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李海龍:防守靈活的邊後衛新星

本賽季U23球員的出場位置裡, 邊後衛恐怕是最薄弱的一個位置, 缺少有能力的新人, 也很少有球隊敢於在邊後衛這個關鍵位置上使用新人。

相比之下, 山東魯能的邊後衛人才儲備最好, 而李海龍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邊後衛人才短缺, 李海龍是一根獨苗

(U23後衛球員出場統計)

本賽季U23球員的出場位置裡, 中後衛有劉奕鳴、黃政宇, 後腰有閔俊麟、何超, 邊鋒有鄭達倫、韋世豪, 前鋒有胡靖航、南松,

唯獨邊後衛這個位置, 出場人數少, 出場時間少, 缺少像樣的明星球員。

截止到第18輪, 起碼有一次出場超過45分鐘的U23邊後衛球員只有6人, 這其中, 天津權健的鄭達倫只在賽季初踢過兩次邊後衛, 之後就被固定在邊鋒位置上, 河南建業的劉恒在賈秀全時期一直是中後衛和後腰, 直到亞森上任, 才被放到邊後衛位置上。

得到過有價值的鍛煉機會的正牌邊後衛只有魯能的李海龍和劉洋、恒大陳澤鵬和貴州劉浩四個人, 除去李海龍, 其他幾個人都已經很多輪沒有獲得出場機會。

(BMI, 身體品質指數。 BMI值=體重(kg)/【身高(m)的平方】, 數值超過25為肥胖, 越接近24, 越健壯。 )

從年齡來看, U23邊後衛的斷檔比較嚴重, 幾乎沒有94、95年的球員能夠出場, 1996年出生的李海龍還能受U23新政保護兩年多, 有比較充足的鍛煉時間。

他身高1米81, 體重75公斤, 有一定的對抗能力, 這讓他在與隊內同齡人劉洋的競爭中佔據了上風。

(李海龍與張笑非的身體對抗)

在這一次與亞泰邊路老將張笑非的身體對抗中, 李海龍展現出來了足夠的勇氣、強硬和對抗能力, 連續多次身體衝撞, 不懼怕身體接觸, 這是馬加特非常看重的特質。

(李海龍與外援的身體對抗)

不過, 作為一個年輕球員, 李海龍的選位元能力和經驗還需要加強。 無論是跟張笑非的對抗, 還是這一次跟外援的對抗, 李海龍在身體衝撞上都沒有吃虧, 但都被對手輕易卡住身位, 最終都沒能搶到球權。 此類情況, 在李海龍首發的5場中超比賽裡經常出現。

球隊位置, 在戴琳的保護下慢慢成長

本賽季馬加特的戰術體系, 通常在4-2-3-1和4-4-2之間切換, 具體陣型, 要看兩個邊前衛球員的位置, 不過有一點,邊前衛很少回到底線附近去協防邊後衛,協防任務主要由中後衛完成。

馬加特的體系很清楚,中場就建立搶逼圍的第一道防線,要麼直接搶斷,一旦對手能通過,後衛線需要立即前壓實施壓迫,因此,整條後衛線都要求有比較強的機動能力。

(中超第18輪 廣州恒大VS山東魯能,李海龍的活動熱區,魯能從右往左攻)

不管是對陣廣州恒大這樣控制力出色的強隊,還是對陣長春亞泰這種防守反擊為主的球隊,李海龍最主要的活動區域都是中場邊路,而不是回到底線,這是由馬加特的強迫式防守體系決定的。

(對陣長春亞泰時,中後衛戴琳的活動熱區)

馬加特之所以能放心大膽地使用李海龍,戴琳的位置感和機動能力是一個重要原因。不管小將是主動出擊還是失位,戴琳經常能夠來到這個位置補位,極大程度地保證了防守的完整性,當然偶爾也有背鍋的時候。

比如在對陣長春亞泰時,亞泰直塞李海龍身後的空當,戴琳補位時鏟球犯規,送給了對手一個點球。

(李海龍精准預判,鏟球成功)

李海龍有一定的身高,有一定的回追速度,同時身體靈活,柔韌性好,可以迅速變向,這對於一個邊後衛的防守來說非常重要。

在這一次邊路防守中,李海龍時刻注意對手在邊路無球球員的跑動路線,當對手突然直塞自己身後時,能夠迅速變向,完成攔截,身體的靈活性和反應的迅速,是他能夠連續首發的關鍵點。

不過,在面對複雜局面時,李海龍對局面的判斷、對位置的把握、對無球球員的跑動路線的判斷能力,都還需要提高。

(李海龍位置感不好,被鄭龍無球前插)

在面對恒大在邊路連續的打進打出時,李海龍在鄭龍來回穿插的跑動中,最終失掉了自己的位置,被鄭龍前插成功。這種時候,戴琳的補位就變得至關重要。

魯能競爭激烈的邊後衛群,李海龍因新政沾光

(山東魯能邊後衛本賽季出場統計)

