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八一”將至,本號今起推出“軍轉幹部創業紀實”系列報導

自主擇業軍轉幹部是部隊的中堅力量, 具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和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 是國家的寶貴財富, 是重要的人才資源。

在軍轉幹部中, 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白手起家, 他們自主創業, 他們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成功路。

當初選擇了自主擇業之路的他們, 如今走得怎麼樣?

今天, 我們向您介紹軍轉幹部張學勇的創業故事。

河北安能綠色建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學勇

張學勇, 男, 1962年9月出生, 中共黨員, 研究生學歷, 高級工程師。 1979年11月應徵入伍, 先後在六十六軍196師、二十七軍80師、武警水電指揮部服役, 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抗洪救災等多項重大任務, 曾多次立功受獎, 歷任參謀、後勤處長、副支隊長、武警水電部隊石家莊基地主任、武警水電部隊一總隊高級工程師等職, 2009年響應中央號召, 選擇了自主擇業的安置方式。 轉業到地方後與其他選擇自主擇業的幾位同志一起,

從零做起, 通過幾年的艱苦努力, 累計共完成產值18億元, 實現利稅3970萬元, 積極接收自主擇業軍轉幹部29人、部隊退伍士兵58人, 先後接收地方大學生160多名。

根據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 為實現綠色、節能、環保的總體要求, 於2014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 協調各方資源, 在河北省靈壽經濟開發區成立了河北安能住宅產業化基地。 該基地被評為“河北省裝配式建築生產基地”、“河北省高新技術企業”、“河北省自主擇業軍轉幹部創業就業示範基地”、“河北省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 與恒大集團、保利集團、天山集團、榮盛集團等眾多知名品牌房企攜手合作, 為社會創造了一大批優質精品工程, 為河北省推廣綠色建築、節能環保新型城鎮化建設和海綿城市建設等,

起到了引領示範作用, 受到了省市領導的好評.省市住建部門先後在河北安能基地召開了多次現場會加以推廣, 省內各大新聞媒體也進行了多次報導。

自主擇業, 選擇為國家分憂

作為一位部隊幹部,

張學勇將自己30年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軍營.在面臨是接受國家安置還是選擇自主擇業的問題上, 他也曾進行過激烈的思想鬥爭。 他清楚自己有著良好的安置條件, 憑著自己的條件、榮譽和工作經歷, 他很可能被安置到不錯機關單位或效益不錯的國有企業, 這無疑是令人羡慕的工作;但如果選擇自主擇業, 就意味著一下子又要作為一個普通中年人開始再創業。 家人和朋友們都勸他優先考慮接受國家安置。 然而, 他卻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不要政府安排, 減輕國家安置負擔, 走自主擇業道路。 關於此事, 他是這樣認識的:“政府每年要安排那麼多轉業幹部, 壓力肯定特別大, 與其讓地方政府為自己勉強安排一份並不一定合適的工作,
那還不如自己出來幹一番事業。 我們國家目前處於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 需要大力發展市場經濟。 社會發展帶來了很多新的行業、新的產品, 機會很多。 現在國家又給了自主擇業軍轉幹部很多優惠政策, 應該去做一番嘗試。 ”於是他告別軍營踏上了艱苦的創業之路。

艱苦創業, 發揚軍人堅韌品質

商場如戰場。 離開部隊後, 面對競爭激烈而複雜的市場情況, 剛剛離開部隊的張學勇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 於是他開始深入研究市場, 瞭解相關產業行情, 向當地主管部門瞭解支持性政策, 與一些成功的企業家及之前自主擇業的戰友們多次交談, 交流創業的經驗。

在經過一番考察與準備後,他與幾位自主擇業的同志一起組建了河北裕隆新昌建設有限公司。他帶領著自己的團隊,經歷了無數次激烈地競標、克服了艱苦的施工條件和惡劣的生活條件,圓滿地完成了各項工程任務,受到了業主和監理單位的一致好評。曾先後承建了張河灣抽水蓄能電站、中國華能上安電廠、南水北調中線總幹渠穿漳工程、邢臺市段工程、沙河市段工程、京石段應急供水工程、中線應急搶險工程、後期安保與維修等工程,每一項工程高標準的完成了任務,多次受到建設單位的獎勵和好評。

