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熬了一鍋漿糊後,《我的前半生》結局了,可還有多少人在拿干涉當親密

文 | 晨曦

漫畫 | 超人爸爸 西米

昨晚, 各種三觀跑偏的電視劇《我的前半生》終於迎來了大結局, 各種“拎不清”的關係, 到最後依然是一團漿糊。

被套上主角光環的羅子君、薛甄珠母女, 完全就是寄生型人格, 向這樣的人要求分寸感和邊界意識, 完全就是奢談。

不過, 所有的狗血劇情倒也由此得以展開。 可以說, 羅子君的一切關係, 她和前夫的, 她和鐵閨蜜的, 她和閨蜜男友的, 以及她和自己媽媽的……全是由“不分你我”惹出的糊塗官司。

吃瓜群眾們罵歸罵, 在現實生活中, 真正懂得分寸和邊界的人也是鳳毛麟角的。 無論是在親子關係還是人際交往中, 邊界模糊都很常見, 也是很多痛苦的根源。

少有人意識到, 再親密的關係, 也不能越了界去, 母女如此、夫妻如此、朋友亦如此。

儘管電視劇情節很抓馬, 但在真正的生活中永遠沒有最狗血, 只有更狗血。

比如, 中國人普遍熱衷的催婚。

我朋友竹子對此很是煩惱。 因為大齡未婚, 很多相干不相干的人, 都自動聚攏到”我是為了你好“這面大旗下, 天天對著她催婚。

就連她好到可以穿一條褲子、睡一張床的閨蜜小麥, 也是隔三差五都要教育她一番, 告誡她說:眼光別這麼高, 你歲數不小了, 我單位有個同事, 各方面條件都不錯, 就是離過婚, 你要不要考慮一下?

竹子不領情, 小麥還覺得自己受了委屈, 明明是為了她好, 還惹一身臊。 長達十幾年友情的小船, 就這樣說翻就翻了。

我還有個朋友, 父母離異多年, 母親將他視若珍寶, 襪子都不曾讓親手洗過, 就這樣度過了萬千寵愛的少年時代。

直到男生成家結婚, 她媽媽依然強勢插入, 跑到新房裡幫他們打理一切,

一副女主人姿態。

男生習慣了被母親無微不至地照顧, 新婚妻子卻忍受不了時刻生活在婆婆的控制之下, 家庭大戰一觸即發。

有一天早晨, 小夫妻倆還沒起床, 他媽媽直接推門進去, 拉開了窗簾催他們起床, 他媳婦終於忍無可忍提出了離婚。

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中講過, 她在沙漠中的家, 對周圍的原住民來說一切都充滿著新奇。

年輕的姑娘總會來借一些小東西, 盛麵粉的碗或者顏色鮮豔的衣服, 一般拿走了就不會在還回來了。

通常情況下, 三毛也不會因此動怒, 但是會和她們約法三章, 除了牙刷和荷西(三毛的丈夫)不能借走, 其他都可以商量。

遇到不講道理的人, 她也會學著當地女子的儀態, 插著腰像模像樣地喊“你傷害了我的驕傲。

即使在異鄉漂泊, 生活無依, 她心裡依然有一根涇渭分明的線, 堅守著自己的原則。

在任何一種關係中, 都不應該過分親密。 這句話可以適應於任何場景當中, 比如職場、夫妻、還有親子關係。

有人說, 在社會中摸爬滾打得夠久, 你才會知道你是誰, 然後才知道在他人心中你是誰, 最後你才能決定自己可以說什麼, 做什麼。

無論是在職場上還是生活中, 分寸感都是一種美德和體面, 但也是稀缺品。

中國式的漿糊關係, 大概就是源於普遍缺乏邊界的親子關係。

當孩子跌倒時, 父母二話不說就扶他起來;上學了, 就幫孩子背書包、盯著完成作業。

父母們這些不自覺入侵的行為, 只會讓孩子分不清你我的界限。

我一個朋友非常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 所以常常以各種物質條件來賄賂孩子, 想以此來達到提高孩子學習成績的目的, 以至於孩子始終無法把學習當作是“自己的事”。