由於馬加特對邊路的重視,加上趙明劍轉會離開,本賽季魯能的兩個邊後衛位置一直在做調試,先後有7人有過出場經歷。

在劉軍帥、崔巍等非邊後衛U23球員首發或者左後衛劉洋首發期間,李松益曾經一度是右後衛位置上的絕對主力,但是,不管李松益搭配宋龍還是劉洋,兩個邊後衛缺乏進攻能力都讓馬加特感到不滿。因此,當鄭錚複出之後就鎖定了左後衛的主力位置。

而在劉軍帥、崔巍表現都不太合格的情況下,李海龍開始獲得右後衛的首發機會,並且逼迫李松益讓位。

在最近6輪的出場時間裡,李海龍和李松益都出場5次,除去在第16輪,馬加特讓李海龍踢了一次左後衛,試圖讓他跟李松益共存;在第14、17、18輪中,李松益都只能作為李海龍的替補出場,並且每次出場時間都比李海龍少不少,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應出,馬加特對李海龍的表現還算滿意。

在魯能的邊後衛群裡,鄭錚的進攻能力最強,齊天羽傳中能力也比較出色,李松益、宋龍等人稍弱。相比之下,李海龍場均突破1.8次,是場均資料最高的一個,但是傳中能力一般。

(李海龍的傳中和突破位置圖)

李海龍突破次數雖多,但是成功率很低,9次突破只有2次成功,還都是靠第一下觸球完成的速度型突破,帶球的技術能力有限;同時,他的傳中能力和品質也一般,9次傳中有6次是在第一場對陣遼寧時完成,並且,9次傳中只有2次找到隊友。

(李海龍面對逼搶尚缺乏信心)

由於有鄭錚的存在,馬加特對李海龍的要求是先守為主,他對自己的進攻能力也缺少自信。這一次,在長時間面對一對一防守、周圍還有大量空當的情況下,李海龍最終還是選擇了回傳,而不是突破。

(山東魯能邊後衛本賽季防守資料統計)

而在防守資料上,李海龍場均1.8次搶斷排名隊內第3,場均1.6次解圍排名隊內第2,只是犯規數偏多。防守層面的表現,還算讓人滿意,只是經驗略有不足。

定位球進攻,李海龍充當角球誘餌角色

魯能本賽季靠著定位球在多場關鍵比賽中進球,不過,定位球體系的花樣並不多,主要靠主罰者的腳法和搶點者的絕對能力。

在角球進攻裡,李海龍固定在小禁區的前點,一旦皮球發出,就向前移動,擾亂對手視線和節奏;真正負責搶點的,通常是埋伏在中路的吉爾和戴琳,西塞等人會埋伏在小禁區內補射。

這種戰術的變化性不大,塔爾德利罰角球的腳法相當不錯,關鍵在控制落點,李海龍的作用只是吸引對手的注意力。而在任意球進攻時,李海龍通常只站在禁區外,不參與第一落點的爭搶。

李海龍還需練練傳中球

右後衛小將李海龍身體素質出色,有對抗能力,精神戰鬥力旺盛,奔跑能力強,身體靈活,轉向迅速,防守層面的工作做得不錯。在U23新政的保護下,加上馬加特習慣性在兩個邊後衛的配置上安排一攻一守的組合,他因此在最近幾輪獲得了不少出場時間。

能夠力壓李松益,這是對李海龍的一種肯定,也是馬加特敢於給年輕人成長空間的一種態度,但是,李海龍目前在進攻方面的表現過於疲弱,可能會對他的未來造成一定影響。

就算不太擅長突破過人,李海龍起碼需要練好傳中功夫,讓球隊兩邊的進攻不至於太過失衡,否則,作為一個純粹的防守型球員,球隊順境時怎麼都好,一旦球隊遭遇逆境,他的出場位置就將受到巨大挑戰。

不過有一點,邊前衛很少回到底線附近去協防邊後衛,協防任務主要由中後衛完成。

馬加特的體系很清楚,中場就建立搶逼圍的第一道防線,要麼直接搶斷,一旦對手能通過,後衛線需要立即前壓實施壓迫,因此,整條後衛線都要求有比較強的機動能力。

(中超第18輪 廣州恒大VS山東魯能,李海龍的活動熱區,魯能從右往左攻)

不管是對陣廣州恒大這樣控制力出色的強隊,還是對陣長春亞泰這種防守反擊為主的球隊,李海龍最主要的活動區域都是中場邊路,而不是回到底線,這是由馬加特的強迫式防守體系決定的。

(對陣長春亞泰時,中後衛戴琳的活動熱區)

馬加特之所以能放心大膽地使用李海龍,戴琳的位置感和機動能力是一個重要原因。不管小將是主動出擊還是失位,戴琳經常能夠來到這個位置補位,極大程度地保證了防守的完整性,當然偶爾也有背鍋的時候。

