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遍尋百城 傳遞從鄉村到城市的獨有味道

近來, 由四川幸福一川科宇科技有限公司著力打造的“一城一品”, 備受宣導綠色健康理念的人們所推崇。 該品牌旨在傳遞每一座美麗鄉村到城市之間獨有的自然健康味道。

四川省成都市是“一城一品”的起源之地, 以此為緣起, 品味城市特色, 努力展現一座城市, 一種味道;一座城市, 一個產品。 為了深入瞭解“一城一品”這個品牌, 記者近日專程採訪了四川幸福一川科宇科技有限公司總裁李琴。

“一城一品”是幸福一川旗下打造的一個宣導綠色健康理念, 傳遞人文情懷的品牌。 其目標在於, 尋找每個城市、鄉村間營養健康的膳食食品,

搭建起城市與城市之間、城市與鄉土之間的橋樑, 致力於推進中國特色健康飲食文化, 傳遞健康理念。 如今, 產品遍佈全國。

信任、自然健康以及品質, 是“一城一品”的核心價值。 信任, 是指要將“一城一品”打造成至少100座城市、500萬家庭共同信賴的健康品牌;自然健康,

是指“一城一品”推出的獨特的健康味道、食療養生新主張;品質, 是指“一城一品”所確保的產品和服務雙標品質。

“一城一品”之初心幸福100個城市500萬家庭

記者:中國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 是一個物產豐富、種類齊全的國家, 但具體的地市縣有哪些特色, 外界就不夠瞭解了。 因此, 公司開發創立“一城一品”品牌的背景和初衷是什麼?

李琴:目前, 公司主要從幸福一百社區健康體驗中心、叮咚屋、幸福一百一體化洗衣館、英雄峰薈、名食三國、一城一品等活動來推進我們“全民社區公益創新服務平臺”的建設。 其中, “一城一品”旨在收藏和傳揚中國傳統人文風貌及自然文化遺產, 從四川成都出發,

遍尋中國100座城市, 收藏城市與城市之間不同的自然文化遺產、人文風俗和鄉土情懷, 搭建起城市與城市之間, 城市與鄉土之間一座無形的橋樑。 “一城一品”主要是從現代人的健康生活需求出發, 旨在為人們提供來自於全國優質原產地的“自然味道”五穀雜糧和“傳統味道”柴米油鹽醬醋茶, 傳遞美麗鄉村到城市之間獨有的自然健康味道, 努力打造社區生活服務圈內的健康生活服務平臺。

一城一品”之特色傳承歷史引出人物和故事

記者:近年來, 為了帶動地方農業和初級農產品的開發和發展, 陝西、山西、遼寧等省市均陸續推出了“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等活動, 充分挖掘發揮本地資源優勢、傳統優勢和區位優勢, 通過大力發展有特色、價值高、影響力大的拳頭產品,

推進規模化、標準化、市場化、品牌化建設。 那麼, 公司的品牌活動具體有什麼內容, 與那些活動有何區別?

李琴:“一城一品”不是以產品為主, 而是以地區、以人為主。 我們希望一個產品能夠帶出一個人、帶出一個故事。 “一城一品”裡邊, 我們有一個“邊吃邊走的旅行”的活動。 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 能夠讓人們走到每一個地方, 都能夠找到一個特色的產品, 然後把這個產品帶出去。

“一城一品”不單單是一兩個產品, 有可能是一系列的產品, 但這一系列的產品是有排他性的。 同一類產品中只賣一家的產品, 而這一家要經過嚴格的篩選。 就像醋, 我們選擇山西老陳醋, 因為對於醋業來說, 山西老陳醋有根基、有歷史。 選擇行業優秀的產品合作, 合作條件不是說你給我多少做工費用。 我們從來不和我們的供應商和基地談費用, 但是你的東西必須要有特色、有歷史或是底蘊。 產品除了具備剛性需求外, 還要有故事。 產品品質是根基, 但特色和歷史也是我們所推出的產品必須具備的。 “一城一品”傳承歷史,比如,我們現在跟山西來福醋業合作,其產值不算最大的,但這個品牌卻很有歷史。山西老陳醋始于王來福,雖有著悠久的歷史,但後期的發展卻不是很理想。在我們看來,這是家族的東西,是值得傳承的東西,符合“一城一品”有歷史、有淵源的特點,所以我們與其合作,將這一品牌傳承下來。

一城一品”之效果每一位採購員都是一個品牌經理

記者:“一城一品”品牌計畫對地區及當地農民和企業增收有哪些效果?對“精准扶貧”有哪些促進作用?

