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長夏養生,食補奏響新樂章

本文受訪專家:

熊鳴峰,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

主任醫師, 南昌大學兼職教授

世界中醫藥聯合委員會中醫特色診療研究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長夏是一年中最熱的日子, 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桑拿天”, 此時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 也是最炎熱的季節, 高溫潮濕的悶熱天氣讓人胸悶氣短、疲倦乏力。 不思飲食、胃腸道功能容易紊亂等健康問題接踵而來。

那麼, 長夏養生該如何養生呢?古人強調“養生之道, 莫先於食”, 飲食養生歷來就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因人因地因時巧妙選擇食物是其中的精髓所在。

專家指出, 食補作為長夏養生固護脾胃的重要環節, 奏響了新樂章。

一、清補是主旋律

中醫認為, 脾主長夏, 暑必加濕, 易傷脾胃。 所以, 長夏養生, 應堅持益氣養陰、健脾養胃、清暑化濕的原則, 選擇易於消化、補而不膩的清補食物。 如菠菜、胡蘿蔔等有健脾養胃、滋陰補氣作用。 芹菜、小白菜、茼蒿等有清熱解毒作用。 大家都可根據體質特徵, 辨證選用。

夏季是瓜果蔬菜種類最為豐富的時候, 清淡飲食能清熱、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欲。 如茄子、絲瓜、黃瓜、冬瓜等作為餐桌上的主要美食, 可以清炒為主。 湯粥類, 可以選擇清淡的如綠豆粥, 扁豆粥, 荷葉粥, 薄荷粥, 蓮子紅豆粥等。

值得提出的是, 在高溫環境下, 人體內蛋白質代謝加快,

能量消耗增多, 因此要注意蛋白質的補充, 比如魚肉就是很優質的蛋白質來源, 烹製美味的魚肉以魚湯或清蒸做法為最佳。

二、苦、酸、辛味的食物是餐桌上跳躍著的音符

中醫認為食物有“七味”, 即酸味、苦味、甘味 、辛味、鹹味、淡味及澀味。 甘味、淡味的食物入脾胃經, 如薏苡仁、紅豆、白扁豆, 具有健脾滲濕功效, 長夏宜適當多食自不必多說, 其實苦味、酸味、辛味的食物也很重要, 它們是長夏養生中跳躍著的音符, 應當適時的活躍在我們的餐桌上。

苦味食物具有清熱除濕、清心除煩、提神醒腦作用。 如苦瓜可增進食欲、清心明目;苦菜可清熱涼血解毒, 夏季食用開胃消暑;苦筍有減肥健身、健胃消積的功效。

酸味食物大多有斂陰固精、濡筋柔肝的作用。

夏季天氣炎熱、人體最容易丟失津液, 適當食用酸味食物能斂汗、止瀉、祛濕, 可防止因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 又能生津解渴, 健胃又消食。 夏季常見酸味食物有檸檬、番茄、烏梅、葡萄、山楂等。 此外, 也可在炒菜或者做湯的時候在菜肴中加點醋, 同樣可以達到滋陰解渴的效果。

辛味食物具有發散和調理氣血的作用。 長夏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 也是驅除體內風、寒、暑、濕、燥、火各種邪氣的最佳時機。 如長夏吃生薑, 借助生薑活血、驅寒、除濕、發汗的功效, 輔助身體陽氣去除體內的風、寒、暑、濕等各種邪氣, 而且, 夏季飲食常常貪涼飲冷, 辛味食物能散寒、祛風, 能顧護脾陽、固肺氣, 真正讓冬病夏治變得簡單而有效。

三、涼冷食物是休止符

長夏養生最重要的是不可貪涼飲冷, 比如, 吃太多冷飲、霜淇淋、雪糕和冰水。

很多朋友都有這樣的經歷, 打一場激烈的籃球比賽後口乾舌燥, 大汗淋漓, 跑到旁邊的便利店, 一瓶冰鎮礦泉水或飲料一飲而盡, 那叫一個痛快。 然而短暫的痛快, 帶來的卻是無盡的傷害。

我們來分析一下:我們的正常體溫在36-37攝氏度左右, 一瓶零度左右的水喝進人體, 我們的身體需要耗費掉多少陽氣才能將他們加熱至這個溫度, 這個加熱過程花費最大的自然是身體內的脾陽。 所以, 飲冷首先傷的是脾陽, 容易出現脾胃的問題, 如胃脹胃痛、腹痛、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

如果是女性朋友, 尤其在經期, 容易引起宮寒、痛經、閉經、不孕等諸多疾患。

據不完全統計, 我國育齡婦女中患有多囊卵巢綜合征和子宮肌瘤等疾病的人數達到1/3以上。 若想保養身體, 消耗體內陽氣的“涼冷食物”一定要遠離。

長夏飲食的養生, 並不在追求食物或藥物的營養價值有多高, 而是要適時宜己, 才能把身體調理到最佳狀態, 演奏出食補養生最美的樂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