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博士最後一年終於中了第一篇SCI,出國讀博經歷分享

博士最後一年, 今天收到第一篇自己文章已接收的消息, 也和大家分享下出國, 讀博, 文章的故事

BE13324 - Spin density in YTiO3: II. Momentum-space representation of electron spin density supported by position-space results

Status: Accepted, in production

Journal: Physical Review B

Article type: Regular Article

Section: Magnetism

Received: 05May2017

在法國讀博(計算化學方向),

之前國內本科碩士都和這個方向無關, 但自己比較喜歡量子方向, 最後自己聯繫老師, 走了CSC出國的路, 今年最後一年, 在準備畢業大論文, 值文章被接收的好消息和大家分享下自己選擇出國, 博士, 文章的感受(可能不太符合國內的情況, 僅是個人想法)。

首先說出國, 因為自己國內本科碩士, 學校還行, 專業比較基礎, 通式, 所以還記得當時自己找實習時, 別人看到我的簡歷覺得特別奇葩(電腦, 材料, 管理, 工業生產等等相關實習和專案都做過)。 當時主要靠圖書館自學, 試過很多方向, 最後想做和量子相關的方向, 碩士有做量子通信方向課題(當時潘建偉團隊還沒這麼出名), 當時也在碩士導師的實驗室呆了兩個多月, 最後實在受不了那個環境,

和導師商量自己在宿舍“閉門造車”(也許就是那個時候覺得不太想在國內繼續研究)。 後來也看了國內相關團隊, 最後還是嘗試聯繫國外的老師, 因為我現在的博士導師(法國人), 以前有教過我們量子力學, 於是我向他諮詢了下意見, 正好他也想招博士, 於是“一拍即合”, 最後申CSC之類的, 開始了自己法國博士生活。

很多人都會問為什麼出國, 我個人覺得, 首先得知道自己需要什麼, 是否真的在國外能收穫更多的東西。 不是為了出國而出國, 二是為了更好的自我發展, 學到更多的東西而選擇出國。

然後說說讀博。 因為讀博之前, 自己基礎只有一門量子力學(雖然在申請成功後自己有自學從頭算等知識), 但剛開始的幾個月還是很痛苦的, 還好導師也很給力, 那個時候每週導師給我上兩堂小課, 當時覺得自己就像海綿, 拼命的汲取知識(兩個小插曲: 一是 當時實驗室有個中國師兄(別的教授的學生), 問我為什麼這麼拼命加班學習之類的, 建議我可以出去處旅遊什麼的,

我當時只是覺得學我喜歡的東西很開心, 身體可能累, 但心裡還是很開心的。 後來師兄也幫了我很多, 關於一些問題也是他幫我解決的。 二是一開始和導師上小課的時候, 我還是很拘謹的, 有點中國人的習慣, 遇到問題不敢主動提出, 也不太好意思直說自己不知道, 不過導師好像挺瞭解中國人的(在中國上過課), 剛開始會主動問我, 後來我自己也放開了, 也會主動打斷他的講課, 提出自己的問題, 特別喜歡當時我和導師各自拿筆在黑板上寫寫畫畫討論的場景)。 大概一年過後, 我基本開我做的課題有了瞭解, 於是和導師開始討論我接下來具體做什麼, 我對當時導師一句話印象特別深刻 (這是你的課題,
所以需要你決定你要做什麼, 而我會幫助你完成你想做的東西)。 一直到現在我做了一套自己的模型, 過程中和導師, 合作者討論交流, 甚至和我用的一個軟體的開發教授斷斷續續郵件交流了差不多一年。 有很多困難, 也有很多驚喜的地方, 有笑有淚吧, 不過一直到現在還是自己挺滿意的。

讀博期間關於生活方面感覺也有必要說一下。其實一個人在國外還是不容易的,除了和一些中國朋友玩耍,平時自己週末也會出去騎騎自行車,看看電影,去附近的小鎮轉轉。寒暑假會在歐洲轉轉(不多,現在總共兩次)。

