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假貨400賣7000,造假售假為何如此猖獗

《新京報》在近日曝光了一樁海淘平臺造假大案。

我們所購買的海淘產品, 真真假假, 撲朔迷離。

觸目驚心的標題:海淘網站400元假貨賣7000, 無人管。

被曝光的東莞某服裝廠, 一間隱秘的小車間裡, 2條生產線晝夜不停地高速運轉。

一個個印著“Coach”、“MK”等品牌的挎包, 正被工人隨手從生產線終端扔在地上, 堆積成山。

造假工廠的老闆說:“正品用什麼面料, 我們也用同樣的。 甚至拉鍊、吊墜等五金件都完全相同, 這樣才能保證和專櫃貨一模一樣, 你拿到專櫃去驗貨都查不出來。 ”

成本卻極為便宜, 製造成本在400元左右, 再以900元的價格出售給海淘賣家, 售價則暴漲到7000元。

上至貨品源頭、物流貨運, 下至交易流程, 無一不暗藏各式灰色手段。

所謂海外賣家認證, 只需要請國外朋友提供資料;本人在國內, 有“異地上線”物流的支持;發貨不涉及任何監管;票據的問題, 只要30元。

也就是說買家購買時,

店鋪是認證的海外代購店, 快遞查詢是從國外發貨, 而到手還有發票......

“進口造假”已經形成一個產業鏈, 而且造假氾濫的地區還是經濟發達地區, 歸根結底售假成本過低, 不良商家在暴利的誘惑下選擇制假售假。

假貨猖獗, 除了利潤高或許還有監管不力。

誰監管?平臺還是政府?

以前, “網路打假”這一現實情況, 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我國獨有的網路打假“四大難”,即舉證難、起訴難、訴訟難、獲賠難。

現在隨著電商的不斷推進, 政府與平臺不斷的加強監管, 假貨問題雖然有所好轉但依然存在。

最近的“刷單入刑第一案”到“全國首例電商平臺反訴商家售假勝訴案”能看出依法治理電商亂象正在形成良好態勢, 政府更多的是以司法打擊起到震懾效果。

但一個兩個案子是不夠的, 要持續深入推進才能最大的起到震懾效果。

有業內人士指出, “電商杜絕假貨首先需要解決的是貨源問題, 只有切實與品牌商、品牌國內代理、管道商協調好利益平衡與糾葛, 才有可能實現電商管道與線下管道代理商的良性合作與互利發展。

而互聯網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高豔東認為:“打假應成為全社會共治的一項行動。 對假貨產品造成的損害建立高額性的懲罰賠償制度, 形成一次售假、經營難繼的震懾效果。 法律之外, 同時讓消費者有動力打假, 釋放民間動力, 打假需要立法、司法、執法、企業、公眾的全方位參與。 ”

在司法與平臺規則面前, 不法分子選擇造假售假, 越是證明司法與規則震懾力不夠。

網路打假任重道遠, 是一項系統化的工程。 需要政府的司法、平臺的規則、消費者的參與、商家的自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