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熱血傳奇黃繼光血肉之軀堵槍眼 第一敢爭赤誠奉獻譜華章

黃繼光, 四川省中江縣人。 1931年出生于貧苦農民家庭。 曾當過兒童團團長和民兵, 被評為民兵模範。 1951年3月參軍, 任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通訊員。 1952年7月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作戰勇敢, 立三等功1次。 1952年10月, 在上甘嶺戰役中, 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敵人的槍眼, 為戰友開闢出前進道路。

“黃繼光連”官兵赴高原參加實戰化訓練時在英雄雕像前莊嚴宣誓。 袁文濤 攝

戰後, 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給他追記特等功, 並追授“特級英雄”稱號。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勳章。

“黃繼光!”

“到!”

這是“黃繼光連”每晚例行的點名, 當點到黃繼光時, 全連官兵用最有力的吼聲, 齊聲喊“到”, 表達對英雄的敬意。

“黃繼光的魂在, 精神實質在, 我們都是黃繼光的傳人!”

“危險敢上、重擔敢挑、第一敢爭、紅旗敢扛!”

時代在變, 部隊口號也在變, 但英雄的熱血傳奇卻永不褪色……

感召 “狀元”從軍打好英雄血性底色

“老班長”, 是空降兵某旅六連官兵對黃繼光的尊稱。

1952年10月19日, 中國人民志願軍在上甘嶺展開戰役大反攻, 六連六班班長黃繼光所在部隊的前進腳步被一座暗堡阻擋, 前方是肆意噴射的火舌和鋪天蓋地的火力網。

天將拂曉, 決定勝負時刻已到。

千鈞一髮之際, 黃繼光挺身而出, 冒著槍林彈雨沖向敵人碉堡, 用年輕的胸膛堵住正在噴射火舌的槍眼, 壯烈捐軀。

談起黃繼光犧牲的壯舉, 向祺說得繪聲繪色。

誰能想到, 這名普通的18歲新兵, 曾經是家鄉當年遠近聞名的高考“狀元”。

2016年6月,

向祺以671分的高考成績榮膺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理科“狀元”, 並被華中科技大學臨床學院本碩博連讀班錄取。 而他卻毅然從軍, 踏進了軍營。

“當兵是我的夢想, 是我的人生目標。 ”向祺說, 自己從小就是個不折不扣的“軍迷”, 黃繼光、邱少雲等英雄的偉大形象始終是他追隨的榜樣。

到了高手如雲的空降兵部隊後, 立志成為有血性軍人的向祺主動為自己“開小灶”。 “別人訓練兩個小時, 他就訓練四個小時甚至更多。 別人做一遍動作, 他堅持做三遍。 嚴寒酷暑, 風雨無阻。 ”連長劉堃告訴記者。

憑藉著這股倔勁、狠勁和猛勁, 向祺由一名青澀的新兵快速成長為優秀士兵, 體能、技能成為連隊中的佼佼者。

“我是受老班長‘敢戰血性’感召而來的,

必須打好英雄血性底色。 ”向祺說。

血性 爭先進當先鋒續寫精彩傳奇

時光荏苒, 英雄已遠去。 “黃繼光連”的官兵換了一茬又一茬, 但“一不怕苦, 二不怕死”的敢戰血性, 卻如磐石般在六連堅屹不倒。

一個個如向祺一樣的年輕戰士逐漸成為部隊新鮮血液, “血性”與“擔當”深深紮根在每個人心中。

2016年, 空降兵軍事大比武在湖北某訓練場拉開帷幕。

在“單杠卷身上”項目比賽中, “黃繼光連”2班戰士張豪壓軸出場。

垂臂, 拉上去, 翻下來, 再拉上去……張豪的動作如教科書般標準。

二十個動作過後, 張豪雙臉通紅, 豆大的汗珠啪嗒啪嗒往下淌。 但他沒有歇一下, 深吸一口氣, 連續翻到了50個, 這已經遠超前面戰士最好成績30個。

大家都勸他:“下來吧, 別費勁了,

你已經是穩穩的第一名了。 ”

出人意料的是, 張豪絲毫沒有停歇, 他緊繃著牙一口氣翻了133個, 超過前面所有參賽選手的總和。

“我是‘黃繼光連’的兵, 我就是要創造一個絕對過硬的標準!”幾乎虛脫的張豪從單杠上下來時, 手掌已硬生生地磨爛了皮, 單杠上沾滿了鮮血。

賽場領導讚歎:“不愧是英雄連隊的兵, 果然有血性。 ”

