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薦讀:請不要隨便給我發微信語音訊息

有一個男孩的回答言簡意賅又鏗鏘有力:“我希望能增加一個開關, 關閉後就不允許任何人給我發語音訊息。 ”

這個回答獲得了一片贊許和滿堂掌聲, 我也禁不住會心一笑, 想給他點贊, 原來害怕收到語音訊息的不止我一個人啊!

越來越多的人對語音訊息產生抗拒, 原因卻各有不同。

1.語音不方便即時收聽

正在開會, 正在嘈雜的環境下或者旁邊有人在場都不適合即時點開語音收聽, 因為語音比文字更強硬的打斷了當下這一時刻的活動, 特別具有侵略性。

試想下, 你老闆正在跟你訓話, 根本不可能打開語音聽資訊, 朋友正在跟你聊天, 你更不能不禮貌的拿起手機不顧朋友的感受。

在這點上, 文字就顯得溫柔了很多, 我們可以稍微一心二用的快速流覽文字, 即刻做出反應, 但對於語音卻需要專注的聽, 對於大腦加工資訊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所以看到語音訊息, 我們難免會感覺很有壓力。

2.語音可能包含更多無用資訊

對於發語音的人來說, 成本相對較低。

說話速度總是要快於打字的, 所以很容易在關鍵資訊之外夾雜著很多並不重要的內容, 但是對於聽語音的人來說卻不是如此。

也許你只是想知道一個是或否的答案, 可對於對方的50秒語音, 你卻只能照單全收, 儘管你真正在乎的是只是其中2秒的內容。

如果換成文字, 我們只對其中部分資訊保持敏感就可以, 其他內容可以略過或快速加工。

有一次幫人買東西, 我發圖片讓她確認是不是買對了, 對方發來三段60秒的語音, 我耐心聽完發現, 其實她只要告訴我她不確定, 需要馬上查一下再告訴我就可以了,

但是我們卻都花費了3分鐘時間交換了無用的資訊。

3分鐘也許算不得什麼, 但是如果每一回合的溝通我們都要浪費3分鐘, 一天下來, 浪費了時間, 也影響心情。

3.語音不方便查找和確認

本以為這樣更方便, 但其實如果你們是用語音交流, 你會發現特別容易混淆和犯錯。

見面地點的名字可能聽不清, 你需要再次確認;上周約定本周的見面時間, 如果你沒記清, 就要回頭重新收聽語音;工作內容繁多, 對方的語音冗長, 你可能需要邊聽邊整理才不會遺漏。

如果是用文字溝通, 地名複製在導航軟體裡即可, 見面時間用搜索即可第一時間找到, 回顧工作要求只需再閱讀一次就好。

文字絕對比語音更精准更有效率啊!

4.語音更像是一種打擾

剛才說的原因都比較理性, 其實不喜歡聽語音訊息, 也有很多感性的心理因素在作祟。

雖然語音只是資訊傳遞的一種介質, 但我們會把這種介質定義為更私密的途徑。

如果是朋友、家人、愛人發來消息, 你可能很樂得去收聽, 因為你們的關係相對更緊密,

你願意在方便的情況下去聽聽他對你說了什麼, 這不會讓我們不適。

但當一個並不相熟的人發來語音, 或者在你正處於一個私人空間和時間的情境下, 你會覺得這是一種打擾。

因為這意味著你不僅在接收資訊, 也要一併收下對方的語調語速語氣, 這其中都夾雜著對方的情緒和狀態。 可是, 你或許並沒有準備好去瞭解這一切。

你們的關係親疏, 決定著交流方式是否適當, 語音訊息本身並不包含區別, 但這種方式更適合於親近的人交流。

我曾遇到過幾次尷尬的情況, 在某個群里加我好友的人, 打招呼的第一句竟然是語音, 還有許久未聯繫的普通朋友, 忽然發來的消息也是通過語音。

我雖然知道這並不是什麼錯誤, 但在收到消息的一瞬間,還是覺得有點反感,內心會有一種抗拒。

說到底,我們每個人都在心裡有一種界限,這種界限可能是感性的,但它還是規範和左右著我們生活的安全感和舒適度。

但在收到消息的一瞬間,還是覺得有點反感,內心會有一種抗拒。

說到底,我們每個人都在心裡有一種界限,這種界限可能是感性的,但它還是規範和左右著我們生活的安全感和舒適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