為了回應國家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政策和號召,為國家綠色建築、建築節能、減少碳排放和減少霧霾做貢獻,為適應建築業轉型升級,他在2014年創建了河北安能綠色建築科技有限公司並任董事長、法定代表人。該公司是以全面實現住宅產業現代化為願景,整合設計、研發、生產、施工等整個產業鏈於一體的建築工業化企業, 2015年公司于河北靈壽經濟開發區投資建設了住宅產業化基地,基地總投資5.4億元,總占地面積300畝。河北安能住宅產業化基地以建築保溫與結構一體化技術——CL建築體系為技術核心和龍頭產品,同時致力於發展裝配式建築(混凝土PC預製構件)、雨水收集專家系統(海綿城市建設)等多項建築產業化技術。生產基地全部建成後,年可實現產值7.75億元,上繳利稅總額可達1.5億元,可解決1100多人的就業問題,對拉動當地經濟、解決當地人口就業問題起到重大作用。

軍人情懷,替國家減輕安置負擔

自主創業幾年來,張學勇雖然離開軍營,但始終保持軍人本色,時刻以一名黨員幹部的標準自我約束,保持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和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在公司的經營管理中也借鑒了部隊的軍事化管理模式,在完成多項工程招投標、建設施工任務中打造了一個實幹高效、能吃苦、能戰鬥的管理團隊。

多年的軍旅生涯,給張學勇留下了濃重的軍人情結。每次看到橄欖綠、聽到軍號聲、想到戰友情,他總是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為減輕國家對轉業、退伍軍人的安置負擔,更好地為自主擇業和退伍的戰友們提供就業機會,他在公司制訂了一條“鐵”的用人原則:優先接收、任用退伍軍人。僅2015年一年,公司就接收並安置了15名退伍軍人,目前公司內轉業、退伍軍人的比例超過了員工總數的十分之一,使他們在新的工作崗位上繼續發光、發熱。他經常對公司的管理人員說:“剛退伍、轉業回來的同志們對新的工作環境不熟悉,我們要採取多溝通、多培養的政策,讓他們儘快轉變角色,適應新工作。而我們也要在日常工作中學習他們雷厲風行、盡職盡責、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的精神品質和良好作風。”對於新來報到的退伍戰士,他也都親自接待,並從工作上和生活上給予關懷。這一點,新入職的退伍戰士吳君深有感觸,他來報到的時候張總不僅熱情接待了他,還親自叫來生產基地及辦公室負責人,協商為他安排合適崗位,以後每次見到時都會詢問小吳在生產基地的工作和生活情況,使小吳感受到企業像部隊大家庭一般的溫暖。

依靠科技創新,力爭再攀高峰

在當前國家大力宣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總體形勢下,張學勇深刻地認識到把部隊的優良的傳統、吃苦肯幹的工作作風貫穿到現代化企業管理當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他也意識到現代化管理和技術進步是一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基,企業要想發展壯大,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再攀新高峰!在他的安排部署下,公司成立了技術研發中心,加大了研發投入,並與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中冶建築設計研究總院、北京工業大學、華北理工大學等具有國際科研水準的機構建立了產學研戰略合作,使“產學研”能緊密結合,更好地發揮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組織人員將技術創新成果及新研發課題進行了申報。截至目前,共取得了十三項專利證書,還有十項專利申報正在審批。為了新技術的應用與試驗,公司投入1600多萬元購進了專業的試驗儀器和設備,並專門籌集資金建設兩棟專家實驗樓,力爭能進一步促進技術創新、帶動產業發展和培養更多高層次技術人才。

有努力就有收穫,有付出就有回報。河北安能住宅產業化基地正在迅速崛起,刷新了當地工業企業專案當年立項、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當年收益的新紀錄。該項目已被列為石家莊市發展節能產業重點項目,多次受到省、市、縣各級領導及相關的主管部門的好評,張學勇個人也被授予了很多的榮譽。張學勇是許多傑出軍轉幹部的代表之一,他用軍人的勇氣和智慧走出了一條艱辛的創業之路,為廣大自主擇業轉業幹部樹立了創業的榜樣,表明了軍轉幹部只要發揮好自己的優勢,保持部隊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正確看待自己的位置和身份,適應環境放下架子,發揮自己的特長和能力,找准項目,然後扎扎實實地付諸行動,一定會走出一片廣闊的天空!