李琴:國家“十三五”規劃把扶貧開發放在重要位置,“幸福一川”積極回應國家“精准扶貧”的要求,通過“幸福一川”的平臺力量將貧困地區優質農產品帶給千家萬戶,以社群經濟帶動精准扶貧,以商業帶動公益。在為都市人創造品質生活的同時,讓慈善公益事業可持續發展。在我國還有很多地方比較貧窮,國家、企業在扶持、説明這些地區脫貧致富時,除了提供資金、技術等資源的資助、幫扶以外,更多的是還要“造血”。希望,能通過我們的平臺在貧困地區找出一些有特色的東西,重新加以包裝定位後賣出去。“一城一品”品牌的東西都是按照這些來做的,找到生產源頭、生產基地,通過平臺再銷售出去。

實踐證明,“一城一品”真正能説明一些地區實現脫貧。通過一個產品帶動一個村裡的銷售,好的產品有了銷售管道,使其發揮出真正的價值,給當地的人們帶來了收益。“一城一品”產品採購的同時,也在促進產品的銷售。超市的採購要交進場費用、推廣費用之後才可能幫你銷售產品,而“一城一品”的不同之處在於,每一位採購員都是一個品牌經理,當他找到這個產品之後就開始一心一意地説明這個地區或是某位元老闆,將這個產品銷售出去,即采銷合一。

通過“一城一品”產品的採購,也能夠促進工業旅遊的發展。我們會將消費者帶到生產基地,讓他們親身體驗:產品從來源到最後的成品是怎樣的一個過程,並通過透明化的生產讓消費者真正放心。這種信任感不是一個廣告或是導購員就能解決的事情,而是消費者真正體驗後獲得的。通過這兩年的摸索發現,工業旅遊很有必要——工業旅遊不但把產品帶出去了,還把一幫人帶進去了,人“帶進帶出”的同時,也能夠拉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一城一品”之舉措搭建城與城、城與鄉之間的橋樑

記者:公司的品牌活動理念是什麼?計畫通過哪些方式和舉措來支撐這一理念?

李琴:“一城一品”宣導健康食品理念,傳遞人文情懷。搭建起城市與城市之間、城市與鄉土之間的橋樑。

在追求企業利益的同時,公司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參加各種社會慈善公益並將此做創新,公司將消費和慈善事業關聯,將慈善公益中的“給予”轉化為“參與”,讓消費者在日常的消費中能夠更多的關注到社會弱勢群體,為慈善公益事業盡一份力。以系統、持續的慈善方式回饋社會。

2017年,公司擬在全國打造社區體驗中心10家,社區體驗店400家,洗衣店33家,叮咚屋5萬台,“英雄峰薈”火鍋生活館80家。

公司將以“一城一標”模式,一個城市設立一個標杆旗艦店,覆蓋並帶動多個社區體驗網點和幸福一川其他業態,形成幸福一川的商業生態系統。努力實現幸福100個城市,幸福500萬家庭的目標。

一城一品”之藍圖特色社區體驗中心不止步於買賣關係

記者:食品行業是投入較大、週期較長的行業之一,開展“一城一品”,也是一個比較長期的過程。在創立和發展的過程中,公司有沒有相關的時間表,未來的發展藍圖是什麼樣的?

