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半世紀後包頭老人送父母魂歸杭州 昨天112位逝者骨灰由親屬撒入錢塘江

昨天一大早, 浙江第一碼頭就來了許多人。 大家捧著黃白菊花, 等候在船邊。

杭州市殯儀館和杭州市殯葬行業協會主辦的杭州市第二十四次骨灰撒江活動在這裡發船, 共有112位先人的家屬報名參與, 這個數字比往年都要多, 因此往年一船來回, 今年跑了兩趟。

“浙生”送父母從內蒙回杭

“現在我們已經登上了撒江船, 出發了。 ”現場, 一位大伯手持小型攝像機, 邊解說邊拍攝, 整個弔唁儀式過程都被他用攝像機拍了下來。

老人名叫李學錦, 今年68歲。 “我的父母都是杭州人, 是鐵路上工作的,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一直生活在杭州。

我和哥哥都是在杭州出生的, 我們的小名跟這裡很有關係, 我小名叫浙生, 我哥哥叫杭生。 ”

在李學錦18歲時, 因父母工作調動, 一家子都去了內蒙古包頭。 “後來杭州的直系親屬都沒有了, 我們就再也沒回來過, 有些遠一點的親戚還書信、電話聯繫, 但50年了, 第一次回到杭州。 ”

前天, 李學錦夫妻和弟弟弟媳、妹妹妹夫六人坐了26個小時火車來到杭州, 帶著父母親的骨灰盒。 “我父母在杭州生活得比較愉快, 一直對杭州念念不忘。 他們在世的時候就有去世後把骨灰撒入錢塘江、歸於自然的遺願。 ”

1994年前後, 父母倆先後去世了。 因為包頭與杭州距離遙遠, 子女們不知道如何將骨灰帶到杭州撒江, 所以父母倆就落葬在包頭的公墓裡,

一入土就是20餘年。 可父母的遺願總是留在子女的心中, 時時記掛著。

前段時間, 李學錦在網上看到了杭州市第二十四次骨灰撒江活動開始徵集報名。 “我很激動, 馬上聯繫杭州這邊的殯儀館和殯葬行業協會, 表達了想把父母帶回來魂歸錢塘江的心願。 ”李學錦在上海的大姐和在內蒙古的二哥身體都不好, 下不了床, 他們來不了現場, 所以他想把撒江全程記錄下來, 刻成碟寄送給姐姐、哥哥和四舅, 留給他們做個紀念。

司儀在臺上念悼念詞時, 攝像機鏡頭後的李學錦眼眶紅紅的, 噙著眼淚, 他的弟弟沉默地坐著, 神情哀傷。

念到李學錦父親的名字時, 李學錦和弟弟、妹妹下樓, 捧起覆蓋滿黃白菊瓣的花籃, 將骨灰與鮮花一起撒入江中。

生態安葬的接受度越來越高

自1989年以來, 杭州市通過骨灰撒江活動, 共有1573位元先人以這種方式回歸大自然, 名單裡有著名的文學藝術家、社會活動家夏衍, 其餘更多的是來自各行各業的普通市民。

昨天的現場, 一位家屬說:“母親做出這個選擇時留了一句話:骨灰撒錢江, 情誼留人間。 她常常說生於自然、歸於自然, 給後代多留一塊綠地, 多好。 ”

今年是推行民政部等9部門《關於推行節地生態安葬指導意見》的第二年, 它明確提出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價值導向, 鼓勵和引導人們採用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資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遺體, 使安葬活動更好地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骨灰撒江是一種環保又節地的生態葬法, 市民對此接受程度已越來越高, 參與人數也逐年增加。

六堡附近, 豎有一塊江葬紀念碑。 到了清明節, 親人可去碑前憑弔。 今年3月31日, 杭州市殯葬行業協會將在紀念碑前舉行一場集體紀念活動, 曾參與過骨灰撒江的親屬可以前往懷念先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