“血性擔當、迎難而上、超越自我”這些詞在有些人眼中虛無縹緲, 但在“黃繼光連”戰士生活中卻處處可見。

帶病參加越野賽並爬到終點的“鐵漢”劉毅、超極限氣象條件下帶頭跳傘的“老連長”張宇、突破“無教案、無教員”困境自學成才的六班長李鵬超……

在“黃繼光連”, “人人都想當英雄, 人人都能當英雄”已經成為每個官兵的追求, 大家受英雄血性的感召,爭先進、當先鋒、站排頭,續寫著一個又一個精彩傳奇。

誓言 汶川地震男孩圓夢空降兵

“鍛造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的過硬部隊。”這是懸掛在黃繼光生前所在部隊主幹道旁的一句標語。

多少年來,這標語如指明燈一樣,指引著無數官兵不斷向前,超越自我。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

一場地震將一個男孩帶進了軍營,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空降兵部隊上萬名官兵飛赴災區一線,在頻頻發生的餘震中冒死抗災救人。

“迎風飄揚的‘黃繼光生前所在部隊’旗幟、戰士們佩戴的‘空降兵’頭盔,讓我至今不忘。”當時年僅12歲的災區男孩程強回憶稱,空降兵們不顧一切地進危房救人、搶救物資,毫無保留地為老百姓們空投食物補給,夜以繼日地打通生命通道……

3個月後,險情排除,空降兵踏上歸途,小程強擠在路旁,望著部隊離去的背影,立下誓言:“我要當空降兵”。

6年後,年滿18歲的程強履行了兒時的誓言,來到了空降兵部隊。

“選擇了就不後悔,當了兵就幹出個樣子來!”

“黃繼光連”官兵在朱日和訓練基地參加“礪劍-2013”集群傘降訓練。袁文濤 攝

剛入新兵連,程強就卯足了勁刻苦訓練,在很短時間內便熟練掌握了自動步槍和輕機槍射擊的動作要領和射擊原理。第一次實彈考核,他沉著冷靜,彈無虛發,打出了50環滿分的好成績,震驚連隊。由於表現優異,程強被分到“黃繼光連”。

“英雄的部隊要有堅定的使命意識,完成使命,要不顧一切!”前輩的囑託,程強牢記於心。無論是隊內訓練,還是外出演習,他始終將“軍魂使命高於一切”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2016年,某高原訓練場,空氣稀薄,塵土飛揚,一場六公里武裝奔襲賽正在進行。

產生嚴重高原反應的程強暈頭轉向,四肢疲軟,差點趴在地上。

“這就是上甘嶺戰場!我就是黃繼光!”

即將暈倒之際,他想到了老班長——黃繼光。

“硝煙彌漫的上甘嶺陣地上,黃繼光臨危受命,在炸碉堡途中身負重傷,但他忍著劇痛,向著火力點一步一步爬去,用盡最後的力氣撲向了敵人的槍眼,無懼生死,毫無保留,只為完成自己的使命。”

強大的使命感激起了程強的鬥志,他打起精神,口中高喊:“我是黃繼光!我是黃繼光!”咬牙沖到了終點。

“是黃繼光老班長的使命精神推著他堅持到底!” “黃繼光連”指導員余海龍如此評價。

【紅色記憶】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中,所在營與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激戰4晝夜後,於19日夜奉命奪取上甘嶺西側597.9高地。部隊接連攻佔3個陣地後,受阻於零號陣地,連續組織3次爆破均未奏效。時近拂曉,如不能迅速消滅敵中心火力點,奪取零號陣地,將貽誤整個戰機。關鍵時刻,時任某部6連通信員的黃繼光挺身而出,請求擔負爆破任務。他在決心書上寫道:“堅決完成上級交給的一切任務,爭取立功當英雄,爭取入黨。”當即被任命為第六班班長。他帶領兩名戰士勇敢機智地連續摧毀敵人幾個火力點,一名戰友不幸犧牲,另一名戰友身負重傷,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對敵人的猛烈掃射,他毫無畏懼,忍著傷痛,迅速抵近敵中心火力點,連投幾枚手雷,敵機槍頓時停止了射擊。當部隊趁勢發起衝擊時,殘存地堡內的機槍又突然瘋狂掃射,攻擊部隊再次受阻。這時他多處負傷,彈藥用盡。為了戰鬥的勝利,他頑強地向火力點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時,奮力撲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敵人正在噴射火舌的槍眼,壯烈捐軀。在黃繼光英雄壯舉的激勵下,部隊迅速攻佔零號陣地,全殲守敵兩個營。

