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忘不了的,仍然是那苦澀的滋味

涼茶, 童年對它的記憶總是可怕的

聞茶色變 聞風喪膽

長大後反而依賴這份“苦味”

最苦的記憶莫過於廿四味

但這一碗黑乎乎的涼茶

卻包含了阿媽滿滿的愛心 親切綿長的街坊情

還是每個廣東人心目中最引以為豪的飲料

漫長的熱浪夏日 那一口苦澀

就是廣東人的夏日印記

|回憶涼茶|

還記得小時候 到了夏天就被抓去樓下飲涼茶

那碗又黑又苦的藥湯 真的猶如噩夢

喝下那碗黑乎乎的藥湯

眉頭緊鎖 表情猙獰

涼茶店老闆再遞過來甜甜的陳皮

"苦口良藥啊妹"

|走近涼茶|

涼茶涼茶,其實不是茶

而是用藥性寒涼、能消解人體內熱的

中草藥煎煮出的藥湯

用來消除人體內的暑氣和燥火

而且也不能涼喝,必須得溫熱喝

所以生活在廣東這片濕熱至極的大地

不得不經常和涼茶打交道

我們廣東人飲用涼茶歷史悠久

代代流傳、相習成俗

和粵語、粵菜和粵劇一起體現出

獨具特色的嶺南文化

雖然不是生活在"涼茶鋪多過米鋪"的年代

但是現在每個街道上都還有不少的涼茶鋪

好像無論你走到哪裡都在提醒你

"快來喝杯涼茶去濕熱啦"

以前的涼茶鋪

小至簡單的一輛小車

大至十幾平方的小店

“喉嚨痛啊老細”

“嚟杯廿四味啦咁,戒熱氣啊後生仔”

老闆就像個醫生那樣對症下藥

猶如親友聊天般 連買杯涼茶都很有人情味

但這種涼茶鋪真的買少見少

這樣的日子也漸行漸遠

歷史的圖片不是親身經歷

幼時的記憶已逐漸模糊

為了再次感受這種情懷

小編穿街過巷找了受到歷史沉澱的涼茶鋪

踏上了這條尋覓廣東人"苦味記憶"之路

|尋味涼茶|

黃氏祖傳百暖涼茶店

地址:廣州市越秀區德政中路160號

涼茶鋪隱藏在小巷旁一個十方不到的小房間

黃婆婆悠哉悠哉地看著電視 和街坊搭下嘴

視窗前擺放的兩張舊凳

給路過的街坊坐下喝杯涼茶 談天說地

老舊的白底紅漆的門面招牌 漆字的顏色逐漸褪色

見證了歲月的變遷

只賣這五種茶

堅持用傳統的蜂窩煤熬煮

40年如一

時不時有街坊過來

"婆婆,我手臂好痕啊好似生咗皮囊炎咁,又..."

話未完 婆婆就倒好一杯適合的涼茶

像一個火爆婆婆那樣吆喝

"飲啦咪咁多嘢講,飲依個就啱噶啦"

看著婆婆嫺熟的手勢

藥湯壺一提 一開 一倒 動作一氣呵成

日復一日 年復一年

這涼茶 一賣就是四十年

小編也來一杯廿四味

做好被苦到變形的心理準備 打算一飲而盡

藥湯觸碰到舌尖的瞬間 和朋友都大吃一驚

這裡的涼茶竟然毫不苦澀

更多的是草藥的回甘

涼茶順入喉嚨 涼了身體上的燥熱

暖了心

或許就是這一份溫情

讓不少早已長大成人的街坊

專門回到這裡 只為喝上一杯黃婆婆的涼茶

即使黃婆婆說

“我已經不記得他們了”

茗山草藥涼茶店

地址:廣州市越秀區德政中路183號

和黃婆婆的涼茶鋪相比

這裡多了幾分現代的氣息

但數數手指也已經為街坊服務16年了

店內懸掛著很多葫蘆和葫蘆瓜

實力“懸壺濟世”

老闆娘說 這些葫蘆是給街坊買回去擺風水

傳說有祛病收煞的作用

這不就是從內到外保你身體健康?

除了涼茶之外還有陳皮、八仙果等“老古董”賣

每個鋪著灰塵的葫蘆、破損的價錢牌都見證著時間的流逝

>

和阿姨閒聊短短十幾分鐘

已經陸陸續續來了好多個街坊

和藹的阿姨對待每一個客人猶如親人般

問候、叮囑、閒聊 一樣不少

最近吃太多上火的東西 喉嚨辣得難以忍受

趁機來一杯喉嚨痛茶

黑不見底的藥湯 苦味隨著熱氣飄起

如果你的病狀相對嚴重

老闆娘還可以給你特別“加料”

不出意外地苦..苦到小編面容猙獰..

