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中醫中藥:穴位貼敷預防治療哮喘的方法!

穴位貼敷療法就是用某些中藥制成藥餅或藥膏, 貼在人體某些特定穴位上來預防治療哮喘的方法。 常常在夏季三伏天和冬季三九天進行, 故屬於冬病夏治或夏病冬治的療法。

一 方法

一般於農曆入伏之日起, 取肺俞、膈俞、百勞、膏肓等穴位中的1-2對穴位, 或湧泉穴。 先用酒精擦拭皮膚消毒後, 將配製好的藥餅或藥膏置於穴位上, 以紗布包紮固定好。 每次12-24小時取下, 10天1次。 連用3次。 實際在臨床應用中, 可不拘泥於伏天, 夏季哪一天都行。 如果有效, 可連用2-3年, 可使哮喘發作減少, 症狀減輕, 甚至停止發作。

二 常用藥方

白芥子21g、細辛21g、甘遂12g、元胡12g, 共研細粉, 再加麝香0.15g, 調勻, 用生薑汁調成糊膏狀, 並做成餅(約直徑1.5cm, 厚0.5cm), 貼敷于肺俞等穴位上。

吳椒膏:吳茱萸30g、白胡椒18g、公丁香6g、細辛3g、冰片2g, 共研細粉, 以醋調為糊狀, 貼敷雙側泉湧穴上, 每晚1次, 2-3周為一療程。 主要適用於寒性哮喘。

芥藶皂膏:白芥子、葶藶子、牙皂各等分, 共研細粉, 以醋調為糊狀, 貼敷于肺俞穴、泉湧穴上, 每日1次, 半月為一療程。 適用於痰多哮喘。

桃仁藥餅:選用梔子仁、桃仁、杏仁、白胡椒各6g, 糯米少許, 共研細粉, 以蛋清調和為麵團狀, 分做成兩個藥餅, 貼敷泉湧穴上。 12-24小時1次,

連用2-3次。 適合各類哮喘。

礬醋藥餅:生明礬末20g, 麵粉等量, 以醋調為糊狀, 貼敷雙側泉湧穴上, 每日1次, 連用2-3次, 適用於各類哮喘。

射龍藥粉:取射干、地龍各3g, 冰片1g, 共研細粉, 蜂蜜調成膏狀, 填滿肚臍孔, 外以傷濕止痛膏固定, 每日1次, 3次一療程。 適用於各類哮喘。

白芥子、細辛、甘遂、元胡各等量, 共研細末, 鮮薑汁調糊膏狀, 做成藥餅, 分貼于肺俞、膈俞等穴位上, 外以傷濕止痛膏固定, 5-10小時去除, 3天1次, 5次為一療程。

三 注意事項

敷藥後局部皮膚有發紅、灼熱感, 但不起泡。 有時癢, 不要用手抓破皮膚, 以防感染。 如有發泡時, 立即取下, 局部消毒後包紮或晾乾即可。 如病人對膠布或傷濕止痛膏等過敏則禁用。 上述藥物均為外敷用藥, 毒性較大, 切忌內服。

四 發泡療法

發泡療法實際上是在貼敷療法基礎上進行的一種療法。 貼敷藥膏後使皮膚局部起泡而發揮藥效。 通常刺激性較重的藥物貼敷, 如白芥子90g、輕粉9g、白芷9g, 共研細末, 用蜂蜜調為糊膏狀, 制成藥餅, 先在身柱穴(第三胸椎下旁開2寸處)用生薑片擦局部皮膚, 使之發紅、發熱, 然後將藥餅在文火上烘熱, 並貼敷於身柱穴上, 這時局部皮膚就會發泡。 為避免因貼敷處水泡擦破而感染發炎, 可在大椎和身柱穴交替進行, 每天或隔天1次。 如兩穴均起水泡, 可停數日待恢復後再進行貼敷。 一般每次貼敷8-12小時, 感到貼敷處有溫熱感或熱辣痛感,提示有效。若無熱痛感則預示效果不佳。

濟南哮喘病醫院專家提醒:貼敷療法並不是適合所有人,一定要要根據自身具體情況進行貼敷。穴位貼敷也只能作為一種複製療法進行,不能代替常規藥物治療,特別是重症哮喘或哮喘發作期更不能因為穴位貼敷療法而停藥。

感到貼敷處有溫熱感或熱辣痛感,提示有效。若無熱痛感則預示效果不佳。

濟南哮喘病醫院專家提醒:貼敷療法並不是適合所有人,一定要要根據自身具體情況進行貼敷。穴位貼敷也只能作為一種複製療法進行,不能代替常規藥物治療,特別是重症哮喘或哮喘發作期更不能因為穴位貼敷療法而停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