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千年閩安,時間沉澱下的“海絲”風情

登上閩安樓, 極目遠眺, 恢宏的閩江、保存完好的水門道碼頭、建設中的文創園盡收眼底。

始建於西元901年的迥龍橋, 如今仍是閩安人的必經之路。

不少村民已移居海外, 但在海外的新生兒, 一般在幾個月大時就被送回閩安村, 在祖父母的陪伴下長大。

遊客從閩安協台衙門前 照壁經過。

正在建設中的邢港河畔商業鋪。

東南網7月28日訊福州馬尾區亭江鎮閩安村, 曾是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重鎮、福州軍事要塞和福建海防咽喉, 也是千年來兵家必爭之地。

70歲的楊成和老人是土生土長的閩安人, 研究閩安歷史將近30年,

在他的敘說裡, 枕戈待旦的軍事氛圍和海上貿易的繁華氣息撲面而來。

7月25日, 在楊成和的帶領下, 記者登上閩安樓, 極目遠眺, 恢宏的閩江、保存完好的水門道碼頭、建設中的文創園和不時駛過的船隻盡收眼底。 憑藉優越的近海優勢, 自漢唐以來, 閩安的海上貿易就很活躍。 當時, 商船從這裡出發, 縱跨南海, 橫越印度洋, 將絲綢、瓷器、茶葉、漆器等物品運往東南亞, 乃至非洲各國。

始建於西元901年的迥龍橋上, 提著菜籃子的老人、騎著電動車的中年大叔、推著兒童車的年輕媽媽相繼經過。 橋下, 正是流淌千年的海上絲綢之路古航道。

閩安石頭城遺址旁的協台衙門, 一塊破損的石碑躍入眼簾, 這是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鐫刻的,

碑上寫著“英軍犯順廈門報警”的字樣。 閩安協台衙門自宋代始建, 經清代重建為協台衙門, 管理水師, 又厘海關, 為閩省南北鹽館總卡。

我們就這樣穿梭在夏日的閩安, 仿佛一不小心掉進了歷史。 傍江而建的閩安, 有著一份獨特的靜謐, 不少村民都已移居海外, 原來一萬多人的村落, 現在只剩下2000多人。 前陣子忙碌的建築工地, 如今也漸漸安靜了下來。

作為海上福州重點專案, 閩安歷史文化名村一期工程主體建築均已完工, 目前正在進行立面和室內裝修。 主體建築閩安樓位於閩江畔, 建於古代炮臺瞭望塔遺址上。 以民宿為主要功能的歷史文化街區與閩安樓、文創樓、水師博物館、協台衙門和迥龍橋等建築群串聯, 初步形成旅遊環線的歷史街區景觀。

“這幾年,閩安又熱鬧起來了,沉澱千年的歷史文化吸引了很多遊客、專家、學生前來參觀。”楊成和說,對於家園正在發生的變化,他充滿了期待,同時也有些許不安,“希望古跡文物的修復能保持原汁原味,古鎮的文脈能得以延續”。

“這幾年,閩安又熱鬧起來了,沉澱千年的歷史文化吸引了很多遊客、專家、學生前來參觀。”楊成和說,對於家園正在發生的變化,他充滿了期待,同時也有些許不安,“希望古跡文物的修復能保持原汁原味,古鎮的文脈能得以延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