;

痰標本性狀為乾酪痰、血痰、粘液痰時為合格標本;唾液或口水為不合格標本。

七、外出期間記得帶夠足量的藥品

如果需要短時間的外出,應告知醫生,並帶夠足量的藥品;

如果改變居住地,應告知醫生,並由醫生幫助您聯繫您將去地方的結防機構,以便能夠延續治療。

在第22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來臨之際,讓我們共同認識結核病,學會防控結核病。因為,結核其實離你很近。

當皮膚出現紅斑、肛周膿腫、長期腹瀉、尿路感染、不孕不育等疾病持續三個月不愈時也要警惕結核的發生,看似與結核病風馬牛不相及,卻有可能是結核病引起的變態反應。

4、得了肺結核就沒法治了

肺部感染結核桿菌後,細菌會破壞肺部的血管,從而引起咳血或肺部空洞。雖然肺結核是一種古老的疾病,以前也稱為“癆病”,但卻是可防可治的。據世衛組織2016年發佈的結核病報告顯示,2010年至2015年,全球有4900萬肺結核患者得到治療。

2

結核病防治的注意事項

預防結核病就像預防感冒,也需要通風、增強免疫力、遠離病源等等,結核桿菌不耐高溫,因此,在預防措施中,一定要多通空氣,充分進行日光浴等。

No.1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個人衛生,不要隨地吐痰。

No.2 室內經常通風換氣,特別是有中央空調的辦公區域,更要加強重視。

No.3肺結核患者有痰時一定要吐出來,不要下嚥。不要隨地吐痰,應把痰液吐于紙上包好焚燒,或吐在有消毒液的痰盂中。

No.4 肺結核患者大聲說話、咳嗽、打噴嚏時要掩住口鼻,不要對著他人,傳染期也應少去公共場所,外出應佩戴口罩。

No.5 充足睡眠,加強營養,適當鍛煉,保持良好的心態,防止免疫力下降。

No.6 結核病治癒後不會產生抗體,還是要照常預防結核。目前的研究表明,再次感染結核病菌的菌株有一半是與上次感染的菌株不一致,這也就說明了復發的病人有很大可能是新感染上結核菌。

3

已感染結核病,你該怎麼辦

如果你已經得了結核病,那麼這些細節你要格外注意咯~!

一、抗結核藥都應放在陰涼乾燥(20℃以下)的地方

所有的抗結核藥都應放在陰涼乾燥和孩子接觸不到的地方。

抗結核固定劑量複合製劑(FDC)藥物要求放在20℃以下避光、乾燥的環境存放,溫度在20℃以上建議冷藏保存。

二、肺結核患者一定要規律服藥

肺結核患者需按時服藥。間斷服藥可能會產生耐藥;如果產生耐藥,治療週期長,難以治癒,治療花費也比一般肺結核的治療高10倍以上;還可能傳染給家人或其它人,被傳染者一旦發病就是耐藥結核病。

三、服藥後出現不良反應要及時和醫生聯繫

服藥後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包括:胃腸道不適、噁心、皮膚搔癢、關節疼痛、手足麻木等,嚴重者可能會嘔吐、視物不清、皮疹、聽力下降等;

出現上述任何情況,均應及時和醫生聯繫,以便妥善處理;請不要自行停藥或任意更改治療方案,這會直接影響到您的治療效果。

四、初治肺結核患者應在治療滿2、5、6月時送痰進行複查

治療期間的複查對治療效果的判定和是否需要調整治療方案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初治肺結核患者應在治療滿2、5、6月時送痰進行複查;複治肺結核患者在治療滿2、5、8月時送痰進行複查。

五、掌握正確的留痰方法

正確的留痰方法是:深呼吸2-3次,用力從肺部深處咳出痰液,將咳出的痰液留置在痰盒中(3-5毫升),並擰緊痰盒蓋。

複查的肺結核患者應收集2個痰標本(夜間痰、清晨痰)。

夜間痰:送痰前1日,患者晚間咳出的痰液;

清晨痰:患者晨起立即用清水漱口後,咳出的第二口、第三口痰液。

六、留痰時還應注意這些細節

如果患者剛吃過東西應先用清水漱口;

裝有義齒的患者在留取痰標本前應先將義齒取出;

痰標本性狀為乾酪痰、血痰、粘液痰時為合格標本;唾液或口水為不合格標本。

七、外出期間記得帶夠足量的藥品

如果需要短時間的外出,應告知醫生,並帶夠足量的藥品;

如果改變居住地,應告知醫生,並由醫生幫助您聯繫您將去地方的結防機構,以便能夠延續治療。

在第22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來臨之際,讓我們共同認識結核病,學會防控結核病。因為,結核其實離你很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