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清華大學玉泉醫院遠程程式控制中心成立

新華網北京3月24日電(宮曉倩)3月23日, 清華大學玉泉醫院遠程程式控制中心正式成立。 據瞭解, 通過該中心的遠端程式控制系統, 帕金森病患者植入腦起搏器後, 在家裡就可以通過手機接受醫生的術後程式控制治療, 減少了遠途就醫的煩惱。

清華大學玉泉醫院遠程程式控制中心揭牌儀式

腦起搏器治療術後程式控制很關鍵

隨著我國老齡化的不斷深入, 老人數量在逐步增加, 帕金森病的患者也漸漸增多。 調查顯示, 我國50歲以上的人群當中, 帕金森病的發病率為1%。

據瞭解, 患有帕金森病的患者可能會出現靜止性震顫、動作遲緩及減少、肌張力增高、姿勢不穩等症狀。 目前針對該病主要有兩種治療方法:藥物治療和腦起搏器治療。

“患者早期主要依靠藥物治療, 但是隨著時間推移, 藥物的療效就會越來越弱, 相應的副作用也會出現, 例如症狀控制得不理想,

導致患者生活品質明顯下降, 甚至出現生活不能自理的情況。 ”清華大學玉泉醫院神經調控中心主任馬羽介紹, 腦起搏器治療則避開了藥物的副作用, 通過在大腦的特定核團中植入電極, 並給予一定的電刺激, 抑制帕金森病的顫抖、僵直等症狀, 從而改善患者生活品質。

馬羽表示, 植入腦起搏器並不是帕金森病治療的結束, 之後需要專業的醫生, 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進行電壓、頻率、脈寬等刺激參數設置, 才能使治療達到理想的效果, 這一過程叫做術後的程式控制, “術後程式控制才是腦起搏器治療帕金森病的開始”。

“遠端程式控制”搭建醫患空中平臺

據瞭解, 由於患者情況不同, 術後程式控制參數調整的範圍也不同。

“這就需要專業醫生進行操作, 因此在過去, 到醫院進行術後程式控制成了腦起搏器治療的帕金森患者的必需工作。 ”馬羽說。

清華大學玉泉醫院院長張玉琪坦言, 醫院中的帕金森病患者來自于全國各地, 對於行動不便的、外地的患者來說, 每次到醫院進行術後的參數調整, 往往都要專人陪同, 這不僅需要承擔治療費用, 而且需要承擔很多其他的經濟成本。

一項分析資料表明, 一名家屬陪同患者來到北京的醫院進行術後程式控制的總費用平均約計每次3000元, 其中包括交通費、誤工費、伙食費、住宿費等。

“有的患者因為路途遙遠, 家庭經濟條件有限, 術後兩年沒有到醫院隨訪, 這使得患者的症狀沒有很好地控制,

沒有獲得腦起搏器手術應該有的受益, 這很可惜。 ”馬羽舉例道。

清華大學神經調控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郝紅偉教授表示,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 近年來, 清華大學研發出腦起搏器遠端程式控制技術。 患者在家中, 通過一台患者控制器和手機, 在有4G或者無線網路的條件下, 就可以接受到醫生在北京的遠端診斷和程式控制治療, 省去了大量的時間和經濟成本。

據瞭解, 在清華大學的技術支援下, 清華大學玉泉醫院神經調控中心在國內率先開展了遠程程式控制的嘗試, 從2014年至今近三年的時間中, 陸續為100多位患者進行了超過200例次的遠端程式控制。

馬羽指出, 通過遠端程式控制, 我們可以及時免費地為患者進行遠端服務,

不僅保障了患者生活品質, 而且節約了不少的開支。

“‘互聯網+’延伸到帕金森病領域, 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希望遠端程式控制中心的成立之後, 能夠將這一技術在全國廣泛應用, 將來使全國各地更多的患者從中受益。 ”張玉琪表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