李琴:我之前一直在做行銷,以前在廣東工作做過日化品、調味品,2014年9月回到四川成都,回來之後工作的第一家企業就是食品企業。從第一份工作辭職後,初始的想法是打造“名食三國”這樣一個品牌,把每個地方土特產中偏零食的東西收集到我們的平臺上,通過平臺銷售出去。沒想到後來這個平臺越做越大,最終打造的幾個板塊均各具特色,特別是我們的社區體驗中心。

在社區附近的體驗店,它不同於超市只是買賣關係,把東西賣出去之後就和消費者沒有任何交集了,我們社區體驗店裡面有很多廚師、服務人員,消費者在買了健康的食材之後,我們還會教會消費者怎樣把健康的食材變成美味的食物,以及還會教授什麼樣的做法才能使食物更加健康。很多消費者都知道五穀雜糧及一些食物很養生,但是卻不知道正確的吃法,現在我們就有這麼一個平臺可以幫他們解決這一問題。社區體驗中心更多時候賣的是一個解決方案,其核心點也在於此。研究發現,近幾年很多做實體的、開工廠的都很難走下去,一部分是因為資金鏈短缺或是運作不當。過去,風投公司還能看得到這是實體企業,但是近兩三年風投公司更多的是投一些具有新型想法的公司,但我們做“一城一品”品牌時發現其實中國還是有很多好東西需要去挖掘、呈現和推進的。

“一城一品”之品質以好味道吸引家庭粉絲

記者:“一城一品”希望打造自然健康味道,如何保證?主要針對的消費群體有哪些?

李琴:舉個例子,就像獨具特色的斷崖蜜,它來自於大山裡面的沒有基地化的花粉,蜜蜂采不同的花粉過來製成蜜,它的蜂巢在懸崖邊,採摘的時候需要花至少要一小時的時間才能爬到崖壁上,同時因峽壁空間狹小,無法站立,只能半身趴著,慢慢割取,以防驚動蜜蜂,整個過程至少2個小時,但僅可獲得20斤左右的蜜。這是一個很危險的過程,但是正是因為蜂巢在懸崖上經過後期風吹日曬、雨露的洗禮,蜂蜜的黏稠度才更好,這個蜂蜜就比同類蜂蜜更具特色。

而關於消費群體,其實食品,特別是民生類的食品,消費者大多數是年齡較大的女士、家庭主婦,家庭中油鹽醬醋是她們說了算的,希望通過“一城一品”這一終端吸引一批家庭粉絲過來。

我們通過居家養老進入社區,以居家養老為視窗作為整個家庭消費的切入口,把整個消費用品拉過來。

“一城一品”之應對構建直面消費者的平臺

記者:您認為,在中國農業和食品行業的產業化、品牌化,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有什麼樣的困難和障礙,應如何應對?

李琴:我們上次去山東,在那邊發現了一個豆腐皮廠,它可以用豆製品作出不同的食材。這個廠目前是十幾個億的銷售規模,其中90%都是出口到日本、德國等國家,國內的內銷基本上是沒有的。我問負責人怎麼內銷一點都沒做,負責人告訴我們說,他本身也很想推動國內市場,但是很難推動。大部分消費者都覺得他們賣的東西貴(比同類產品的價格高出10%左右)。

按照中國目前的商業趨勢,實體還沒進入銷售,就要先交進場費用,然後請導購員,還要上促銷產品,在產品賣出去之前要不斷地投入。很多實體店老闆實際是沒有那麼多的資金可以投入的,以致整個企業走不下去。儘管他們的產品很好,但沒有一個好的管道去推廣,他們沒法直接“面對”消費者,這是傳統實體行業的一個弊端,它中間包含省級代理、市級代理、經銷商以及批發商,等到產品面對消費者的時候中間已經好多層了,價格空間已經得不到保障,更無利潤可言,有的利潤也拿去資金投入了,更別說是宣傳產品做廣告、請明星代言等一系列工作了,很難支撐下去。如果能夠有吸引一些風投,還有可能支撐下去。僅僅靠產品的利潤很難維持整個工廠的運作,這些都是我們傳統實體企業所面對的困難與挑戰。

從目前的商業形態來說,產品的推廣空間是有限的。我們打造的體驗中心能夠直接進入社區,面對終端消費者進行教育引導消費,儘管教育引導消費也需要成本,但其收穫相對而言是比較長久的,所以教育引導消費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一舉措結合以前行銷的經驗,我們希望打造一個可以直接面對消費者的平臺。

“一城一品”傳承歷史,比如,我們現在跟山西來福醋業合作,其產值不算最大的,但這個品牌卻很有歷史。山西老陳醋始于王來福,雖有著悠久的歷史,但後期的發展卻不是很理想。在我們看來,這是家族的東西,是值得傳承的東西,符合“一城一品”有歷史、有淵源的特點,所以我們與其合作,將這一品牌傳承下來。

一城一品”之效果每一位採購員都是一個品牌經理

記者:“一城一品”品牌計畫對地區及當地農民和企業增收有哪些效果?對“精准扶貧”有哪些促進作用?