使命 “鐵一樣的軍魂使命”深植官兵心中

“危險敢上,重擔敢挑,第一敢爭,紅旗敢扛。”這是深植在黃繼光部隊每個官兵心中的軍魂使命。

無論是在訓練比賽還是在救災現場,黃繼光所在部隊官兵始終堅持使命意識,哪裡最需要,就千方百計沖向哪裡。

2008年5月14日,汶川地震發生後的第三天,空降兵15名官兵在“無地面引導、無對空指揮、無氣象資料”的極限條件下,從5000米高空冒險傘降到茂縣,執行偵查報告災情任務。

這一跳,在世界跳傘史上絕無僅有;這一跳,感動了中國,震撼了世界!

他們被稱為“空降兵15勇士”。

“黃繼光連”官兵在參加海訓任務期間被曬得脫皮。 劉東華 攝

“在人民群眾處於危難之時,作為空降兵部隊中的一員,我們理當挺身而出,去捍衛國家利益、人民利益!”“空降兵15勇士”中第一個跳出機艙的李振波大校說。

“看見了降落傘,就看見了希望和生機!”

汶川地震發生後,空降兵部隊先後集結11000余名官兵抵達災區,在長達半年的抗震救災行動中,他們輾轉四川什邡、汶川、北川等7個市縣24個鄉鎮,累計救出倖存者135人,營救被困群眾1564人,轉移受災群眾22146人。

徒手與水泥瓦礫搏鬥,冒險赴危房救人、頂著酷暑高溫挖深溝、搭帳篷……一次次行動中,官兵們用堅定的使命意識詮釋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用雙手支撐起災區群眾的希望。

從黃繼光槍林彈雨中的奮勇一撲,到“15勇士”5000米高空上的捨命一跳,60多年來,只要使命在召喚,空降兵將士從來沒有猶豫。

“使命當前,無所畏懼;使命在前,視死如歸!”空降兵某旅“黃繼光連”連長劉堃表示,“鐵一樣的軍魂使命”已經成為每一名空降兵心中的燈塔,激勵著他們走的更遠。

榜樣 英雄精神連隊榮譽高於一切

在空降兵某旅“黃繼光連”榮譽室,有一尊高34釐米、寬32釐米的“特級英雄黃繼光”半身銅像。銅像底座上刻有郭沫若寫的橫批“凱歌百代”,以及對聯“血肉作長城,烈概在火中長嘯;光榮歸党國,英風天下同欽”。

“老班長就在我們身邊,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黃繼光連”指導員余海龍說。

60多年來,新兵入連參觀連隊榮譽室、重大任務前向黃繼光銅像宣誓,每晚點名呼點“黃繼光”、老兵退伍時,在黃繼光銅像前舉行告別儀式,已經成為“黃繼光連”的傳統。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典型的作用是巨大的。

“黃繼光連”官兵在粵東某演兵場訓練。 袁文濤 攝

作為英雄部隊的“扛旗人”,余海龍作出了榜樣。無論在政工課堂還是在訓練場上,他始終當標兵、樹排頭。

“第一敢爭,紅旗敢扛”是餘海龍對自己的高標準要求。

2015年,餘海龍帶隊野外駐訓。兩天的長途機動令戰士們疲憊不堪,到達宿營地區已經是淩晨兩點多,但任務面前不容絲毫懈怠。

“黨員骨幹跟我沖!”他挽起袖子大喊,第一個跨進車廂,抓著沉重的帳篷帆布往下運。由於動作過猛,手被鋒利的固定錐劃出一條口子,鮮血直流他連看都不看,官兵們的激情瞬間被點燃,爭先恐後地搭起帳篷,圓滿完成了任務。

