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用藥大全:抗乙肝病毒及輔助藥物匯總表

7月28日世界肝炎日特稿:消滅肝炎, 從乙肝開始。 乾貨滿滿, 值得收藏!

作者 | 高麗麗

來源 | 醫學界急診與重症頻道

乙肝抗病毒藥物

1.核苷(酸)類藥物(NAs)

NAs類藥物通過競爭性抑制去氧核糖核酸(DNA)聚合酶, 阻止HBV-DNA的複製;主要有拉米夫定(LAM)、替比夫定(LDT)、恩替卡韋(ETV)、克拉夫定(CLV)、恩曲他濱(ETB)、阿德福韋酯(ADV)、替諾福韋酯(TDF)。

其中LAM、LDT、ETV、CLV、ETB屬於核苷類藥物, ADV、TDF屬於核苷酸類藥物。 CLV在韓國和菲律賓批准上市, 但在其他國家由於肌病不良反應已經停產。 ETB+TDF複方製劑特魯瓦達治療對LAM或ADV等耐藥的患者, ETB屬於妊娠B類。

2. 免疫調節類藥物

此類藥物具有雙重作用, 即增強宿主免疫系統來防禦HBV以及自身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 主要有普通干擾素IFNɑ、長效干擾素PEG-IFNα、胸腺素α1(Tα–1)。 其中干擾素類藥物妊娠期間禁止使用。

保肝類輔助藥物

1.抗炎保肝類

主要是甘草酸類製劑, 具有類似糖皮質激素的非特異性抗炎作用, 如異甘草酸鎂、複方甘草酸苷、甘草酸二銨、複方甘草酸單銨、複方甘草甜素等。

該類藥物以對抗各類肝臟炎症著稱, 兼有保護肝細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臨床廣泛應用於各類肝炎的預防和治療。

2.解毒保肝類

主要有谷胱甘肽(GSH)、硫普羅寧、N-乙醯半胱氨酸(NAC)、青黴胺、葡醛內酯等, N-乙醯半胱氨酸(NAC)不建議用於兒童非對乙醯氨基酚所致藥物性急性肝衰竭(ALF)的治療, 尤其是0-2歲的患兒。

3.肝細胞膜修復保護劑

肝細胞膜修復保護劑主要有多烯磷脂醯膽鹼、必需磷脂複方製劑、多不飽和卵磷脂製劑等。

4.抗氧化類藥物

5.利膽保肝藥

該類藥物主要有熊去氧膽酸(UDCA)、S-腺苷蛋氨酸(SAMe)、茴三硫、牛磺熊去氧膽酸(TUDCA)、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如強的松龍)等。

牛磺熊去氧膽酸是最新的第三代口服膽汁酸,是UDCA的生理活性形式,是一種安全高效的、可取代UDCA的治療藥物。

TUDCA與UDCA相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生物利用度,分泌和轉運更快,水溶性更好、毒性更低,能更有效地保護肝細胞,但臨床應用證據不夠充分。

6.降血氨類

肝性腦病的主要發病機制是氨中毒,通過減少氨的吸收和增加氨的利用,使血氨水平降低,從而改善中樞神經系統症狀。

主要有乳果糖、拉克替醇(乳梨醇)、支鏈氨基酸(BCAA)、門冬氨酸-鳥氨酸、精氨酸等。

⑺其他類

4.抗氧化類藥物

5.利膽保肝藥

該類藥物主要有熊去氧膽酸(UDCA)、S-腺苷蛋氨酸(SAMe)、茴三硫、牛磺熊去氧膽酸(TUDCA)、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如強的松龍)等。

牛磺熊去氧膽酸是最新的第三代口服膽汁酸,是UDCA的生理活性形式,是一種安全高效的、可取代UDCA的治療藥物。

TUDCA與UDCA相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生物利用度,分泌和轉運更快,水溶性更好、毒性更低,能更有效地保護肝細胞,但臨床應用證據不夠充分。

6.降血氨類

肝性腦病的主要發病機制是氨中毒,通過減少氨的吸收和增加氨的利用,使血氨水平降低,從而改善中樞神經系統症狀。

主要有乳果糖、拉克替醇(乳梨醇)、支鏈氨基酸(BCAA)、門冬氨酸-鳥氨酸、精氨酸等。

⑺其他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