在經過一番考察與準備後,他與幾位自主擇業的同志一起組建了河北裕隆新昌建設有限公司。他帶領著自己的團隊,經歷了無數次激烈地競標、克服了艱苦的施工條件和惡劣的生活條件,圓滿地完成了各項工程任務,受到了業主和監理單位的一致好評。曾先後承建了張河灣抽水蓄能電站、中國華能上安電廠、南水北調中線總幹渠穿漳工程、邢臺市段工程、沙河市段工程、京石段應急供水工程、中線應急搶險工程、後期安保與維修等工程,每一項工程高標準的完成了任務,多次受到建設單位的獎勵和好評。

為了回應國家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政策和號召,為國家綠色建築、建築節能、減少碳排放和減少霧霾做貢獻,為適應建築業轉型升級,他在2014年創建了河北安能綠色建築科技有限公司並任董事長、法定代表人。該公司是以全面實現住宅產業現代化為願景,整合設計、研發、生產、施工等整個產業鏈於一體的建築工業化企業, 2015年公司于河北靈壽經濟開發區投資建設了住宅產業化基地,基地總投資5.4億元,總占地面積300畝。河北安能住宅產業化基地以建築保溫與結構一體化技術——CL建築體系為技術核心和龍頭產品,同時致力於發展裝配式建築(混凝土PC預製構件)、雨水收集專家系統(海綿城市建設)等多項建築產業化技術。生產基地全部建成後,年可實現產值7.75億元,上繳利稅總額可達1.5億元,可解決1100多人的就業問題,對拉動當地經濟、解決當地人口就業問題起到重大作用。

軍人情懷,替國家減輕安置負擔

自主創業幾年來,張學勇雖然離開軍營,但始終保持軍人本色,時刻以一名黨員幹部的標準自我約束,保持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和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在公司的經營管理中也借鑒了部隊的軍事化管理模式,在完成多項工程招投標、建設施工任務中打造了一個實幹高效、能吃苦、能戰鬥的管理團隊。

多年的軍旅生涯,給張學勇留下了濃重的軍人情結。每次看到橄欖綠、聽到軍號聲、想到戰友情,他總是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為減輕國家對轉業、退伍軍人的安置負擔,更好地為自主擇業和退伍的戰友們提供就業機會,他在公司制訂了一條“鐵”的用人原則:優先接收、任用退伍軍人。僅2015年一年,公司就接收並安置了15名退伍軍人,目前公司內轉業、退伍軍人的比例超過了員工總數的十分之一,使他們在新的工作崗位上繼續發光、發熱。他經常對公司的管理人員說:“剛退伍、轉業回來的同志們對新的工作環境不熟悉,我們要採取多溝通、多培養的政策,讓他們儘快轉變角色,適應新工作。而我們也要在日常工作中學習他們雷厲風行、盡職盡責、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的精神品質和良好作風。”對於新來報到的退伍戰士,他也都親自接待,並從工作上和生活上給予關懷。這一點,新入職的退伍戰士吳君深有感觸,他來報到的時候張總不僅熱情接待了他,還親自叫來生產基地及辦公室負責人,協商為他安排合適崗位,以後每次見到時都會詢問小吳在生產基地的工作和生活情況,使小吳感受到企業像部隊大家庭一般的溫暖。

依靠科技創新,力爭再攀高峰

在當前國家大力宣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總體形勢下,張學勇深刻地認識到把部隊的優良的傳統、吃苦肯幹的工作作風貫穿到現代化企業管理當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他也意識到現代化管理和技術進步是一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基,企業要想發展壯大,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再攀新高峰!在他的安排部署下,公司成立了技術研發中心,加大了研發投入,並與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中冶建築設計研究總院、北京工業大學、華北理工大學等具有國際科研水準的機構建立了產學研戰略合作,使“產學研”能緊密結合,更好地發揮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組織人員將技術創新成果及新研發課題進行了申報。截至目前,共取得了十三項專利證書,還有十項專利申報正在審批。為了新技術的應用與試驗,公司投入1600多萬元購進了專業的試驗儀器和設備,並專門籌集資金建設兩棟專家實驗樓,力爭能進一步促進技術創新、帶動產業發展和培養更多高層次技術人才。

有努力就有收穫,有付出就有回報。河北安能住宅產業化基地正在迅速崛起,刷新了當地工業企業專案當年立項、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當年收益的新紀錄。該項目已被列為石家莊市發展節能產業重點項目,多次受到省、市、縣各級領導及相關的主管部門的好評,張學勇個人也被授予了很多的榮譽。張學勇是許多傑出軍轉幹部的代表之一,他用軍人的勇氣和智慧走出了一條艱辛的創業之路,為廣大自主擇業轉業幹部樹立了創業的榜樣,表明了軍轉幹部只要發揮好自己的優勢,保持部隊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正確看待自己的位置和身份,適應環境放下架子,發揮自己的特長和能力,找准項目,然後扎扎實實地付諸行動,一定會走出一片廣闊的天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