“他就像一顆火焰,他到哪,哪就能燃燒起熱血和激情!”“黃繼光連”六班班長李鵬超說。

2015年,六連隨部隊接受上級臨機抽檢,餘海龍帶領連隊奉命在未知時間、未知地域、未知任務的情況下進行突襲作戰奪取模擬機場。

“六連,我命令你們不惜一切代價奪下機場塔臺!”參謀長下了死命令。

傍晚七點半接受任務,連夜奔赴機場,淩晨四點登機起飛,九點到達機場空降,戰士們在水米未進的情況下持續奮戰16個小時。

奪占行動開始時,好多戰士臉色慘白,邊跑邊吐。“黃繼光!”看到隊伍慢下來的指導員余海龍大喊,“到!到!到!”……應答聲此起彼伏。

筋疲力竭的六連官兵瞬間又卯足了勁,猛虎一般沖向機場塔臺。

那次任務,餘海龍第一個跳出飛機,靠前指揮戰鬥,和連長劉堃一起帶領全連官兵連續作戰52個小時,圓滿完成了任務。

“我們的目的就是要讓‘軍魂使命高於一切,英雄精神高於一切,連隊榮譽高於一切,黨員責任高於一切’的氛圍,廣泛播撒在每個官兵身邊。”餘海龍說。

傳承 “敢打敢拼,集體至上”精神代代傳

“危險留給自己,榮譽讓給集體”這是六連官兵們多年來保持的共識。

2013年六連在內蒙古舉行戰法創新演練。跳傘預演時,地面風速達到12米每秒,遠超訓練大綱跳傘風速的上限。

“跳,還是不跳?你們不跳,我們就跳!”同時參加演練的預備部隊不停地催促。

“再危險也要上,連隊榮譽高於一切!”

面對厚厚的雲層,以及低得令人膽顫的能見度,時任“黃繼光連”連長張宇毫不猶豫,第一個跳出了機艙。隨後,連隊數十名官兵魚貫而出,朵朵傘花在空中綻放。

“黃繼光連”官兵關鍵時刻的出色發揮,得到部隊首長的充分肯定。

“老班長在看著我們”,英雄精神始終激勵著這支部隊。

近年來,“黃繼光連”出色地完成了抗洪搶險、抗震救災、中俄聯合軍演、9·3閱兵等多項重大任務,4次榮立集體一等功,11次榮立集體二等功,20次榮立集體三等功,先後3次被空軍授予榮譽稱號,2013年8月習主席簽署命令,授予六連“模範空降兵連”榮譽稱號。

“敢打敢拼,集體至上”的精神在黃繼光生前所在部隊代代相傳。在六連榮譽室,288名戰鬥英雄,標兵模範貼滿了榮譽牆,他們是新時期的“黃繼光”,他們同黃繼光一起,激勵著後來人不斷奉獻,不斷爭光。

採訪結束時,臨近傍晚,部隊辦公樓上“發揚黃繼光精神,爭做黃繼光傳人”幾個大字在夕陽下熠熠生輝。

矗立的黃繼光塑像神采依舊,浩氣英姿猶如當年。

訓練場上傳來鏗鏘有力的聲聲軍令:聽党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

那是來自上甘嶺的呼喚……

熱血仍在,傳奇永續。

大家受英雄血性的感召,爭先進、當先鋒、站排頭,續寫著一個又一個精彩傳奇。

誓言 汶川地震男孩圓夢空降兵

“鍛造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的過硬部隊。”這是懸掛在黃繼光生前所在部隊主幹道旁的一句標語。

多少年來,這標語如指明燈一樣,指引著無數官兵不斷向前,超越自我。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

一場地震將一個男孩帶進了軍營,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空降兵部隊上萬名官兵飛赴災區一線,在頻頻發生的餘震中冒死抗災救人。

“迎風飄揚的‘黃繼光生前所在部隊’旗幟、戰士們佩戴的‘空降兵’頭盔,讓我至今不忘。”當時年僅12歲的災區男孩程強回憶稱,空降兵們不顧一切地進危房救人、搶救物資,毫無保留地為老百姓們空投食物補給,夜以繼日地打通生命通道……

3個月後,險情排除,空降兵踏上歸途,小程強擠在路旁,望著部隊離去的背影,立下誓言:“我要當空降兵”。

6年後,年滿18歲的程強履行了兒時的誓言,來到了空降兵部隊。

“選擇了就不後悔,當了兵就幹出個樣子來!”

“黃繼光連”官兵在朱日和訓練基地參加“礪劍-2013”集群傘降訓練。袁文濤 攝

剛入新兵連,程強就卯足了勁刻苦訓練,在很短時間內便熟練掌握了自動步槍和輕機槍射擊的動作要領和射擊原理。第一次實彈考核,他沉著冷靜,彈無虛發,打出了50環滿分的好成績,震驚連隊。由於表現優異,程強被分到“黃繼光連”。

“英雄的部隊要有堅定的使命意識,完成使命,要不顧一切!”前輩的囑託,程強牢記於心。無論是隊內訓練,還是外出演習,他始終將“軍魂使命高於一切”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2016年,某高原訓練場,空氣稀薄,塵土飛揚,一場六公里武裝奔襲賽正在進行。

產生嚴重高原反應的程強暈頭轉向,四肢疲軟,差點趴在地上。

“這就是上甘嶺戰場!我就是黃繼光!”

