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李興會:“山師東路”,青春和文化憩園應是標籤

△柔佛巴魯師東路不再建商業設施, 兩側不設停車位元(資料圖)

作者:李興會

山師東路開拆已經三月有餘, 新路將比老路拓寬一倍多。

按“建綠透綠”要求建成的樣板路引起了市民無限遐想。 目前, 西側快車道已經通車, 預計8月初兩側綠化主體工程結束。 未來山師東路將不再建商業設施, 也不再建停車位, 並將成為濟南拆違拆臨的樣板路。 (齊魯網7月28日)

作為山東省的文化中心, 濟南有諸多名氣和人氣兼備的大學商圈。 但似乎沒有哪一條路像山師東路這樣, 承載了幾代人的青春印記和曾經久久回味的魂牽夢縈。 或許是天時地利人和多角度優勢占盡, 註定, 她將成為眾多齊魯高校學子青春的軌跡與情懷的憩園。

在生命的縱坐標上, 對每個情系她的人來講, 山師東路的出現總是在年少昭華、在夢幻季節、在如花般最美的歲月裡。 或許曾經有煩惱與哭泣,

但卻是“少年不識愁滋味、苦澀中浸透著甜蜜”;從地理位置上講, 她位於東西文化路的中軸, 周圍被諸多高校簇擁、文化機構環繞, 恰如團團翠薇掩映下的那一抹鮮紅;再看活躍期間的人們。 在最鼎盛時期, 有山師、山藝、建工還有山體, 帥哥薈萃、美女如雲, 幾乎將所有活力與風頭占盡。 直至今日, 在很多人心中, 山師東路仍是泉城顏值最高、最靚麗的那一條路。

然而如此一條承載了諸多功能、有無限發展潛力的老路, 在城市的規劃與發展變遷中, 卻一直方向迷茫、定位模糊。 追溯十多年前的街景, 頗有市場經濟剛剛興盛後的遺風:低矮簡陋的商鋪林立、夾雜著擴音喇叭裡傳出的促銷聲。 對青澀與儉樸的學生來講, 這樣的場所固然實用,

充居家過日子的煙火氣息也撫慰了背井離鄉的孤寂心靈。 但本質上, 充滿書卷與人文氣息的高校毗鄰著這樣的商業街, 實難和諧融洽, 更難言深層次上理念與靈魂的呼應。

實踐證明, 高校校園從來都不是與世隔絕的孤立淨土與世外桃源。 大學精神在向周圍延展的同時, 學生的思想與氣質更不可避免要受到周圍環境的浸染。 如果校園周圍充斥的滿是討價還價的買賣聲、車流不息的噪雜聲, 耳濡目染久了就難免有市井氣息和心浮氣躁。 也正因此, 從2008年開始, 山師東路就踏入了具有質變意義的改造進程, 幾經波折後, 越來越趨近于高校商圈的本真:

從一開始髒亂差的小巷胡同, 到後來拓寬通車、成為濟南又一條南北交通動脈;從商販不斷店鋪林立,

到只保留幾家連鎖品牌和商場、功能區域劃分清晰的綜合體。 儘管曾有車位占道的擁堵、有違章建築重來的反彈, 但在迂回曲折中, 影響市容市貌的污點在不斷被沖洗、曾經的市井商業氣息也在逐漸退去。 大學校園附屬與延伸的功能定位在一筆筆勾勒中逐漸清晰。

如今再看已建成的西側樣板路, 在引發人無限遐想的同時, 更昭示了山師東路未來發展的勃勃生機。 這既是經濟發展伴隨的人們品位與境界提升使然, 又是一座城市在歷經物質豐盈後對文化與思想內涵的渴求。 服務於精神層面的功能定位必將主導其發展趨勢, 相信山師東路會成為周邊大學與市民眼中一道越來越靚麗的風景。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不代表齊魯網立場, 僅供參考。 】

建行特約齊魯時評, 歡迎投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