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驕陽下,“大接糧”尖峰時刻上演

你可知道, 每年盛夏的七八月, 是夏糧集中入庫———業內稱之為“大接糧”的尖峰時刻?你可知道, 那些入庫的糧食是怎樣安然度夏, 運用高科技做到“常儲常新”?在一個最高氣溫超過40℃的日子裡, 勞動報記者走進滬上最大糧庫上海浦江倉儲有限公司, 直擊一線職工高溫下的堅守。

一天入庫最高超8000噸

上海浦江倉儲有限公司目前下轄兩個糧油倉庫, 分別是鄔橋倉庫和雙鳳倉庫。 勞動報記者此次前去的, 是位於黃浦江畔的鄔橋倉庫, 占地530畝, 是一座糧食儲備倉容超過50萬噸、油脂儲備倉容5萬噸的大型糧油倉庫。

當天上午10點左右, 記者來到了鄔橋倉庫的2號碼頭。 日近中午, 火辣辣的太陽直射在碼頭水泥地上, 熱浪洶湧。 此刻的碼頭上, 工人們正在有條不紊地裝卸今年收割的小麥。 記者看到, 在吊車駕駛員的操作下, 抓鬥從停靠在碼頭的運糧船上抓取小麥, 然後將小麥放入一個大型的存糧箱。 碼頭上的工人則用傳送帶將存糧箱的小麥裝入停在一旁的卡車內, 卡車裝滿之後即駛入糧庫儲存。

“為了避開午後的高溫天氣, 我們早上6點就上碼頭了, 到11點早班就結束。 ”這個班組的班長肖生忠告訴記者, 他們這個班一共有9個人, 一天要上一個早班和晚班。

記者看到, 雖然天氣酷熱, 但碼頭上作業的工人都是長袖長褲。 肖生忠告訴記者,

這是因為在裝卸糧食的過程中有揚塵和麥芒之類的東西, 會對人的皮膚造成傷害。 所以儘管大家滿頭大汗, 也必須長袖長褲。

上海浦江倉儲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袁紅兵告訴勞動報記者, 糧食生產季節性強, 收割入庫集中, 夏糧入庫的高峰時段, 就是七八月, 行內稱之為“大接糧”。 從今年7月以來的情況看, 鄔橋倉庫業務線路平均每天達到7、8條, “一天最高的入庫量可以達到8000噸乃至10000噸。 ”

糧食也要“孵空調”

對糧庫而言, 碼頭上的“大接糧”只是夏季戰役的任務之一, 另一個重要的任務, 則是確保已經入庫的糧食安然度夏。

勞動報記者隨後跟著工作人員走進了一間市級儲備糧倉庫。 剛進入倉庫, 就感受到了一陣涼意。 很顯然, 倉庫裡的糧食享受著“孵空調”的待遇。

沿著樓梯爬到頂部, 可以看到倉庫裡儲滿了稻穀。 記者看到, 倉庫裡掛著一個溫度計。 隨行的上海浦江倉儲有限公司糧食業務副主任孫成付告訴記者, 倉庫裡的氣溫常年保持在23-24℃。

“實際上, 在這稻穀堆裡, 也埋著幾十個溫度計, 測量著內部的溫度。 ”孫成付對記者說, 這些溫度計測量到的溫度通過無線發射器直接傳送到後臺, 從而實現了即時監控。

而在倉庫的外牆上, 記者看到了另一個設備, 這一設備是幹什麼的呢?“糧食也和人一樣, 是會呼吸的, 這個設備是用來自動測定糧堆中的O2、CO2、PH3氣體變化。 ”孫成付說。

袁紅兵告訴勞動報記者, 這些年公司一直在推進“智慧糧庫”的建設。 目前, 鄔橋倉庫採用國際先進的梅特勒-托利多電子磅秤,

開發與電子磅秤相連接的軟體作業系統, 將糧食自動計量系統與糧食物流系統進行了無縫連接, 使倉庫發生各類業務的資料能在系統上生成並精確顯示,實現了糧食磅秤資訊化管理、糧食動態資訊化管理。 此外, 公司運用先進的糧情測溫技術、機械通風技術、環流薰蒸技術、穀物冷卻技術等四項新技術來延緩糧油品質變化。 倉庫自主研發的第三代零佈線糧情檢測技術, 獲得了中國糧油學會科技進步三等獎。

為一線職工“送清涼”

今年夏天, 上海迎來了罕見的連續高溫, 如何確保一線職工身心健康和安全生產?袁紅兵告訴勞動報記者, 公司制定了一整套的夏季勞動保護和防暑降溫工作計畫,

為盛夏中工作的一線職工“送清涼”。

首先是根據氣象資訊, 及時調整夏季高溫作業勞動和休息時間, “做兩頭、歇中間”, 增加休息和減輕勞動強度, 減少高溫時段作業, 保證生產安全。 目前, 工作時間調整為早上6點到11點的早班, 晚上5點到10點晚班。

其次, “送清涼、抵酷暑”, 高溫時段, 由領導班子輪流帶隊, 工會牽頭, 慰問辛勤耕耘在生產第一線的廣大員工, 並對雙休日的慰問工作明確由總值班和業務部門負責。

第三, 對食堂的食品安全開展了專項檢查, 對各部門清涼飲料存放點進行了監督與規範。 從生活上入手, 改善了員工宿舍, 統一配備了床、床頭櫃、衣櫃、空調、電視機等, 並進行了粉刷, 中午食堂準備了綠豆湯供大家解暑, 創造了輕鬆愉悅的生活環境。

公司工會則積極配合開展“五個一”活動,即:“開展一次說說高溫下該注意的事,開展一次安全檢查、排除安全隱患,開展一次應急預案演練或急救技能提升、防患於未然,開展一次職業健康檢查,讓職工安心工作每一天,開展一次高溫慰問、工會就在你身邊”。

記者 郁中華

創造了輕鬆愉悅的生活環境。

公司工會則積極配合開展“五個一”活動,即:“開展一次說說高溫下該注意的事,開展一次安全檢查、排除安全隱患,開展一次應急預案演練或急救技能提升、防患於未然,開展一次職業健康檢查,讓職工安心工作每一天,開展一次高溫慰問、工會就在你身邊”。

記者 郁中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