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油漆也能做雞?有人覺得OK,有人覺得不行!

在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內, 群山橫立、江河縱流, 著名的怒江大峽谷就位於此。 險峻奇特的地理位置, 總會孕育不同尋常的文化和生活, 那些從先人沿襲下來的衣食住行, 和老寨習俗, 也是整個怒江多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而民以食為天, 怒江又有哪些獨一無二的美味佳餚呢?

連當地人都認為, 怒江的特色美食文化不好界定, 很多傳統飲食是仿照其他周邊城市而形成的。 他們有酥油茶, 但迪慶, 麗江也都著名;他們吃豌豆粉, 可昆明豌豆粉更讓人熟知;一些家常的米麵做法也和別的地方大同小異。 但細細搜尋後, 我們終於發現了怒江的美食瑰寶——

漆油雞是怒江傈僳族的傳統美食, 也是傈僳族招待親朋好友的必備菜品。 在怒江民間, 一直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婦女產後食用漆油雞三日, 就可下床種地幹活”, 可見其神奇的滋補功效。 除了坐月子, 每當人們勞累過度或跌打損傷時, 漆油雞也會被傈僳族當作是療傷治病的最佳食材。

大多數外地人並不知道漆油為何物, 使得漆油雞這道神秘的滋補佳品不為外人所知。 漆油當然不是油漆, 而是用漆樹的籽榨出的油, 生長在海拔800—2800米的向陽山坡林裡。

漆樹籽於每年11月份成熟變黃後方可採摘榨油, 冷卻後凝固成塊狀, 顏色近似於黃蠟, 所以當又叫漆蠟。

成熟的漆油籽

凝固後的漆油

當地居民通常將漆油用繩子穿起來掛在自家廚房裡, 每當有客人時, 就會取下來在熱鍋裡劃兩圈融化成炒菜的油。 如果是尊貴的客人, 主人還會多劃幾圈。

不過漆油是有小毒的, 有些人吃了會過敏, 出現身體發癢、紅腫紅點等現象。 即便現在食用油種類增多, 傈僳族仍然對漆油情有獨鍾。 可以說, 漆油所衍生的飲食文化, 成為了傈僳族重要的傳統符號。

據傈僳族村民介紹,

雖然機械生產的漆油產量高、純度大, 但不少人還是喜歡自己動手製作。 在怒江, 每戶村民屋子旁邊, 都擺放著一個大部分由木頭製成的器具。 這個器具平時用來碾米破殼, 而收穫漆樹籽後, 便用來剝除漆樹籽外殼。 剝殼後再將其碾成如麵粉般的白色粉末, 放在鍋上焙炒後便可榨油了。

雖然有的人吃漆油會過敏,但由於當地濃郁的民族傳統,很多人還是會堅持吃。最後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脫敏,消除了反應。

製作漆油雞其實很簡單,但漆油的加工過程比較講究。先把適量的漆油餅放入鍋中熔化燒沸,但注意溫度也不能過高,不然會增加漆油的毒性。然後將處理好的雞肉置於鍋中燜炒五六分鐘再放入瓦鍋,撒入適量燒酒,配以八角、草果、食鹽等作料,加入適量的水,用溫火燉兩三小時即可。

金黃色的湯汁在嘴中迸發淡淡的香氣,甘甜縈繞整個口腔,清而不膩,然後融化,慢慢滑入喉嚨,暖流湧進腸胃,感覺兩天的長途跋涉的勞累就在一瞬間消失地無影無蹤。再嘗嘗烏雞肉。經過漆油的煸炒,雞肉香嫩,酥軟可口。

文中部分素材源自網路

如有侵權聯繫後臺刪除

戳《這是桃子,不是鷹,不是鷹,不是鷹!》

☟☟☟點擊閱讀原文一探究竟

雖然有的人吃漆油會過敏,但由於當地濃郁的民族傳統,很多人還是會堅持吃。最後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脫敏,消除了反應。

製作漆油雞其實很簡單,但漆油的加工過程比較講究。先把適量的漆油餅放入鍋中熔化燒沸,但注意溫度也不能過高,不然會增加漆油的毒性。然後將處理好的雞肉置於鍋中燜炒五六分鐘再放入瓦鍋,撒入適量燒酒,配以八角、草果、食鹽等作料,加入適量的水,用溫火燉兩三小時即可。

金黃色的湯汁在嘴中迸發淡淡的香氣,甘甜縈繞整個口腔,清而不膩,然後融化,慢慢滑入喉嚨,暖流湧進腸胃,感覺兩天的長途跋涉的勞累就在一瞬間消失地無影無蹤。再嘗嘗烏雞肉。經過漆油的煸炒,雞肉香嫩,酥軟可口。

文中部分素材源自網路

如有侵權聯繫後臺刪除

戳《這是桃子,不是鷹,不是鷹,不是鷹!》

☟☟☟點擊閱讀原文一探究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