總之讀博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既然選擇了就好好做下去,中間自己遇到一些情緒的上問題,需要好好調整了之後再繼續工作。選擇導師的時候,還是希望要求高一點的導師,老好人一樣的老師,也許博士生活會舒服點,但對於個人學習發展不是那麼好的。

最後說說文章。其實這篇文章的主體內容在我第一年的時候基本完成(無非就是實驗,理論都有,對比結果也很不錯),但當時整個團隊選擇先沉澱一下,和其他結果相互對比借鑒一下,中間很多次討論,最後得出一個不錯的小模型,一直到去年年末,才開始籌備寫文章,總體自己還是很滿意的。

投稿的過程也是一波三折,因為這篇文章主要是向量空間的電子密度,做這個的人不是很多。第一次的評委意見基本完全否定,其中有一句 “I feel unable to consider its scientific value!”。作為第一次投稿的我,當時很沮喪,感覺自己所有的努力被完全否定了。後來還是我導師安慰我,肯定我的工作,根據評審的意見,將文章進行了大規模的修改(非專業的人更容易懂一點,其中也有一些自己第一次寫文章經驗不足,圖片之類的沒處理好),並且和編輯討論文章的是,一直到現在終於接收了,感覺苦盡甘來,所以和大家分享下。

總之有時我們的科研結果不錯,發文章也沒問題,但有時沉澱一下,反復思考一下,或許能得到更不錯的結論,或者新的想法。可能國內這種想法不太適用,我在歐洲這邊遇到很多教授很多如此想,這也是我非常喜歡歐洲這邊的科研環境的原因吧。還有一點是做好自己的東西,主要自己向別人展示的方式,讓別人更容易懂一點,便於自己和別人交流。

以上就是我的基本心得,和大家分享下,和大家共勉。自己目前也在找國外的博後資訊,也祝自己好運。大家都加油!

PS:歡迎大家積極留言交流,科研路上不容易,一起努力!

讀博期間關於生活方面感覺也有必要說一下。其實一個人在國外還是不容易的,除了和一些中國朋友玩耍,平時自己週末也會出去騎騎自行車,看看電影,去附近的小鎮轉轉。寒暑假會在歐洲轉轉(不多,現在總共兩次)。

總之讀博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既然選擇了就好好做下去,中間自己遇到一些情緒的上問題,需要好好調整了之後再繼續工作。選擇導師的時候,還是希望要求高一點的導師,老好人一樣的老師,也許博士生活會舒服點,但對於個人學習發展不是那麼好的。

最後說說文章。其實這篇文章的主體內容在我第一年的時候基本完成(無非就是實驗,理論都有,對比結果也很不錯),但當時整個團隊選擇先沉澱一下,和其他結果相互對比借鑒一下,中間很多次討論,最後得出一個不錯的小模型,一直到去年年末,才開始籌備寫文章,總體自己還是很滿意的。

投稿的過程也是一波三折,因為這篇文章主要是向量空間的電子密度,做這個的人不是很多。第一次的評委意見基本完全否定,其中有一句 “I feel unable to consider its scientific value!”。作為第一次投稿的我,當時很沮喪,感覺自己所有的努力被完全否定了。後來還是我導師安慰我,肯定我的工作,根據評審的意見,將文章進行了大規模的修改(非專業的人更容易懂一點,其中也有一些自己第一次寫文章經驗不足,圖片之類的沒處理好),並且和編輯討論文章的是,一直到現在終於接收了,感覺苦盡甘來,所以和大家分享下。

總之有時我們的科研結果不錯,發文章也沒問題,但有時沉澱一下,反復思考一下,或許能得到更不錯的結論,或者新的想法。可能國內這種想法不太適用,我在歐洲這邊遇到很多教授很多如此想,這也是我非常喜歡歐洲這邊的科研環境的原因吧。還有一點是做好自己的東西,主要自己向別人展示的方式,讓別人更容易懂一點,便於自己和別人交流。

以上就是我的基本心得,和大家分享下,和大家共勉。自己目前也在找國外的博後資訊,也祝自己好運。大家都加油!

PS:歡迎大家積極留言交流,科研路上不容易,一起努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