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庫克再來幾次中國才能挽救蘋果的頹勢?|獨家編譯

編譯/季文婕

by Jamie Condliffe

MIT Technology Review

如今, 蘋果早已不是中國手機行業的老大, 連老二、老三都算不上。 人們寧願買本國手機品牌華為, Oppo或者Vivo而不是蘋果。

據彭博報導, 上述的三個牌子就是中國手機市場上的前三甲, 佔據高達一半的市場份額。 蘋果屈居第四, 只佔據9.6%。

蘋果的市場佔有率何曾如此慘澹過?在過去的五年裡, 蘋果在中國市場所向披靡, 遠遠領先於其他牌子, 在2015年的市場份額甚至達到了14.3%。 如今頹勢盡顯, 究竟是哪兒出問題了?

頹勢盡顯:蘋果在華銷量大幅度下滑

據瑞銀報導, 儘管蘋果在手機市場上可謂無可敵手, 但它的銷量在中國正經歷滑鐵盧一般的下降。

“近四年來, 蘋果在美國、歐洲和日本的銷量穩居第一”, 瑞銀記者teven Milunovich and Benjamin Wilson稱:"然而在中國其銷量卻下降了17個百分點。 ”

尤其是在香港和臺灣, 蘋果市場份額更是驟降50個百分點。

根據Gartner智慧手機出貨資料, 研究團隊分析了蘋果在十二月份“高級手機”市場的表現。 他們指出:“過去三個季度中, 蘋果旗艦產品穩銷量步增長, 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好兆頭, 蘋果仍然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然而, 他們說, “要達到預估的兩位數的增長, 蘋果還需努力。 中國市場就是最大的不確定因素。

由圖可見, 比起去年, 蘋果中國在2017年第一個季度的淨銷售下降了12個百分點。 蘋果內部把銷量下降的成因歸結於iPhone銷量下跌和外匯疲軟。

戰略錯誤?價格不親民, 性能沒優勢

中國智慧手機廠商OPPO和Vivo的創始人段永平認為, 蘋果在中國市場的節節敗退源於戰略選擇,

或者說, 蘋果不願意屈尊迎合國外市場。 在接受彭博採訪時, 段永平表示, “在中國市場上蘋果不是我們的對手, 他們有點太固執了, 太堅持自己的一套。 ”

但是, 現在看來, 中國消費者有些不吃蘋果的這一套了, 有相當一部分的市場已經被中低端手機品牌所搶佔。 如大部分的外觀和功能都和iPhone相似的OPPO P9 Plus, 其售價比iPhone 7便宜靠2500元人民幣。 OPPO唯一差點的可能就是存儲功能, 但這也不妨礙它在中國市場大行其道。

在上週末舉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 蘋果的首席執行官, 庫克, 聲稱蘋果沒有制定具體的中國市場目標。 然而, 庫克未免有些心口不一。 上上周, 他剛剛宣佈在中國投資5億600萬美元用於科研;與此同時, 蘋果還計畫在上海和蘇州開放兩個新的研發中心, 再加上北京和深圳的兩個, 蘋果在華已然投資了四個研發中心了。

除了研發投資之外, 蘋果還將繼續把製造業的重心放在中國。 在該論壇上, 庫克重申了對於全球化的期待, 這雖然和特朗普的政策背道而馳, 但也情有可原。 畢竟,對於科技公司來說,中國市場的誘惑力實在是太大了,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會忽略它。

然而庫克的努力沒有戳到重點,極有可能付諸東流。要我說,如今,蘋果可能得好好考慮自己的產品戰略。如果段永平的論斷是正確的,蘋果想要挽回頹勢的唯一方法,可能就是適應中國市場。

深層原因:中國智造快速發展

也許,隱藏在蘋果落敗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是中國智造的快速發展。

哈佛商學院教授在科研過程中多次拜訪中國。今年1月,他再度和學生參觀中國的製造業中心,並向MIT雜誌分享所見所得。

教授說道,得益於供應鏈的完善和高密度的生產,中國的智慧手機行業發展迅猛。要生產一部智慧手機,大概需要2000多個零件。大如LCD觸控式螢幕,小如螺絲釘,電路板。一個主機的組成需要各路供應商的通力合作,供應商下面又有供應商,這樣層層深入大概涉及三四個產業。中國製造的強大就源於供應鏈上每個供應商的緊密合作和專業水準。

