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李振忠:“愛心斑馬線”認領不如“領養”

7月27日《北京日報》報導:26日晚高峰, 三家參加了“認領愛心斑馬線”活動的單位的志願者走上路口, 開始了他們的志願服務。 引導文明出行, 對大家來說都是第一次, 都是一次有紀念意義的志願活動。

官民互動, 黨員與群眾互動, 堅持有意義的黨日活動, 這本身就屬於宗旨所在, 是融洽與人民群眾關係的必要形式與手段。 因此說, 把斑馬線當成志願者活動的標線, 把維持交通秩序當作獻愛心的舉動, 這樣的行為值得點贊, 也至少會起到直接的馬路風清氣正的作用。

然而, 愛心斑馬線, 認領容易堅持難。 一些愛心志願者活動,

往往虎頭蛇尾者居多, 堅持到底的寥寥無幾。 堅持一段時間至少兩三年的似乎也並不樂觀。 如此, 就有了一個關於認領與領養的巨大懸殊。

認領, 相當於認領的對象歸屬於我, 我將對其進行呵護照顧, 但呵護照顧的程度則視情而定。 認領一次也是認領, 認領三五年也是認領, 但真正認領一輩子卻很難。

以對貧困戶困難群眾認領幫扶物件這種愛心活動論, 一些志願者確確實實堅持始終, 即便困難群眾一直處於貧困之中, 他一樣不離不棄。 即便志願者成為更高級別的領導幹部, 他一樣與幫扶物件保持密切幫扶關係, 不僅噓寒問暖, 還給其直接解決困難問題。 這才是認領的更高級別的境界, 那就是相當於“領養”——一旦確立,

始終堅持。

然而這種對於愛心斑馬線之類的志願者活動, 往往因為工作忙, 人員變動, 更多的志願者活動等等原因而被放棄。 這裡有切實的分身無術的原因, 但在某些單位和個人來說, 卻是“一陣風”甚至是“浮誇風”的表現。 一旦一陣風過去了, 那就是人走茶涼, 老的志願者走了, 新的志願者就完全忘記了還有這麼一段“愛心斑馬線”需要我們再次去維護呵護獻愛心, 那這樣的一陣風認領行為還有多大的愛心價值?

認領“愛心斑馬線”關鍵在領養。 不是說每一條斑馬線都需要你去維護一輩子。 至少某些路口在消失, 新的路口在開闢, 緣木求魚的獻愛心行為本身就沒有必要。 而是說, 認領“愛心斑馬線”活動,

應當摒棄“一陣風”思維, 而至少應當堅持“領養”“愛心斑馬線”。 讓這樣的愛心志願者活動, 堅持數月乃至數年, 與“愛心斑馬線”同在, 則再好不過。 如此堅持始終, 才不至於使“愛心斑馬線”等志願者活動, 人走茶涼, 人忙路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