即將暈倒之際,他想到了老班長——黃繼光。

“硝煙彌漫的上甘嶺陣地上,黃繼光臨危受命,在炸碉堡途中身負重傷,但他忍著劇痛,向著火力點一步一步爬去,用盡最後的力氣撲向了敵人的槍眼,無懼生死,毫無保留,只為完成自己的使命。”

強大的使命感激起了程強的鬥志,他打起精神,口中高喊:“我是黃繼光!我是黃繼光!”咬牙沖到了終點。

“是黃繼光老班長的使命精神推著他堅持到底!” “黃繼光連”指導員余海龍如此評價。

【紅色記憶】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中,所在營與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激戰4晝夜後,於19日夜奉命奪取上甘嶺西側597.9高地。部隊接連攻佔3個陣地後,受阻於零號陣地,連續組織3次爆破均未奏效。時近拂曉,如不能迅速消滅敵中心火力點,奪取零號陣地,將貽誤整個戰機。關鍵時刻,時任某部6連通信員的黃繼光挺身而出,請求擔負爆破任務。他在決心書上寫道:“堅決完成上級交給的一切任務,爭取立功當英雄,爭取入黨。”當即被任命為第六班班長。他帶領兩名戰士勇敢機智地連續摧毀敵人幾個火力點,一名戰友不幸犧牲,另一名戰友身負重傷,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對敵人的猛烈掃射,他毫無畏懼,忍著傷痛,迅速抵近敵中心火力點,連投幾枚手雷,敵機槍頓時停止了射擊。當部隊趁勢發起衝擊時,殘存地堡內的機槍又突然瘋狂掃射,攻擊部隊再次受阻。這時他多處負傷,彈藥用盡。為了戰鬥的勝利,他頑強地向火力點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時,奮力撲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敵人正在噴射火舌的槍眼,壯烈捐軀。在黃繼光英雄壯舉的激勵下,部隊迅速攻佔零號陣地,全殲守敵兩個營。

使命 “鐵一樣的軍魂使命”深植官兵心中

“危險敢上,重擔敢挑,第一敢爭,紅旗敢扛。”這是深植在黃繼光部隊每個官兵心中的軍魂使命。

無論是在訓練比賽還是在救災現場,黃繼光所在部隊官兵始終堅持使命意識,哪裡最需要,就千方百計沖向哪裡。

2008年5月14日,汶川地震發生後的第三天,空降兵15名官兵在“無地面引導、無對空指揮、無氣象資料”的極限條件下,從5000米高空冒險傘降到茂縣,執行偵查報告災情任務。

這一跳,在世界跳傘史上絕無僅有;這一跳,感動了中國,震撼了世界!

他們被稱為“空降兵15勇士”。

“黃繼光連”官兵在參加海訓任務期間被曬得脫皮。 劉東華 攝

“在人民群眾處於危難之時,作為空降兵部隊中的一員,我們理當挺身而出,去捍衛國家利益、人民利益!”“空降兵15勇士”中第一個跳出機艙的李振波大校說。

“看見了降落傘,就看見了希望和生機!”

汶川地震發生後,空降兵部隊先後集結11000余名官兵抵達災區,在長達半年的抗震救災行動中,他們輾轉四川什邡、汶川、北川等7個市縣24個鄉鎮,累計救出倖存者135人,營救被困群眾1564人,轉移受災群眾22146人。

徒手與水泥瓦礫搏鬥,冒險赴危房救人、頂著酷暑高溫挖深溝、搭帳篷……一次次行動中,官兵們用堅定的使命意識詮釋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用雙手支撐起災區群眾的希望。

從黃繼光槍林彈雨中的奮勇一撲,到“15勇士”5000米高空上的捨命一跳,60多年來,只要使命在召喚,空降兵將士從來沒有猶豫。

“使命當前,無所畏懼;使命在前,視死如歸!”空降兵某旅“黃繼光連”連長劉堃表示,“鐵一樣的軍魂使命”已經成為每一名空降兵心中的燈塔,激勵著他們走的更遠。

榜樣 英雄精神連隊榮譽高於一切

在空降兵某旅“黃繼光連”榮譽室,有一尊高34釐米、寬32釐米的“特級英雄黃繼光”半身銅像。銅像底座上刻有郭沫若寫的橫批“凱歌百代”,以及對聯“血肉作長城,烈概在火中長嘯;光榮歸党國,英風天下同欽”。

