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尼洋河畔的哨兵」閃閃的紅星

編者按: 《尼洋河畔的哨兵》描述了上世紀70、80年代西藏高原軍人的生活。 作者郭偉明, 1971年至1988年在西藏軍區通訊總站工作, 歷任戰士、班長、技師、參謀。 退休後, 他利用業餘時間整理過去的日記, 把所經歷過的往事寫出來, 讓更多的人瞭解西藏高原、瞭解那一代軍人的過去。 書中的每一個故事, 都是在歷史的長河中真實地存在過。 以下為書中節選。

西藏地廣人稀, 野外施工中我們偶爾也會遇到一些藏族群眾, 這些藏族群眾非常樸實, 見到施工中我們需要幫助時, 他們會奮不顧身地鼎力相助, 他們的善舉令我終身難忘。

記得有一天, 我們正在山谷裡實施換杆作業, 舊電杆已經撤下, 新電杆尚未豎起, 突然一陣狂風吹來, 剛才還是風和日麗的天空, 暫態間烏雲翻滾電閃雷鳴, 大雨鋪天蓋地的傾瀉下來。

為了保障通信不受影響, 我們必須儘快將新電杆豎起來。 在海拔3800多米含氧量不到內地一半的高原上, 幾個大小夥子要想豎立起一根沉重的電線杆也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由於草地上到處是水, 膠底解放鞋踩在上面很滑, 我們的努力一次次失敗了。 雖然身上穿了雨衣, 但冰涼冰涼的雨水還是順著手臂流進了內衣, 內衣被打濕了算不得什麼, 最惱火的是沉重的電杆壓在肩膀上幾乎讓我們喘不過氣來。 我們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

拼命地將電杆一寸一寸地向上扛著, 為了儘快把電杆豎起來, 我們使盡了全身的力氣, 腿上的肌肉也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 此時此刻, 稍有不慎, 極有可能傷人。 就在這危急的關頭, 我們突然感到肩膀上增加了一股向上的力量, 電杆終於豎了起來。

當我回過頭時, 只見一個十五六歲的藏族少年, 手裡拿著杆叉站在我們的身後, 紅紅的臉上帶著勝利的微笑。 是他在我們最困難、最吃力的時候, 幫助了我們。

我上前用力握著他的手說“吐基其!吐基其!”(藏語“謝謝你!謝謝你!”)少年含笑回答說“吐基其瑪勒。 ”(藏語“不用謝”)他的神情是那麼的純樸、自然。

從少年的身上, 我看到了藏族群眾樸實、善良的品德和助人為樂的偉大精神,

也看到了軍民團結的偉大力量。

為了表達我們的謝意, 我將一頂帶有紅五星的軍帽端端正正地戴在了少年頭上, 那一刻, 少年的神情是那麼的激動和自豪, 一個不太標準的軍禮, 讓我們會心地笑了。

當我們完成任務準備離開時, 滿天的烏雲已經散去, 陽光灑滿了大地, 抬頭望去, 只見藏族少年還在遠遠地向我們揮手, 連綿起伏的群山回蕩著“金珠瑪米, 吐基其!金珠瑪米, 吐基其!”(藏語“解放軍, 謝謝你!”)……

那閃閃的紅星在陽光的照耀下, 顯得那麼的紅, 那麼的美。 (中國西藏網 文/郭偉明)

△西藏軍民魚水情代代相傳。 圖為2015年尼泊爾“425”大地震後, 西藏吉隆縣吉甫村67歲的索朗曲珍攔住在當地參與抗震救災的日喀則軍分區抗震救災隊伍送上自己種的新鮮蔬菜表示感謝。 光明網特約記者張震 攝

轉載該作品, 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 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