阿姨笑笑 遞過來一片自家制陳皮

鹹中帶甜的陳皮把甘苦的味道一掃而光

人生苦後未必甜

但喝完苦到變形的涼茶後肯定有甜入心的陳皮

山草堂涼茶

地址:廣州海珠區革新路16號

走近山草堂就聞到一陣中藥的味道

和前面兩家提到的涼茶店相比 闊落不少

聽說畫中人 好姨的配方特別犀利

吸引了不少無論本地或者是外地的人來“飲翻杯”

店內擺放著很多藥材 好像在告訴你

“我們很真材實料”

牆上貼滿老舊的照片

見證了一次又一次的風光史

涼茶種類不多 價格也夠經濟實惠

這裡的招牌特效涼茶聞名於涼茶界

三十年間賣出的一杯又一杯涼茶

守護著周邊街坊的健康

龜苓膏吃的多 龜苓膠聽起來頗為新奇

其實就是"藥湯狀的龜苓膏"

先甜後苦 苦味在口腔內久久不散去

但喉嚨在藥湯的洗禮之後 的確倍感舒適

|回味涼茶|

城市發展得太快 新事物讓舊時記憶逐漸模糊

但是他們依然日復一日地

為街坊熬出一杯杯充滿人情味的涼茶

他們與街坊甘苦與共 未曾離開

你上次飲涼茶是什麼時候了?

寫到這裡 我放下了手邊的冰涼飲料

"一陣去黃婆婆那裡飲茶吧 約嗎?"

涼茶鋪隱藏在小巷旁一個十方不到的小房間

黃婆婆悠哉悠哉地看著電視 和街坊搭下嘴

視窗前擺放的兩張舊凳

給路過的街坊坐下喝杯涼茶 談天說地

老舊的白底紅漆的門面招牌 漆字的顏色逐漸褪色

見證了歲月的變遷

只賣這五種茶

堅持用傳統的蜂窩煤熬煮

40年如一

時不時有街坊過來

"婆婆,我手臂好痕啊好似生咗皮囊炎咁,又..."

話未完 婆婆就倒好一杯適合的涼茶

像一個火爆婆婆那樣吆喝

"飲啦咪咁多嘢講,飲依個就啱噶啦"

看著婆婆嫺熟的手勢

藥湯壺一提 一開 一倒 動作一氣呵成

日復一日 年復一年

這涼茶 一賣就是四十年

小編也來一杯廿四味

做好被苦到變形的心理準備 打算一飲而盡

藥湯觸碰到舌尖的瞬間 和朋友都大吃一驚

這裡的涼茶竟然毫不苦澀

更多的是草藥的回甘

涼茶順入喉嚨 涼了身體上的燥熱

暖了心

或許就是這一份溫情

讓不少早已長大成人的街坊

專門回到這裡 只為喝上一杯黃婆婆的涼茶

即使黃婆婆說

“我已經不記得他們了”

茗山草藥涼茶店

地址:廣州市越秀區德政中路183號

和黃婆婆的涼茶鋪相比

這裡多了幾分現代的氣息

但數數手指也已經為街坊服務16年了

店內懸掛著很多葫蘆和葫蘆瓜

實力“懸壺濟世”

老闆娘說 這些葫蘆是給街坊買回去擺風水

傳說有祛病收煞的作用

這不就是從內到外保你身體健康?

除了涼茶之外還有陳皮、八仙果等“老古董”賣

每個鋪著灰塵的葫蘆、破損的價錢牌都見證著時間的流逝

>

和阿姨閒聊短短十幾分鐘

已經陸陸續續來了好多個街坊

和藹的阿姨對待每一個客人猶如親人般

問候、叮囑、閒聊 一樣不少

最近吃太多上火的東西 喉嚨辣得難以忍受

趁機來一杯喉嚨痛茶

黑不見底的藥湯 苦味隨著熱氣飄起

如果你的病狀相對嚴重

老闆娘還可以給你特別“加料”

不出意外地苦..苦到小編面容猙獰..

阿姨笑笑 遞過來一片自家制陳皮

鹹中帶甜的陳皮把甘苦的味道一掃而光

人生苦後未必甜

但喝完苦到變形的涼茶後肯定有甜入心的陳皮

山草堂涼茶

地址:廣州海珠區革新路16號

走近山草堂就聞到一陣中藥的味道

和前面兩家提到的涼茶店相比 闊落不少

聽說畫中人 好姨的配方特別犀利

吸引了不少無論本地或者是外地的人來“飲翻杯”

店內擺放著很多藥材 好像在告訴你

“我們很真材實料”

牆上貼滿老舊的照片

見證了一次又一次的風光史

涼茶種類不多 價格也夠經濟實惠

這裡的招牌特效涼茶聞名於涼茶界

三十年間賣出的一杯又一杯涼茶

守護著周邊街坊的健康

龜苓膏吃的多 龜苓膠聽起來頗為新奇

其實就是"藥湯狀的龜苓膏"

先甜後苦 苦味在口腔內久久不散去

但喉嚨在藥湯的洗禮之後 的確倍感舒適

|回味涼茶|

城市發展得太快 新事物讓舊時記憶逐漸模糊

但是他們依然日復一日地

為街坊熬出一杯杯充滿人情味的涼茶

他們與街坊甘苦與共 未曾離開

你上次飲涼茶是什麼時候了?

寫到這裡 我放下了手邊的冰涼飲料

"一陣去黃婆婆那裡飲茶吧 約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