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菘藍花開|龍眼——補益心脾

龍眼又稱為桂圓, 明代宋鈺曾詩雲:“外袞黃金色, 中懷白玉膚, 臂破皆走盤, 顆顆夜光珠。 ”很生動的描述了龍眼果實的特點。

龍眼是亞熱帶果樹,

喜高溫多濕, 其花期春夏間, 果期夏季。 龍眼果實近球形, 通常黃褐色或有時灰黃色, 外面稍粗糙, 果肉白色透明, 汁多味甜, 是嶺南佳果之一, 其種子茶褐色, 光亮, 全部被肉質的假種皮包裹, 也正是因為其種子圓黑光澤, 種臍突起呈白色, 看似傳說中“龍”的眼睛, 所以得名龍眼。

新鮮的龍眼肉質極嫩, 氣香汁多甜蜜, 美味可口, 其功效補益心脾, 養血安神, 多用於氣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虛萎黃等, 有著很好的補益作用, 實為其他果品所不及。 在南方, 生小孩坐月子的女人基本都要吃龍眼乾, 甚至平常很多女人、老人也會用龍眼乾泡水喝, 確實有其科學依據, 如現代研究表明由於龍眼含豐富的葡萄糖、蔗糖和蛋白質等, 含鐵量也比較高, 可在提高熱能、補充營養的同時促進血紅蛋白再生, 從而達到補血的效果。

研究發現

龍眼肉除了對全身有補益作用外, 對腦細胞特別有效, 能增強記憶, 消除疲勞。

鮮龍眼烘成乾果後即成為中藥裡龍眼龍眼肉或者桂圓肉, 很早就被古人稱讚, 如《神農本草經》雲:“味甘平。 主五臟邪氣, 安志厭食。 久服, 強魂聰明, 輕身, 不老, 通神明。 一名益智。 生山谷。 ”《本草綱目》則雲:“食品以荔枝為貴, 而資益則龍眼為良, 蓋荔枝性熱, 而龍眼性和平也。 嚴用和《濟生方》治思慮勞傷心脾有歸脾湯, 取甘味歸脾,

能益人智之義。 ”其提到的歸脾湯是益氣補血, 健脾養心的名方, 可以有效治療因心脾氣血兩虛引起的心悸怔忡, 健忘失眠, 盜汗, 體倦食少, 面色萎黃等。

龍眼肉除可以直接嚼服、水煎服用外, 也可熬粥, 制果羹、浸酒, 還可與白沙糖共同熬成膏劑服用。

1

清代養生家曹庭棟在其所著的《老老恒言》中就有龍眼肉粥, 用龍眼肉15g, 紅棗10g, 粳米60g。 一併煮粥。 具有養心、安神、健脾、補血之效用。 每日早晚可服一、二碗。 該書雲:“龍眼肉粥開胃悅脾, 養心益智, 通神明, 安五臟, 其效甚大”, 然而“內有火者禁用”。

2

對於婦女產後、體虛乏力、貧血等, 則可用龍眼肉加入當歸、枸杞、紅棗(去核)數顆燉雞, 或每日食用龍眼肉煮雞蛋, 可活血調經, 促進體力恢復。

3

對於貧血、神經衰弱、心悸怔忡、自汗盜汗, 則可以用龍眼肉4至6枚和蓮子、芡實等, 加水燉湯於睡前服。

4

《隨息居飲食譜》還製作玉靈膏, 用已剝好龍眼肉, 盛竹筒式瓷碗內, 每次一兩, 加入白糖3克, 素體多火者, 再加入西洋參片3克, 碗口罩以絲綿一層, 日日於飯鍋上蒸之, 服用後可大補氣血。

5

《萬氏家抄方》則用龍眼肉不拘多少,上好燒酒內浸百日,製成龍眼酒,常飲數杯,可溫補脾胃,助精神。

龍眼肉雖然是補心脾、益氣血的一種比較理想的藥食,但進食時要注意切不可吃未熟透的龍眼,因容易引起哮喘病,另外鮮龍眼肉多食易生濕熱及引起口幹,患有外感實邪,痰飲脹滿者勿食龍眼肉。

龍眼肉作為食療品每次食用量以幹品6克為宜,脾胃有痰火及濕滯停飲、消化不良、噁心嘔吐者忌服。孕婦,尤其妊娠早期,則不宜服用龍眼肉,以防胎動及早產等。此外,因其葡萄糖含量較高,故糖尿病患者不宜多服。

內容來源|北京中醫藥大學國醫堂

技術|朱雪瑩

主播 | 李姝璿

5

《萬氏家抄方》則用龍眼肉不拘多少,上好燒酒內浸百日,製成龍眼酒,常飲數杯,可溫補脾胃,助精神。

龍眼肉雖然是補心脾、益氣血的一種比較理想的藥食,但進食時要注意切不可吃未熟透的龍眼,因容易引起哮喘病,另外鮮龍眼肉多食易生濕熱及引起口幹,患有外感實邪,痰飲脹滿者勿食龍眼肉。

龍眼肉作為食療品每次食用量以幹品6克為宜,脾胃有痰火及濕滯停飲、消化不良、噁心嘔吐者忌服。孕婦,尤其妊娠早期,則不宜服用龍眼肉,以防胎動及早產等。此外,因其葡萄糖含量較高,故糖尿病患者不宜多服。

內容來源|北京中醫藥大學國醫堂

技術|朱雪瑩

主播 | 李姝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