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米開朗基羅、戈雅進入蓋蒂博物館

【財新網】蓋蒂博物館是洛杉磯最大的展館, 共有馬里布海灘的蓋蒂別墅, 和布倫伍德的蓋蒂中心, 這兩處分館。 前者是一座現代仿羅馬建築, 收藏中世紀前的古典藝術。 後者是聖莫妮卡高地上, 一組造型繁複的淺色建築群, 園區內點綴有噴泉、迷宮和現代金屬雕塑, 其收藏光譜大約覆蓋六個世紀, 從晚中世紀貫穿文藝復興、巴羅克, 直到早期現代藝術, 展廳裡常會有人在展廳臨習大師的作品。

該館收藏不乏提香、凡•戴克、魯本斯、倫勃朗、普桑, 以及法國的古典主義、巴比松、印象派諸名家, 但頭牌明星還是梵古的《鳶尾花》,

畫面設色明麗, 鐵劃銀鉤的輪廓線帶著木刻般的勁健, 顯示出浮世繪的影響痕跡。 當年畫家自殘後, 住進普羅旺斯的聖雷米精神病院。 作品完成後, 被畫商弟弟提奧提交獨立藝術家協會的年展。 一起送展的還有他的另一幅傑作, 現藏巴黎奧爾塞美術館的《羅納河星夜》。 上世紀八十年代, 《鳶尾花》在富士比拍賣行創下一項紀錄, 有五千四百萬美元。 由於買主付不起全款, 輾轉兩年多後, 才由蓋蒂博物館接手。

在全球博物館中, 蓋蒂擁有最充裕的資金, 加之作為後起之秀, 沒能趕上大英、盧浮宮, 那樣跑馬圈地的時代, 館藏擴充方面不時會有動作。 近日該館宣佈購入16幅素描和1幅油畫。 素描包括米開朗基羅、帕爾米迦尼諾、魯本斯、戈雅、德加,

這些歐洲藝術史上的重量級人物。 這批新藏品來自英國一位沒有透露姓名的私人藏家。 這些作品會進一步加強蓋蒂中心的素描部門。 博物館負責人對媒體稱, 此次購入, 是該機構的一個轉折性事件, 但未披露這筆交易的金額。 很多專家估計總價超過一億美元。 據《紐約時報》披露, 或是蓋蒂建館以來最大的一筆收購支出。

這批作品中, 米開朗基羅的《悼亡的女人》表現的人物用手攥握衣襟, 蒙住哀傷的面部, 全身衣紋呈現出似石料雕鑿出折線。 十幾年前, 這幅畫在英國一座城堡被意外發現, 當時標價八百萬英鎊。 這批素描多數來自十六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 但有兩幅更晚的作品受到關注。

尼德蘭巴羅克大師魯本斯構思名作《三王來朝》時的習作, 使用一個非洲人做為主要人物的模特。 十八世紀西班牙名家戈雅的《捕雕人》則帶有喜劇色彩, 畫中一個鐵鍋護頭的男人, 在淩空下撲的大雕爪下, 冒險偷盜窩中的雛鳥。

素描常被看作造型訓練的一部分,

或工作草圖, 而不是正規的創作形式。 其實早在史前, 人類的祖先就已經通過線描記錄世間萬物, 特別是野獸形體。 這些遺跡至今存在於拉斯科等原始岩畫。 用於基本功培訓後, 從羅馬到中世紀, 這種練習都在可以反復刮淨的木板上進行。 造紙術從中國傳到西方後, 因材料質地差異造成筆觸效果的變化, 讓素描更富於表情變化。 米開朗基羅曾經告誡他的學生, 素描是一個手不能停的修煉過程, 必須利用每個工餘間隙。

早期素描並不屬於藝術手段, 而是用於裝飾宗教文獻。 這種功能後來逐漸轉向科學領域。 伽利略就靠這種辦法, 記錄他對月球的觀測。 雷奧納多•達•芬奇也用素描記錄他的機械發明,

以及對於自然現象的觀察, 從人體解剖結構到水的湍流, 以及不同水波的紋理。 原教旨學院派眼中, 素描是文藝復興藝術的偉大遺產, 也被用作衡量藝術家能力的準繩。 業內圍繞線條與色彩何者為重的問題, 一直爭吵不休。 然而線條的掌控, 始終都是造型藝術的基礎。

蓋蒂博物館購入的那件油畫, 是讓—安東莞•華托的《驚喜》。 這件作品曾被判定被毀, 卻在十年前重見天日。 畫中一對男女, 在奏樂助興的琴師側身注視下含情相擁, 而樂師則成了一隻長毛狗的關注目標。 作品屬於畫家開創的一個特殊畫種, 叫做fête galante, 主要描繪貴族男女歡聚在花叢林翳, 人物表情矜持淡漠, 衣飾款型也有了相對寬舒的休閒款, 不再像他的普桑那樣端莊造作的。 變化來自時代精神。他這方面的代表作,是盧浮宮裡的《登舟駛往西黛爾島》。那座島嶼是神話中愛神的出生地和極樂所在。這樣的場面,更多來自當時方興未艾的芭蕾舞劇,而他的作品也反過來影響了後世的浪漫派芭蕾,從服裝到舞美。

普桑36歲便死於肺病。並不算長的一生中,恰逢十七、十八世紀過渡,以及路易十四、十五的王位交替。好大喜功的“太陽王”治下,法國成為絕對君主專制國家,國力一度達到鼎盛,文化風尚也成為各國效法的標杆。但窮兵黷武的政策,把這個國家拖入一系列戰爭,從此國力不再。曾孫路易十五即位後,波旁王朝的奢靡之風並無收斂,只是上流社會的故事背景從宏大而矯飾的凡爾賽,退居巴黎城內私密的貴族沙龍。■

變化來自時代精神。他這方面的代表作,是盧浮宮裡的《登舟駛往西黛爾島》。那座島嶼是神話中愛神的出生地和極樂所在。這樣的場面,更多來自當時方興未艾的芭蕾舞劇,而他的作品也反過來影響了後世的浪漫派芭蕾,從服裝到舞美。

普桑36歲便死於肺病。並不算長的一生中,恰逢十七、十八世紀過渡,以及路易十四、十五的王位交替。好大喜功的“太陽王”治下,法國成為絕對君主專制國家,國力一度達到鼎盛,文化風尚也成為各國效法的標杆。但窮兵黷武的政策,把這個國家拖入一系列戰爭,從此國力不再。曾孫路易十五即位後,波旁王朝的奢靡之風並無收斂,只是上流社會的故事背景從宏大而矯飾的凡爾賽,退居巴黎城內私密的貴族沙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