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稚嫩的雙眼 如何發現美 孔起英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兒童美育專家)

孔起英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 兒童美育專家)

孔:兒童的審美活動是一種感性認識世界的方式, 他們往往憑藉第一印象與直覺反應, 直接以清新、強烈、活躍的感覺來做解釋與判斷, 在他們的眼裡, 事物都是具體的、生動的、有趣的、充滿了生命力的。 也正是由於這種直覺性、具象符號性和情感性的特點, 才使得兒童的審美與藝術活動充滿了活力和稚拙的魅力, 以至於畢卡索說他一生都在向兒童學習藝術。

記者:最近有一篇《美育是一種“剛需”》的文章在朋友圈頗受關注, 如何理解美育是兒童成長的“剛需”?

孔:兒童審美經驗的獲得是一種在審美範疇內感悟生命的能力和看待事物的方式, 而這種直覺的、想像的、頓悟的、感性的思維方式有別於通過科學認知等領域的學習所發展起來的那種邏輯的、程式性的理性思維方式, 對於兒童的成長來說, 唯有二者相輔相成, 才能使兒童自身更加整體地發展、更加完美地理解世界。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 美育是兒童成長的“剛需”。

記 者:如何在生活中為兒童營造審美環境?

孔:兒童的美感獲得是通過“薰陶”的方式進行的, 因而需要給兒童創設一個豐富的、美的環境, 讓兒童浸潤其中。 如創設富有美感的生活環境。 除了保證兒童有足夠的活動空間, 合乎安全原則以及滿足生活需要以外,

應注意室內環境的裝飾與佈置, 內容有情趣, 符合兒童的審美趣味。 比如, 鼓勵兒童收集自己認為美的物品來佈置自己的活動場所, 經常播放一些悅耳的音樂作為背景音樂, 並允許兒童隨著音樂做一些動作, 進行自己的即興創編表演, 養成兒童對音樂的興趣與敏感性。

記 者:怎樣讓孩子感受到美?

孔:讓兒童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中, 去感受、發現和欣賞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中的美的事物。 盧梭在《愛彌兒》中曾用浪漫的筆觸描繪道:“如果他從來沒有在乾燥的原野上跑過, 如果他的腳沒有被灼熱的沙礫燙過, 如果他從來沒有感受過太陽從岩石上所反射的悶人的熱氣, 他怎能領略那美麗的清晨的清新空氣呢?”因此,

要有意識地帶領孩子到美麗的大自然中, 到社區的傳統民間藝術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動中, 到劇院、博物館中, 讓兒童置身其中, 接受藝術的薰陶與陶冶。 此外, 還要讓兒童關注其他領域學習中所蘊含的不同形式的美。 比如體育鍛煉中的身體姿態美、動作節奏美, 繪本閱讀中的畫面意境美、語言交流中的聲音美, 等等。 通過這種審美情境體驗, 引起兒童情緒上的興奮, 對美的事物產生敏銳的感知, 發現美的特徵, 從而提升他們的審美情趣。

記 者:兒童審美教育應注意哪些問題?

孔:審美活動中要鼓勵兒童發現一個屬於自己的意義世界。 審美欣賞不同於科學活動, 科學活動中感知的目的在於觀察客觀事實, 形成科學概念,

強調的是事物的“真”的探究。 而審美感知是對事物的各個外在的形式特徵, 如形狀、色彩、節奏、旋律等要素及其完整形象的把握, 是一種揭示事物的審美屬性的感知。 因而, 在引導兒童對外界事物進行觀察時, 除了引導兒童探究事物的種屬、用途、習性等科學事實外, 還要引導兒童關注事物的形狀、色彩、空間、節奏等形式因素及其所表現的對稱均衡、節奏韻律、統一變化等形式美, 以及這些形式和內容表現出的情感因素。 例如, 對下雨天的感知, 既需要兒童感知雨的形成過程、雨對植物與人類的作用與影響等科學知識, 還要觀察下雨時候, 天空的色彩, 雨從天空落下雨線時大雨小雨的不同線條與大雨“嘩啦啦”、小雨“淅瀝瀝”的不同聲音,
以及風兒一吹, 雨線飄動的樣子, 雨中人們的神態、行為與裝束。 而對柳樹和松樹的審美感知, 就要引導兒童觀察二者樹冠形狀的不同、樹葉的形狀與顏色的差異, 肌理的變化。 瞭解微風吹來時, 柳樹與松樹不同的動態, 感受柳樹的婀娜多姿、松樹的偉岸挺拔等情感表現力。

記 者:成年人該如何參與兒童的審美過程?

孔:在具體的審美過程中, 尤其要注重兒童自主的感知、想像與感受, 可以和兒童一起談論自己所見到的物品、鼓勵並尊重兒童用語言、身體動作、表情等方式, 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 成人要耐心地傾聽並給予積極的回應。 不用科學學習中對客觀事實做“正確”與“錯誤”、“真”與“假”、“像”與“不像”這樣的標準來衡量兒童審美中的想像與感受, 讓兒童遵從自己內心的想法,發現一個屬於自己的意義世界。記者 徐 寧 採訪整理

讓兒童遵從自己內心的想法,發現一個屬於自己的意義世界。記者 徐 寧 採訪整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