李琴:國家“十三五”規劃把扶貧開發放在重要位置,“幸福一川”積極回應國家“精准扶貧”的要求,通過“幸福一川”的平臺力量將貧困地區優質農產品帶給千家萬戶,以社群經濟帶動精准扶貧,以商業帶動公益。在為都市人創造品質生活的同時,讓慈善公益事業可持續發展。在我國還有很多地方比較貧窮,國家、企業在扶持、説明這些地區脫貧致富時,除了提供資金、技術等資源的資助、幫扶以外,更多的是還要“造血”。希望,能通過我們的平臺在貧困地區找出一些有特色的東西,重新加以包裝定位後賣出去。“一城一品”品牌的東西都是按照這些來做的,找到生產源頭、生產基地,通過平臺再銷售出去。

實踐證明,“一城一品”真正能説明一些地區實現脫貧。通過一個產品帶動一個村裡的銷售,好的產品有了銷售管道,使其發揮出真正的價值,給當地的人們帶來了收益。“一城一品”產品採購的同時,也在促進產品的銷售。超市的採購要交進場費用、推廣費用之後才可能幫你銷售產品,而“一城一品”的不同之處在於,每一位採購員都是一個品牌經理,當他找到這個產品之後就開始一心一意地説明這個地區或是某位元老闆,將這個產品銷售出去,即采銷合一。

通過“一城一品”產品的採購,也能夠促進工業旅遊的發展。我們會將消費者帶到生產基地,讓他們親身體驗:產品從來源到最後的成品是怎樣的一個過程,並通過透明化的生產讓消費者真正放心。這種信任感不是一個廣告或是導購員就能解決的事情,而是消費者真正體驗後獲得的。通過這兩年的摸索發現,工業旅遊很有必要——工業旅遊不但把產品帶出去了,還把一幫人帶進去了,人“帶進帶出”的同時,也能夠拉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一城一品”之舉措搭建城與城、城與鄉之間的橋樑

記者:公司的品牌活動理念是什麼?計畫通過哪些方式和舉措來支撐這一理念?

李琴:“一城一品”宣導健康食品理念,傳遞人文情懷。搭建起城市與城市之間、城市與鄉土之間的橋樑。

在追求企業利益的同時,公司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參加各種社會慈善公益並將此做創新,公司將消費和慈善事業關聯,將慈善公益中的“給予”轉化為“參與”,讓消費者在日常的消費中能夠更多的關注到社會弱勢群體,為慈善公益事業盡一份力。以系統、持續的慈善方式回饋社會。

2017年,公司擬在全國打造社區體驗中心10家,社區體驗店400家,洗衣店33家,叮咚屋5萬台,“英雄峰薈”火鍋生活館80家。

公司將以“一城一標”模式,一個城市設立一個標杆旗艦店,覆蓋並帶動多個社區體驗網點和幸福一川其他業態,形成幸福一川的商業生態系統。努力實現幸福100個城市,幸福500萬家庭的目標。

一城一品”之藍圖特色社區體驗中心不止步於買賣關係

記者:食品行業是投入較大、週期較長的行業之一,開展“一城一品”,也是一個比較長期的過程。在創立和發展的過程中,公司有沒有相關的時間表,未來的發展藍圖是什麼樣的?