“老班長就在我們身邊,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黃繼光連”指導員余海龍說。

60多年來,新兵入連參觀連隊榮譽室、重大任務前向黃繼光銅像宣誓,每晚點名呼點“黃繼光”、老兵退伍時,在黃繼光銅像前舉行告別儀式,已經成為“黃繼光連”的傳統。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典型的作用是巨大的。

“黃繼光連”官兵在粵東某演兵場訓練。 袁文濤 攝

作為英雄部隊的“扛旗人”,余海龍作出了榜樣。無論在政工課堂還是在訓練場上,他始終當標兵、樹排頭。

“第一敢爭,紅旗敢扛”是餘海龍對自己的高標準要求。

2015年,餘海龍帶隊野外駐訓。兩天的長途機動令戰士們疲憊不堪,到達宿營地區已經是淩晨兩點多,但任務面前不容絲毫懈怠。

“黨員骨幹跟我沖!”他挽起袖子大喊,第一個跨進車廂,抓著沉重的帳篷帆布往下運。由於動作過猛,手被鋒利的固定錐劃出一條口子,鮮血直流他連看都不看,官兵們的激情瞬間被點燃,爭先恐後地搭起帳篷,圓滿完成了任務。

“他就像一顆火焰,他到哪,哪就能燃燒起熱血和激情!”“黃繼光連”六班班長李鵬超說。

2015年,六連隨部隊接受上級臨機抽檢,餘海龍帶領連隊奉命在未知時間、未知地域、未知任務的情況下進行突襲作戰奪取模擬機場。

“六連,我命令你們不惜一切代價奪下機場塔臺!”參謀長下了死命令。

傍晚七點半接受任務,連夜奔赴機場,淩晨四點登機起飛,九點到達機場空降,戰士們在水米未進的情況下持續奮戰16個小時。

奪占行動開始時,好多戰士臉色慘白,邊跑邊吐。“黃繼光!”看到隊伍慢下來的指導員余海龍大喊,“到!到!到!”……應答聲此起彼伏。

筋疲力竭的六連官兵瞬間又卯足了勁,猛虎一般沖向機場塔臺。

那次任務,餘海龍第一個跳出飛機,靠前指揮戰鬥,和連長劉堃一起帶領全連官兵連續作戰52個小時,圓滿完成了任務。

“我們的目的就是要讓‘軍魂使命高於一切,英雄精神高於一切,連隊榮譽高於一切,黨員責任高於一切’的氛圍,廣泛播撒在每個官兵身邊。”餘海龍說。

傳承 “敢打敢拼,集體至上”精神代代傳

“危險留給自己,榮譽讓給集體”這是六連官兵們多年來保持的共識。

2013年六連在內蒙古舉行戰法創新演練。跳傘預演時,地面風速達到12米每秒,遠超訓練大綱跳傘風速的上限。

“跳,還是不跳?你們不跳,我們就跳!”同時參加演練的預備部隊不停地催促。

“再危險也要上,連隊榮譽高於一切!”

面對厚厚的雲層,以及低得令人膽顫的能見度,時任“黃繼光連”連長張宇毫不猶豫,第一個跳出了機艙。隨後,連隊數十名官兵魚貫而出,朵朵傘花在空中綻放。

“黃繼光連”官兵關鍵時刻的出色發揮,得到部隊首長的充分肯定。

“老班長在看著我們”,英雄精神始終激勵著這支部隊。

近年來,“黃繼光連”出色地完成了抗洪搶險、抗震救災、中俄聯合軍演、9·3閱兵等多項重大任務,4次榮立集體一等功,11次榮立集體二等功,20次榮立集體三等功,先後3次被空軍授予榮譽稱號,2013年8月習主席簽署命令,授予六連“模範空降兵連”榮譽稱號。

“敢打敢拼,集體至上”的精神在黃繼光生前所在部隊代代相傳。在六連榮譽室,288名戰鬥英雄,標兵模範貼滿了榮譽牆,他們是新時期的“黃繼光”,他們同黃繼光一起,激勵著後來人不斷奉獻,不斷爭光。

採訪結束時,臨近傍晚,部隊辦公樓上“發揚黃繼光精神,爭做黃繼光傳人”幾個大字在夕陽下熠熠生輝。

矗立的黃繼光塑像神采依舊,浩氣英姿猶如當年。

訓練場上傳來鏗鏘有力的聲聲軍令:聽党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

那是來自上甘嶺的呼喚……

熱血仍在,傳奇永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