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麥抽穗前後:一招小技巧,效果很神奇!(原創)

(北方農村網編輯部特約專家、北京海平高科公司金草帽專家王智廣撰文)在小麥抽穗後、揚花之前這個關鍵時期, 採用2種殺蟲劑+2種殺菌劑+6種微量元素+3種調節劑混用, 可實現小麥的“一噴十防”, 有效預防赤黴病、白粉病、銹病和葉枯病, 而且減輕三種根部病害的危害(全蝕病、根腐病、紋枯病), 對吸漿蟲、蚜蟲的效果最佳(而且成本較低), 同時提高抗旱能力, 明顯提高千粒重。 例如:2016年在“中信麥99”上噴施一次, 畝產實現了788.86公斤(備註:小麥千粒重提高1克, 畝增產30斤左右)。

具體配方是(產品都是當地市場常見產品, 而且成本低,

防效高):

80%乙蒜素10毫升+10%苯甲丙環唑10克(或43%戊唑醇10克)+功夫菊脂25毫升+40%氧樂果25毫升+小麥壯漢多抗增產劑50+30克(成分是鋅硼錳鉬銅鐵“六微”+烊烯腺嘌呤+DA-6+芸苔素內酯等), 兌水25斤均勻噴施即可。

備註:氧樂果在低溫條件下殺蟲效果好, 如果溫度偏高也可選用“啶蟲脒”或“噻蟲嗪”替代。

提醒一:

小麥“抽穗後、揚花前”噴藥是關鍵時期

一定要在“抽穗後、揚花前”噴藥, 如果防治過晚, 會直接導致防效很差, 損失巨大。 可選用選用43%戊唑醇+苯甲丙環唑或者“小麥壯漢3+2”一盒, 可在防治赤黴病的同時, 也可防治白粉病、銹病。

提醒二:防治小麥赤黴病, 不要再用“多菌靈”!

小麥赤黴病是一種多髮型、氣候性病害, 對小麥的產量和品種危害嚴重。 但是, 在小麥赤黴病防治上,

較為普遍地存在兩大誤區, 提醒大家一定不要再使用“多菌靈”及其複配製劑。 南京農業大學周明國教授試驗, 多菌靈會提高小麥籽粒中的毒素含量(據《農民日報》)。 同時, 周明國教授在《科技日報》上呼籲:“當務之急是把多菌靈從防治赤黴病的農藥目錄中刪除”!

提醒三:“吡蟲啉”和“啶蟲脒”在低溫條件下, 影響殺蟲效果

相關文章連結:《王老師點評:小麥“白穗”原因有5種, 不要傻傻分不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