有一次, 孩子向朋友討要一件貴重的禮物, 朋友沒有答應, 小傢伙竟以不上學作為要脅, 氣得朋友直抹眼淚。

可這又能怪誰呢?是朋友自己沒有清晰的邊界意識, 也沒有能力幫孩子建立這樣的邊界感, 所以, 孩子也不懂, 什麼是自己的事情, 更不曉得, 自己必須要為自己的事情負責。

孩子的成長過程, 就是一個與母親分離的過程。 隨著孩子獨立人格的建立和發展, 與母親漸行漸遠才是必然的結局。

可很多父母不甘心這樣的結局, 他們用掌控孩子人生走向、介入孩子生活的方式, 想一直維持這樣的伴生關係。

但是矛盾和痛苦往往也是由此而來。

孩子渴望獨立,但父母依然想要事事為孩子做主,大到高考志願、結婚生子,小到生活起居,父母從不間斷的干涉,徹底打破了親子之間的邊界,於是,衝突難以避免,痛苦如影隨形。

親子之間尚且無法厘清你我,更不要說社會關係了,所以才會有”把干涉當仗義,把模糊當親密“的橫行。

陳俊生一句話就讓羅子君做了全職太太,羅子群隔三差五就伸手向姐夫要錢,唐晶把”朋友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也被稱作仗義,就連公私分明的賀涵在某些問題上也會表現得”拎不清“。

你敢說,這些電視劇裡的狗血劇情,從來不曾在你的身邊,甚至你的生活裡發生?

沒有清晰的邊界意識和分寸感,長大後的孩子開始與戀人相愛相殺,在職場拼殺時,也會分不清哪些該自己承擔,哪些不該。

等到他們有了孩子,又帶著模糊的邊界,養育下一代。

有邊界意識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會懂得尊重彼此的界限。這樣的尊重,能讓孩子認可自己的價值,忠於自己的感受。

他們才能夠驕傲地告訴自己,我的時間和精力不是給別人隨意揮霍的,我的尊嚴也容不得別人隨意踐踏,當然,他也不會隨意地去侵犯別人。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再親密的關係,也需要空間和距離。因為真正能為自己負責的,只有自己,也必須是自己。

只有邊界清晰了,生活才能簡單,人格才能完整。

作者 晨曦

資深媒體人、專欄作者

- 版權聲明 -

壹父母所有原創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想一直維持這樣的伴生關係。

但是矛盾和痛苦往往也是由此而來。

孩子渴望獨立,但父母依然想要事事為孩子做主,大到高考志願、結婚生子,小到生活起居,父母從不間斷的干涉,徹底打破了親子之間的邊界,於是,衝突難以避免,痛苦如影隨形。

親子之間尚且無法厘清你我,更不要說社會關係了,所以才會有”把干涉當仗義,把模糊當親密“的橫行。

陳俊生一句話就讓羅子君做了全職太太,羅子群隔三差五就伸手向姐夫要錢,唐晶把”朋友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也被稱作仗義,就連公私分明的賀涵在某些問題上也會表現得”拎不清“。

你敢說,這些電視劇裡的狗血劇情,從來不曾在你的身邊,甚至你的生活裡發生?

沒有清晰的邊界意識和分寸感,長大後的孩子開始與戀人相愛相殺,在職場拼殺時,也會分不清哪些該自己承擔,哪些不該。

等到他們有了孩子,又帶著模糊的邊界,養育下一代。

有邊界意識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會懂得尊重彼此的界限。這樣的尊重,能讓孩子認可自己的價值,忠於自己的感受。

他們才能夠驕傲地告訴自己,我的時間和精力不是給別人隨意揮霍的,我的尊嚴也容不得別人隨意踐踏,當然,他也不會隨意地去侵犯別人。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再親密的關係,也需要空間和距離。因為真正能為自己負責的,只有自己,也必須是自己。

只有邊界清晰了,生活才能簡單,人格才能完整。

作者 晨曦

資深媒體人、專欄作者

- 版權聲明 -

壹父母所有原創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