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網約車考試問“黃宗羲朝代”並不離譜

7月28日《人民日報》發文批網約車司機考試太難, 說全國已經獲得合法身份的網約車司機太少, 與一些城市網約車司機考試過難有關。 《人民日報》發問:開網約車, 真的必須知道“黃宗羲是哪朝的”嗎?

問得好。 如果從實用的角度, 不但是網約車司機考試, 一切考試, 中考也好, 高考也好, 公務員考試也好, 事業單位招聘考試也好, 都不必考“黃宗羲是哪朝的”。 這樣一些死的知識點, 與工作生活的關聯度極低。 知道了不會讓你成為崗位能手, 不知道也不會影響你的一日三餐。

再說這類凝固的知識點, 我目前不知道,

或者我沒記住, 並不意味著我需要時找不到。 現在網路和資訊這麼發達, 百度一下, 你就知道。 愛因斯坦曾經有一句名言:我從來不記憶和思考詞典手冊裡的東西, 我的腦袋只用來記憶和思考那些還沒載入書本的東西。 這說明愛因斯坦對創造性的思考是重於機械化記憶的。

但是, 學習的過程如果否定或忽視機械記憶的價值, 我們所謂的創造性思考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我們的思考和創造, 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識儲備的基礎上。 一個腦袋空空的人是很難會有什麼創造性的成果的。 愛因斯坦說他不記憶詞典手冊裡的東西, 那應該是一種謙遜的說法。

如果我們認可機械記憶的價值, 也就能理解“黃宗羲是哪朝的”之類的試題,

為什麼會出現在網約車司機考試中。

據瞭解, “黃宗羲是哪朝的”來自於寧波曾經進行的網約車資格考試。 試卷中, 不僅有安全知識、方言認知, 更多的是當地歷史人文知識。 有關方面表態說, 出這些題就是想引起司機重視, 提高人文修養。

我覺得寧波有關部門的出發點是對的。 考考網約車主的人文知識, 並不是刁難, 而是一種導向。 如果一個人的人文知識比較豐富, 說明其平時喜歡閱讀, 涉獵廣泛。 喜歡閱讀的人, 也一定是喜歡思考的人, 他一定會關注人的生存意義, 一定會對人的價值、人的感受、人的尊嚴等會有所思考。 會閱讀, 喜思考, 具有較豐富的人文知識, 這樣的人的人文素養, 包括格局、眼界、情懷、追求應該也還過得去。

人文素養高的人提供的服務一般意義上也會好一些。

所以, “黃宗羲是哪朝的”之類的考題出現在網約車司機考試中, 並不離譜, 更無需批判。 合法網約車司機太少, 並不全是考試太難所致。 公務員考試更難, 可那麼多人趨之若鶩。

提升網約車司機的地位待遇, 保障網約車司機的合法權益, 讓全社會覺得這是一項有尊嚴的體面的職業, 就能吸引更多知道“黃宗羲是哪朝的”者加盟其中。 到那時, 就是題目再難也無妨, 自然會有脫穎而出者燦若星河。

文/梁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