提起中國製造,很多人腦袋裡應該都是芭比娃娃、衣服、玩具什麼的。這是老觀念了,我去了深圳,那裡的電子市場相當發達。我去那裡參觀,可以看到很多極小的店鋪,專門做電子產業鏈中的一個小零件。這相當讓人震驚,這讓我看到中國電子產業鏈是多麼完善,多麼發達。

與此同時,在中國的手機生產鏈上,機器幾乎已經取代了人工,這也讓生產更快更便利。美國有些人現在還在爭論人工智慧取代技工的事兒,他們怎麼不擔心擔心中國驚人的發展速度。

所以我要說的是,比起中國,美國的智慧手機製造業差在哪裡呢?中國不要進口小零件,美國要從中國進口小零件,這可是一筆大成本,所以中國手機有了價格優勢。

除了價格優勢之外,別忘了,中國現在的技術發展也不容小覷。最初,中國經濟以勞動力為主導,但現在,他們已經掌握了技術,還大力創新。過去,西方公司幫助他們建立品質體系,發展材料工程和工業工程能力,現在今非昔比。我們看到了相當強大的競爭對手,中國已經從模仿階段過渡到自主創新階段。

比如說,深圳就是一個培養創造型人才的溫床。在這裡,中國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吸引人才,發展科研。我很擔心,終有一日,中國的智慧手機技術會趕上甚至超過美國。

這樣,蘋果在價格和技術上就都輸了。

點擊關鍵字查看往期內容

畢竟,對於科技公司來說,中國市場的誘惑力實在是太大了,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會忽略它。

然而庫克的努力沒有戳到重點,極有可能付諸東流。要我說,如今,蘋果可能得好好考慮自己的產品戰略。如果段永平的論斷是正確的,蘋果想要挽回頹勢的唯一方法,可能就是適應中國市場。

深層原因:中國智造快速發展

也許,隱藏在蘋果落敗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是中國智造的快速發展。

哈佛商學院教授在科研過程中多次拜訪中國。今年1月,他再度和學生參觀中國的製造業中心,並向MIT雜誌分享所見所得。

教授說道,得益於供應鏈的完善和高密度的生產,中國的智慧手機行業發展迅猛。要生產一部智慧手機,大概需要2000多個零件。大如LCD觸控式螢幕,小如螺絲釘,電路板。一個主機的組成需要各路供應商的通力合作,供應商下面又有供應商,這樣層層深入大概涉及三四個產業。中國製造的強大就源於供應鏈上每個供應商的緊密合作和專業水準。

提起中國製造,很多人腦袋裡應該都是芭比娃娃、衣服、玩具什麼的。這是老觀念了,我去了深圳,那裡的電子市場相當發達。我去那裡參觀,可以看到很多極小的店鋪,專門做電子產業鏈中的一個小零件。這相當讓人震驚,這讓我看到中國電子產業鏈是多麼完善,多麼發達。

與此同時,在中國的手機生產鏈上,機器幾乎已經取代了人工,這也讓生產更快更便利。美國有些人現在還在爭論人工智慧取代技工的事兒,他們怎麼不擔心擔心中國驚人的發展速度。

所以我要說的是,比起中國,美國的智慧手機製造業差在哪裡呢?中國不要進口小零件,美國要從中國進口小零件,這可是一筆大成本,所以中國手機有了價格優勢。

除了價格優勢之外,別忘了,中國現在的技術發展也不容小覷。最初,中國經濟以勞動力為主導,但現在,他們已經掌握了技術,還大力創新。過去,西方公司幫助他們建立品質體系,發展材料工程和工業工程能力,現在今非昔比。我們看到了相當強大的競爭對手,中國已經從模仿階段過渡到自主創新階段。

比如說,深圳就是一個培養創造型人才的溫床。在這裡,中國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吸引人才,發展科研。我很擔心,終有一日,中國的智慧手機技術會趕上甚至超過美國。

這樣,蘋果在價格和技術上就都輸了。

點擊關鍵字查看往期內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