比如在對陣長春亞泰時,亞泰直塞李海龍身後的空當,戴琳補位時鏟球犯規,送給了對手一個點球。

(李海龍精准預判,鏟球成功)

李海龍有一定的身高,有一定的回追速度,同時身體靈活,柔韌性好,可以迅速變向,這對於一個邊後衛的防守來說非常重要。

在這一次邊路防守中,李海龍時刻注意對手在邊路無球球員的跑動路線,當對手突然直塞自己身後時,能夠迅速變向,完成攔截,身體的靈活性和反應的迅速,是他能夠連續首發的關鍵點。

不過,在面對複雜局面時,李海龍對局面的判斷、對位置的把握、對無球球員的跑動路線的判斷能力,都還需要提高。

(李海龍位置感不好,被鄭龍無球前插)

在面對恒大在邊路連續的打進打出時,李海龍在鄭龍來回穿插的跑動中,最終失掉了自己的位置,被鄭龍前插成功。這種時候,戴琳的補位就變得至關重要。

魯能競爭激烈的邊後衛群,李海龍因新政沾光

(山東魯能邊後衛本賽季出場統計)

由於馬加特對邊路的重視,加上趙明劍轉會離開,本賽季魯能的兩個邊後衛位置一直在做調試,先後有7人有過出場經歷。

在劉軍帥、崔巍等非邊後衛U23球員首發或者左後衛劉洋首發期間,李松益曾經一度是右後衛位置上的絕對主力,但是,不管李松益搭配宋龍還是劉洋,兩個邊後衛缺乏進攻能力都讓馬加特感到不滿。因此,當鄭錚複出之後就鎖定了左後衛的主力位置。

而在劉軍帥、崔巍表現都不太合格的情況下,李海龍開始獲得右後衛的首發機會,並且逼迫李松益讓位。

在最近6輪的出場時間裡,李海龍和李松益都出場5次,除去在第16輪,馬加特讓李海龍踢了一次左後衛,試圖讓他跟李松益共存;在第14、17、18輪中,李松益都只能作為李海龍的替補出場,並且每次出場時間都比李海龍少不少,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應出,馬加特對李海龍的表現還算滿意。

在魯能的邊後衛群裡,鄭錚的進攻能力最強,齊天羽傳中能力也比較出色,李松益、宋龍等人稍弱。相比之下,李海龍場均突破1.8次,是場均資料最高的一個,但是傳中能力一般。

(李海龍的傳中和突破位置圖)

李海龍突破次數雖多,但是成功率很低,9次突破只有2次成功,還都是靠第一下觸球完成的速度型突破,帶球的技術能力有限;同時,他的傳中能力和品質也一般,9次傳中有6次是在第一場對陣遼寧時完成,並且,9次傳中只有2次找到隊友。

(李海龍面對逼搶尚缺乏信心)

由於有鄭錚的存在,馬加特對李海龍的要求是先守為主,他對自己的進攻能力也缺少自信。這一次,在長時間面對一對一防守、周圍還有大量空當的情況下,李海龍最終還是選擇了回傳,而不是突破。

(山東魯能邊後衛本賽季防守資料統計)

而在防守資料上,李海龍場均1.8次搶斷排名隊內第3,場均1.6次解圍排名隊內第2,只是犯規數偏多。防守層面的表現,還算讓人滿意,只是經驗略有不足。

定位球進攻,李海龍充當角球誘餌角色

魯能本賽季靠著定位球在多場關鍵比賽中進球,不過,定位球體系的花樣並不多,主要靠主罰者的腳法和搶點者的絕對能力。

在角球進攻裡,李海龍固定在小禁區的前點,一旦皮球發出,就向前移動,擾亂對手視線和節奏;真正負責搶點的,通常是埋伏在中路的吉爾和戴琳,西塞等人會埋伏在小禁區內補射。

這種戰術的變化性不大,塔爾德利罰角球的腳法相當不錯,關鍵在控制落點,李海龍的作用只是吸引對手的注意力。而在任意球進攻時,李海龍通常只站在禁區外,不參與第一落點的爭搶。

李海龍還需練練傳中球

右後衛小將李海龍身體素質出色,有對抗能力,精神戰鬥力旺盛,奔跑能力強,身體靈活,轉向迅速,防守層面的工作做得不錯。在U23新政的保護下,加上馬加特習慣性在兩個邊後衛的配置上安排一攻一守的組合,他因此在最近幾輪獲得了不少出場時間。

能夠力壓李松益,這是對李海龍的一種肯定,也是馬加特敢於給年輕人成長空間的一種態度,但是,李海龍目前在進攻方面的表現過於疲弱,可能會對他的未來造成一定影響。

就算不太擅長突破過人,李海龍起碼需要練好傳中功夫,讓球隊兩邊的進攻不至於太過失衡,否則,作為一個純粹的防守型球員,球隊順境時怎麼都好,一旦球隊遭遇逆境,他的出場位置就將受到巨大挑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