李琴:我之前一直在做行銷,以前在廣東工作做過日化品、調味品,2014年9月回到四川成都,回來之後工作的第一家企業就是食品企業。從第一份工作辭職後,初始的想法是打造“名食三國”這樣一個品牌,把每個地方土特產中偏零食的東西收集到我們的平臺上,通過平臺銷售出去。沒想到後來這個平臺越做越大,最終打造的幾個板塊均各具特色,特別是我們的社區體驗中心。

在社區附近的體驗店,它不同於超市只是買賣關係,把東西賣出去之後就和消費者沒有任何交集了,我們社區體驗店裡面有很多廚師、服務人員,消費者在買了健康的食材之後,我們還會教會消費者怎樣把健康的食材變成美味的食物,以及還會教授什麼樣的做法才能使食物更加健康。很多消費者都知道五穀雜糧及一些食物很養生,但是卻不知道正確的吃法,現在我們就有這麼一個平臺可以幫他們解決這一問題。社區體驗中心更多時候賣的是一個解決方案,其核心點也在於此。研究發現,近幾年很多做實體的、開工廠的都很難走下去,一部分是因為資金鏈短缺或是運作不當。過去,風投公司還能看得到這是實體企業,但是近兩三年風投公司更多的是投一些具有新型想法的公司,但我們做“一城一品”品牌時發現其實中國還是有很多好東西需要去挖掘、呈現和推進的。

“一城一品”之品質以好味道吸引家庭粉絲

記者:“一城一品”希望打造自然健康味道,如何保證?主要針對的消費群體有哪些?

李琴:舉個例子,就像獨具特色的斷崖蜜,它來自於大山裡面的沒有基地化的花粉,蜜蜂采不同的花粉過來製成蜜,它的蜂巢在懸崖邊,採摘的時候需要花至少要一小時的時間才能爬到崖壁上,同時因峽壁空間狹小,無法站立,只能半身趴著,慢慢割取,以防驚動蜜蜂,整個過程至少2個小時,但僅可獲得20斤左右的蜜。這是一個很危險的過程,但是正是因為蜂巢在懸崖上經過後期風吹日曬、雨露的洗禮,蜂蜜的黏稠度才更好,這個蜂蜜就比同類蜂蜜更具特色。

而關於消費群體,其實食品,特別是民生類的食品,消費者大多數是年齡較大的女士、家庭主婦,家庭中油鹽醬醋是她們說了算的,希望通過“一城一品”這一終端吸引一批家庭粉絲過來。

我們通過居家養老進入社區,以居家養老為視窗作為整個家庭消費的切入口,把整個消費用品拉過來。

“一城一品”之應對構建直面消費者的平臺

記者:您認為,在中國農業和食品行業的產業化、品牌化,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有什麼樣的困難和障礙,應如何應對?

李琴:我們上次去山東,在那邊發現了一個豆腐皮廠,它可以用豆製品作出不同的食材。這個廠目前是十幾個億的銷售規模,其中90%都是出口到日本、德國等國家,國內的內銷基本上是沒有的。我問負責人怎麼內銷一點都沒做,負責人告訴我們說,他本身也很想推動國內市場,但是很難推動。大部分消費者都覺得他們賣的東西貴(比同類產品的價格高出10%左右)。

按照中國目前的商業趨勢,實體還沒進入銷售,就要先交進場費用,然後請導購員,還要上促銷產品,在產品賣出去之前要不斷地投入。很多實體店老闆實際是沒有那麼多的資金可以投入的,以致整個企業走不下去。儘管他們的產品很好,但沒有一個好的管道去推廣,他們沒法直接“面對”消費者,這是傳統實體行業的一個弊端,它中間包含省級代理、市級代理、經銷商以及批發商,等到產品面對消費者的時候中間已經好多層了,價格空間已經得不到保障,更無利潤可言,有的利潤也拿去資金投入了,更別說是宣傳產品做廣告、請明星代言等一系列工作了,很難支撐下去。如果能夠有吸引一些風投,還有可能支撐下去。僅僅靠產品的利潤很難維持整個工廠的運作,這些都是我們傳統實體企業所面對的困難與挑戰。

從目前的商業形態來說,產品的推廣空間是有限的。我們打造的體驗中心能夠直接進入社區,面對終端消費者進行教育引導消費,儘管教育引導消費也需要成本,但其收穫相對而言是比較長久的,所以教育引導消費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一舉措結合以前行銷的經驗,我們希望打造一個可以直接面對消費者的平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