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共用自行車能否打敗共用汽車

在其他共用單車企業還在國內打得不可開膠的時候, 摩拜已經實現了海外四國的良好戰績,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裡, 摩拜實現了從亞洲到歐洲的市場覆蓋, 先後進入新加坡、日本、英國等3個海外國家, 引領“中國智造”揚帆出海, 拉開中國共用單車國際化時代大幕。

義大利市長與現場嘉賓一起在佛羅倫斯街頭騎行共用單車, 這意味著, 共用單車已經進入義大利。 在社交媒體上, 不少外國網友為中國共用單車走向海外點贊, 直言現在輪到義大利人“幸運了”。 然而挑戰與困難也同時存在。 用法國《回聲報》的話說, 即“它們(共用單車)的海外擴張能否像在中國一樣獲得成功尚不明朗”。 此前, 中國共用單車在英國曼徹斯特與美國三藩市等城市也有所嘗試, 但包括一些國內媒體也都注意到, 與歐洲人對共用單車“較為友好”的態度相比, 中國的“新發明”在美國顯得格外“水土不服”。

美國共用汽車行業正在艱難求存

2016年初, 通用 向Uber的競爭對手Lyft投資500萬美元, 希望與Lyft共同塑造“移動未來”。 雙方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對於乘車共用服務的深度交流, 及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共用領域。 今年2月來自Fortune auto的報導稱, 通用或聯手Lyft於2018年開始, 在測試車輛中部署數千輛雪佛蘭 Bolt 自動駕駛汽車。

自去年開始, 包括大眾、通用、豐田在內的多家汽車製造巨頭紛紛與打車應用科技公司合作, 這被視為傳統車企為汽車共用服務棋局布下的一枚棋子, 越來越多的“鋼鐵俠”們放軟了身段, 表示 要“做移動互聯的出行服務商”, 而共用駕乘只是第一步。

這種轉型並不難理解。 首先, 比較直觀的目標是, 爭取到打車軟體公司和其駕駛者, 可以提升新車銷量;而共用駕乘可以令汽車廠商獲得更多的有效資料用於未來自動駕駛技術和移動駕駛服務的戰略目標;更深層的原因則是, 隨著未來自動駕駛技術的廣泛應用, 智慧自動化、車聯網、汽車共用會演化成一個整體智慧出行的生態環境。

消費者不再需要購買一輛車來實現出行, 而是通過共用來實現。 到那個時候, 製造汽車將不再是汽車商業模式的核心, 取代它的是如何有效地滿足出行需求?

美國共用汽車行業正在艱難求存。 一方面, 要解決某些城市出現的需求疲軟和汽車被蓄意破壞的情況, 另一方面, 要應對網約車平臺帶來的挑戰, 幾大共用汽車公司紛紛縮小業務範圍。

最近幾周, 企業控股公司(Enterprise Holdings Inc.)旗下的汽車租賃公司 Enterprise Rent-A-Car在6 大城市關停了共用汽車(CarShare)服務, 此前, 幾家同行公司也採取了同樣的舉措。

在美國比較火的Zipcar通過接收會員, 發放會員卡來運營,目前Zipcar 在 30 多個大都市提供服務達 17 年, 全球會員規模達 100萬, 其中 75% 分佈在美國。 Zipcar 預計,

行業競爭會日趨激烈, 因為需要同其他可能削弱公司業績的競爭對手搶佔數量有限的停車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