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對話」我們的目標是,做中國的教育TED!——李振村答記者問

導言

大家說,

推動“新經典”大講壇發展的,

是全課程的專家;

“村長”卻說,

其實是那些特別愛學習,

特別積極向上,

特別渴望變革的老師們。

專訪

李振村

當代教育家雜誌社總編輯 , 當代教育家研究院院長 , “新經典”大講壇主辦方負責人

*特約記者:邊淑清

問:李老師, 2007年您辦第一屆時, 初衷是什麼?

答:當初我們一群熱愛經典誦讀的朋友, 希望搭建一個平臺, 每年暑假聚在一起, 切磋、研究、分享。

想法非常樸素, 做法非常簡單, 百多人聚在一起, 有個四五天時間, 集中探究經典誦讀各種各樣的問題。

問:您當時有沒有想到會這樣一年又一年地辦下去?

答:能否持續辦下去, 當時並沒有多想。 我是完美主義者, 定了的事情一定要百分百做好!哪怕就是這樣一個論壇, 也要精心設計話題, 精心組織課程, 精心選擇發言人。

第一屆以後, 大家反響熱烈, 交口稱讚。 到了第二年, 朋友之間口耳相傳, 結果來了200多人。 需要說明的是, 無論第一屆還是第二屆, 因為參會人員不多, 要維持專家講課費用、交通食宿費用等是有困難的, 都是承辦學校往裡面貼錢。 因此到第三屆時, 我們就想適當擴大一下規模, 一來讓更多的老師受益, 二來要維持一個成本的平衡。

問:現在的新經典大講壇已經不局限於經典誦讀了, 為什麼會有這種變化?

答:我們慢慢意識到新經典大講壇只是一個平臺和品牌, 內容不一定局限於經典誦讀。 我們用這個品牌和平臺, 把論壇主題聚焦到教育和課程變革等各方面。

從第四屆開始, 新經典大講壇就變成了一個面向小學教育熱點焦點問題的平臺。

問:據瞭解, 每年暑期, 您都會被老師們“催會”。 那麼您認為, “新經典”大講壇的魅力在哪裡?

答:“新經典”大講壇每年都是在暑假裡舉行, 都是在天氣最炎熱的時候。

有一年在寧波, 天氣居然達到了41攝氏度的高溫, 那天恰巧劇院裡又停電, 41度的高溫啊, 講課的老師和聽課的400多名老師都大汗淋漓, 但是, 沒有一個人離開會場!那天, 我感動得都流淚了。

不能說大講壇本身有多大魅力, 而應該說老師們都心存夢想, 都懷著極大的學習熱情。 假如說新經典是一場雨, 這場雨恰巧與春天的禾苗相遇。 禾苗本身具備強大的生長力量, 這場雨才能發揮作用。 每年我在“”新經典”大講壇的開場發言中都會提到這一點:是這一群特別愛學習特別積極向上特別渴望變革的老師們, 推動著中國教育的發展, 讓我們感覺未來還有希望!

問:“新經典”大講壇有什麼能夠吸引老師們的地方?

答:能夠吸引老師們的,我想主要的就是我們的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大地。我們精心選擇主題,每年主題的設立,既緊扣國際國內教育改革的潮流,又充分考慮到老師的實際需求。事實上,我們做了教改潮流與老師實際需求之間的橋樑和紐帶。

問:“新經典”大講壇將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答:未來的“新經典”大講壇,將不僅僅是一個會議平臺,同時它也應該是一個青年教師培養的平臺;以後每年都會加大青年教師分享演講的數量和比例;我們希望有更多的青年教師通過我們這個平臺能夠點燃激情,實現夢想,走向更寬廣的天地。

最終,我想也許我們能把它做成中國的教育TED,成為一個著名的教育論壇品牌,不但能夠傳播思想,傳播教育智慧,而且能夠在這個平臺上誕生新的思考和想法,成為推動中國基礎教育變革的一股民間力量,這就是我們的夢想。

問:“新經典”大講壇有什麼能夠吸引老師們的地方?

答:能夠吸引老師們的,我想主要的就是我們的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大地。我們精心選擇主題,每年主題的設立,既緊扣國際國內教育改革的潮流,又充分考慮到老師的實際需求。事實上,我們做了教改潮流與老師實際需求之間的橋樑和紐帶。

問:“新經典”大講壇將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答:未來的“新經典”大講壇,將不僅僅是一個會議平臺,同時它也應該是一個青年教師培養的平臺;以後每年都會加大青年教師分享演講的數量和比例;我們希望有更多的青年教師通過我們這個平臺能夠點燃激情,實現夢想,走向更寬廣的天地。

最終,我想也許我們能把它做成中國的教育TED,成為一個著名的教育論壇品牌,不但能夠傳播思想,傳播教育智慧,而且能夠在這個平臺上誕生新的思考和想法,成為推動中國基礎教育變革的一股民間力量,這就是我們的夢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